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教学实践初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教学实践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教学实践初探

一、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

在课堂,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先分门别类地将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江河湖海的污染、草原的退化、农田耕地质量的下降和空气污染等几个方面。在物质流章节教学过程中,就中国水系污染问题这个知识点,找到了由于水体中磷、氮及有机污染物的超标,引起了水质恶化的根源。学生也列举了很多经典水体污染案例:2005年哈尔滨松花江受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而引发的重大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云南昆明滇池的重度污染及花费巨额资金治理的事件。很多同学非常踊跃地参与了讨论,并在其过程中探究了水体污染的原因、引发的现象和治理的措施,寻找了可以杜绝这些现象的可能措施。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自己调查资料、制作PPT、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调研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另外,通过研究性教学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水环境有清晰的认识,还激发了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引用国外的环境事件如莱茵河从污染到治理事件来更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以上对中国目前环境问题的梳理,学生把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归因于人类的文明与支持这个文明的自然系统之间不协调,以致出现了不能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生态文明的最新法规政策研读

我们国家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的8年时间,进入了生态文明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顶层设计。为了将这幅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在课堂上也对国家生态文明的最新法规和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读。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五位一体、五个坚持、四项任务、四项保障机制”。通过研读生态文明的最新国策,学生详尽地了解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一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二是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三是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四是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然后层层解析,引导学生细化每个目标实现的具体量化指标。例如在资源高效利用这个目标上,让学生谈谈对于一些具体资源消费的现状了解并提出调控指标,再对照国家提出的对于水资源、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和持有目标等。基于对生态文明的目标有透彻的理解后,再进一步研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任务”和“四项保障机制”。通过以上研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我国未来的发展将转向重视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理。

三、生态文明融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在继续增加的同时,环境与食品质量问题突出。中国农业需要进入产出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的转型阶段,将生态文明融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在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号文中提出了(1)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2)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3)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措施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那么,问题是如何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学生通过调研,思考出了很多途径:1.除了较为成熟的立体生态农业、复合种养等生态农业技术,还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开拓创新的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病虫草害控制、水肥调控、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2.加强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保障,从多方面来设计经济激励政策:可通过政府项目支持、专项基金支持、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技术改造、价格补贴消费购买环境友好型农业产品等。3.除了通过奖励生态农业建设的绿色清单外,还构建红色清单,加大惩罚措施并强化监督机制。由县、乡一级制定农业经营者应当遵守的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诺书,列出禁止的红线行为,减发或不发放国家给予的各类农业补贴;造成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应补偿环境损失,后果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置。通过以上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实践的运用,使得学生站在一个比过去更高的起点上,拓宽视野并以长远全面的新眼光来看待并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黄丽芬 杨洁 沈新平 庄恒扬 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