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体调研论文:省域水体状况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刘佳徐亮张秋劲于飞何冬琼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四川省水体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现状
四川省水体各调查断面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值(TLI)为42,处于中营养水平。从空间分布看,各流域的TLI处于31~52之间,按照营养状态由优到劣水平排序为金沙江、长江干流、岷江、嘉陵江、沱江。从各流域营养状态分级情况分析(表2)可见,金沙江基本处于贫营养和中营养;长江干流基本处于中营养水平;岷江基本处于贫营养和中营养状态,少数断面出现富营养状态;嘉陵江基本处于中营养;除岷江和嘉陵江个别下游断面因处于工农业密集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外,4个流域水体整体营养状态良好。沱江基本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状态,且中度富营养和重度富营养的比例分别达到9.2%和5%。
四川省水体富营养化的时间分布现状
四川省全年水体△TLI(为全年TLI峰值与谷值的差值)为4.5,TLI变化区间为39.4(1月)~43.9(8月),水体营养化程度基本稳定。沱江全年△TLI为2.8,TLI变化区间为50.6~53.4;岷江全年△TLI为5.3,TLI变化区间为35.8~41.1;嘉陵江全年△TLI为6.2,TLI变化区间为37.4~43.6;金沙江全年△TLI为8.2,TLI变化区间为27.4~35.6;长江干流全年△TLI为8.7,TLI变化区间为38.9~47.6;全年TLI变化排序为沱江<岷江<嘉陵江<金沙江<长江干流。除沱江全年波动较小外,其他主要河流水体营养指数年度变化呈双峰形“M”状,水体营养指数主峰发生在8月;长江、岷江和嘉陵江次峰发生在4—5月,金沙江次峰发生在10月,1—2月和11—12月水体营养状态则处于较低水平(图2)。
四川省水体富营养状况空间特征分析
金沙江水量大、流速快,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和四川4个省、自治区,沿途外源污染较少,水体营养状态良好,程度低于省内其他河流。岷江、嘉陵江中上游流经川西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周丘陵,工农业污染相对较小,上游水体营养状况整体较好;但岷江、嘉陵江下游区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源等各类污染物的汇入,导致下游水体富营养程度加重。沱江及支流沿途经过成都、德阳、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大中城市,人口密度高,农业耕作发达,工业集中,点源、面源污染相对严重;另外,由于沱江的水电梯级开发,使沱江从原有河流型向湖库型转变,削弱了河流的生态功能,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沱江富营养程度远高于其他河流。长江干流上游来水水质较好,且水量大、流速快,研究表明水流速度加快可以抑制藻类生长,延迟水华发生[5],但由于长江干流受纳了其他水体污染源,导致长江干流富营养程度介于各流域之间而接近四川省平均水平。
四川省水体富营养状况时间特征分析
2009年3月,四川省正值枯水期,降水少、水量小、流速缓,气温仅为13.0℃(表3),进入4月,气温较3月升高,达到17.4℃,适合甲藻生长。甲藻属耐寒性藻类,其最适平均气温在16.7~22.6℃之间[6],随着温度升高,超出甲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时,水华将会自然消失,不会形成长时间水华[7]。在氮、磷等营养物质丰富的情况下,涪江、渠江等河流的甲藻等早春耐寒性藻类大量繁殖,这时水体呈现褐色、褐绿色、红褐色,水体呈现富营养状态。进入6月,气温高于22.6℃,水华现象消失。这期间chl-a是导致四川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TLI年度变化表现为次峰(图2)。7—8月,四川省进入丰水期,降水是平水期的3~4倍(表3),水量大、流速加快,水体透明度下降,对藻类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期间气温高,加之农田径流、农村畜禽养殖等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引起水体中TN、TP增加,从而导致水体中蓝藻、绿藻等藻类的大量繁殖。对于丰水期的河流型水体,水质指标虽能满足水域标准要求,但TN、TP、chl-a的共同作用导致出现TLI年度变化的主峰(图2)。2009年1—2月和11—12月,四川省水体营养状态则处于较低水平,这时气温低(表3),不适合藻类生长,因此TN、TP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成为水体营养化程度的决定因素。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很多,与TP、TN、chl-a、IMn、SD、气温、降水量、水温、水量、水流速度、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耕地地表径流、工业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水体综合营养状态评级中,TP、TN、chl-a、IMn、SD等5个因素决定了水体的营养化程度,5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究其根源,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TP和TN含量超标所致。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完善和成果显现,控制面源污染正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防治和治理的重点。因此在今后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建议从农业面源污染入手,如农田径流、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垃圾等,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TN、TP的入河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