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污染防治现状(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污染防治现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污染防治现状(5篇)

第一篇:矿区水污染现状及修复治理分析

摘要:煤矿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水体污染,指出煤矿在保效益的同时,还应重视对矿区水体的保护。介绍了煤矿矿区水污染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水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治理对策。

关键词:矿区;水污染;再资源化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地表及地下水体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水体。同时,有些矿区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引起了水体的污染。我国煤矿矿区“少水多污”,因此,必须对矿区水进行合理的保护,对水污染进行修复性的治理。

1矿区水污染类型

常见的水污染类型有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三种,煤矿矿区主要是前两种。污水排入水体后,水的混浊度增高,悬浮物增加,水体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呈现颜色变化,水面漂浮气泡、油膜等,这类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混浊度、色度、悬浮物含量等。酸、碱污水排入水体,使水的pH值发生变化,水体的化学性质被改变,有毒物质超过一定量时,使水体变成“毒水”,这类污染属于化学性污染,其衡量指标主要有pH值、水体硬度、需氧量、溶解氧以及汞、镉、砷、铬、铅等污染物含量。如果污水中含有病原微生物,这些污水被排入干净水体被人误食后,易使人感染各种疾病,这类污染属于生物性污染,其衡量指标有大肠菌类指数、细菌总数等。

2矿井水污染的特征

2.1污水的排放量大,持续时间长

矿山生产各个工艺流程都有废水的产生。其中洗选煤加工过程,水力开采、水砂充填采矿法开采过程,废水的排放量惊人,并且持续时间特别长。其他类型的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十分巨大。

2.2污染范围大,影响地区广

矿井污水的影响范围不仅仅是矿区本身,其影响地区还涉及矿井周围地区。洗选煤污水能够渗透流入矿区周围农田,影响农作物生长,引起减产;污水排入河流、湖泊,会淤塞河道,甚至抑制水生物生长引起死亡;污水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饮用水源,诱发人体各种疾病。

2.3成分复杂,浓度极不稳定

收稿日期:2016-06-21作者简介:董文程(1988-),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灾害预测与防治的研究。矿山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按主要污染成分不同可分为高浊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特殊污染物矿井水。不同的矿井水污染成分含量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

3矿井水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煤矿矿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是影响矿区水质的主要因素。水岩作用溶出物,煤尘、砂粒,废机油、废酸液,腐烂的废坑木,井下洒水,防火灌浆水等,是矿区内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未处理就排放的矿井污水,污染地表水体后,可以慢慢渗入地下,又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除了矿井本身产生的污水之外,尾矿库和煤矸石溶液渗入也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尾矿库能溶解很多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水系,造成污染。煤矸石遇水渗入地表沉陷区和废旧采场,对矿区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4矿井水污染修复治理对策

4.1保水开采

在进行水体上和水体下采煤时,要在防治矿井突水的同时,对未被污染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因此采用保水开采的方式对煤层进行开采。加强保水开采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技术措施有长壁工作面快速推进、留设防水煤柱、对采空区实施充填等。

4.2废水再资源化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已被污染的水体要进行废水再资源化利用。矿区污水来源主要是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种。生产用水对水质的要求没那么高,因此对污水可以只做简单的净化处理;生活用水对人体必须无害,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必须净化达到水质要求。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高浊、高矿化度、酸性及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需根据其污染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

4.3矿区水污染灾害治理

首先,要提高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意识,始终坚持“本质安全”的理念,从源头开始保护水资源。其次,加大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煤矿在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保水、治水资金投入。根据矿区规模、污水排放量,建立排污及净水厂房,对矿井污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水治理措施。如:清理矿区内的生活垃圾、煤矸石、建筑瓦砾,植树造林,使矿区水环境得到改善;及时用矿区自身产生的灰渣回填废弃的矿坑,并且做好回填矿坑防渗工作,以防造成对矿区水体更深层次的污染;结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矿区水体进行动态监测,为及时处理污水提供科学依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保护和综合利用矿区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矿区污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能有效缓解矿区缺水的现状,同时为其他工业企业的废水循环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朝朝,等.矿山水污染与酸性矿井水处理[J].煤炭技术,2010,29(5):12-14.

[2]李喜林,等.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23(1):88-92.

[3]孙超.论煤矿水害防治方法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J].工业技术,2011,20(24):119.

[4]简煊祥,等.煤矿保水开采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40(1):47-50.

作者:董文程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第二篇:水十条对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这样的进程当中,人们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时的清清河流已然不再,传统的土屋瓦房也变成了高楼大厦。虽然经济在飞跃发展,但是河流污染的状况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得到大的改善,甚至污染程度逐步加重。长期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因为水污染的问题处于平稳甚至走下坡路,因此,必须对水污染问题加以正确合理的解决。本文着重分析了水十条对治理水污染的重要作用,并对各种水污染问题加以具体的研讨,望能够为水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供一定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水十条;水污染治理;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提高,对水环境严重破坏的关注也逐渐加大,并且有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和计划。“水十条”的提出,不仅对改善水环境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同时提醒人们若想保护水环境,应该立即行动,从小事做起,改善我们母亲的血液。

1“水十条”对生态流量形成了高保障

在治理水的具体规划中,“水十条”首先提出了要科学保护生态流量,从而逐步地改善并解决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并且水十条规定了生态流量要作为长期的规划来发展,同时要调整完善各项保护生态的各项措施,呼吁每个人积极地为保护生态流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水十条”对水污染的治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提出了要优化现如今经济发展的最高端产业的结构,并改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形成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型,着重以各项经济产业的规范化来实现对水污染的有效治理。其次,“水十条”将水资源的运用和治理加以有效的结合,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同时,规定了不同地域间的水域调节,保障水库的一定储水量,便于各个阶段的循环利用。最后,“水十条”要求逐步减少各个水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并对污水实现高效地淡化,制定了相关的措施,以减少水污染,提高水污染的净化程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水十条”可以实现产业的循环发展

社会在逐步地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也就造成了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为了改善周边的生存环境的状况,我国颁布了新环保法,要求逐步并积极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对资源依赖性较大的各种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面对这样的状况,企业必须提高各种技术水平,深化环保措施,多方面地利用好各类净化水污染的设备。而有些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则将强行关闭,转为崭新的循环发展链条。“水十条”的出现,要求对落后的企业进行改革和淘汰,并依法对污染企业进行高效的治理。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划分成不同的管理范围,对工厂及污染严重的水区域进行重点的抽查。同时对于城市内的高污染产业进行转移,而着重发展科技含量较高,污染较小的产业,逐步促使产业实现转换。现如今,许多的企业正被逐步地进行转型,“水十条”的提出更是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在这时候对水资源加以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必然会造成部分企业的经济下滑,但是,“水十条”明确指出,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实现产业提升与资源节约的协调,逐步促使企业的生存理念变得更加生态化、科学化。

3“水十条”对水价的改革起到了高效的促进作用

在“水十条”的具体水污染治理措施规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对水价的高效调整。传统的水资源运用当中,由于水价对所有区域都有一个固定的低价位,也就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在“水十条”“提出之后,城市及县级居民统一按照规定实施水价的梯级定价制度,尤其对于重点的水资源高消耗企业,其价位会比一般的居民高出许多。在这样的分级价位下,企业逐步加深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普通的居民依旧享受低价位的用水优惠,而高耗能的产业则会由于得承受昂贵的价位,也会逐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节能环保的循环产业。目前水资源的浪费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域水资源出现严重的缺乏,面对这样的状况,必须严格实施“水十条”的各项具体水价定位规划,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改革,与生态相结合,在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产业的转型发展。

4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效发展阶段,水资源污染的状况也日益严重,“水十条”的提出,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措施和规定,并且呼吁人们进行从节约一滴水开始的节水意识的培养。为了逐步深化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水污染的发生,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水十条”的各项措施,积极全面促进产业的环保转型,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地下水污染防治五年,仍有八成不能饮用[J].中国民政,2016(09).

[2]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J].建材发展导向,2016(08).

[3]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J].河南化工,2016(04).

[4]造纸行业六项技术入选《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J].中华纸业,2016(09)

作者:郑毅 单位:山西新科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篇:农村水污染综合治理思路

摘要:农村水资源是我国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目前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对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可能引发的问题及时解决。基于此,探究了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多项综合治理措施,为改善农村水资源条件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成因及特点;治理措施

近年来,农村水资源染污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农村水污染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对居民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隐患。因此,加快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步伐是重要选择。

1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及特点

1.1施用化肥、农药等农资造成的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和农药量最大的国家,但研究表明,我国化肥和农药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利用的只占到35%和25%左右,其余成分都遗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板结、酸化,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残留成分经由雨水或灌溉水冲击渗透至地下或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中的总矿化度、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不断提高。我国中东部地区普遍存在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水体环境富营养化的现象。

1.2畜禽和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

我国农村地区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村养殖场逐渐增多,但大多分散无序。据统计,我国有占八成比例的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粪尿的还田率仅在35%~55%之间。缺少防渗型水泥池等基础设施、设备贮存和加工牲畜粪尿,缺少农田就地消解技术,这些问题导致了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粪尿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中有机物污染严重,细菌总量超标,水质恶化。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

1.3工业污染物造成的污染近些年,国家对乡镇企业政策上加大扶持,部分高污染、高耗能的城市企业也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向农村转移。很多乡镇企业由于经济和技术因素约束以及环保意识的缺乏,使得其在环保方面投入甚微,比如大部分乡镇企业不具备相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而由于部分乡镇监管不到位,造成了一些配套了设备的企业也不能做到时刻有效地运行。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直接排入河流、农田或水库中,给水体带来严重污染。

1.4生活污水、垃圾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农村地区居住较为分散,导致生活污水、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排放也相对分散。因缺少统一规划和处理,很多污染物未经回收和处理,就被排放或堆放到河道、沟渠中,造成水体中化学成分、氮磷物质、细菌和寄生虫卵增加,碱度失调,给水体带来严重污染。此外,水土流失、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也间接加剧了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恶化。

2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治理措施

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水污染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农村发展应严格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针对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要加快研发农作物高产、抗病虫害新品种,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同时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虫害等技术,促进粪便回田,加大有机肥的加工、生产,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针对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要推广集中养殖模式和无公害养殖技术,方便集中治理或资源化利用粪便等污染物,鼓励养殖场实施沼气池工程,形成“农作物-秸秆-牲畜-沼气池-农作物”的良性循环模式。另外,还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生态化大棚,增加湿地面积等。

2.2加大环保教育宣传

农村较之城市,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对水资源的保护缺少认知,普遍存在追求利益先于环保的思想。因此,政府部门应开展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引导农村居民向绿色消费、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环保部门可通过培训村干部,把水资源污染带来的危害形象地传达给农村居民,并帮助水污染严重的农村详细分析污染现象,帮助其制定和实施水污染治理方案。

2.3加强乡镇企业管理

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科学合理安排企业布局,并开展综合治理,避免在河流、饮用水源等附近建立污染企业。加强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推广和应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切实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确保污水稳定达标后再排放。积极发挥监督机制作用,环保部门可定期对乡镇企业开展污染治理检查,构建良好的水污染防治氛围,对造成严重污染、治理不善的企业予以关停处理。

2.4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技术

应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各自的地形地貌、污染源特征、交通条件和住房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尽量做到成本低廉、节能环保、运维简单和处理效率高。对于环境容许承载量适宜的农村地区,要合理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自净能力处理废水。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考虑采用生物稳定塘、人工湿地等工艺技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考虑发展沼气技术。综上所述,农村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问题、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综合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新型技术,科研机构要加快研发,民众要积极参与,共同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礼涛,郭丽.中国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处理技术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5(9):274-276.

[2]何云,胡啸,王军,徐慧娟.山东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1):221-223.

[3]吕佳,李艳松.农村水污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治策略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77+79.

[4]和明辉.吉林市农村水污染问题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J].城市地理,2015(22):206.

[5]吴春伟.农村水污染成因与治理要点初探[J].北京农业,2015(34):199

作者:姜鑫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环境保护局生态建设工作站

第四篇:水污染防治管理公众参与的制约因素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水污染逐渐的超出了自然环境承受的范围,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发展。如果不解决水污染问题,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生态文明,这样就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研究水污染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污染防治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限制性的因素,通过对水污染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我国公众参与向前发展。

关键词:水污染;公众参与;制约因素

1政府管理理念滞后

1.1包揽型管理思维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是由国家进行管理的,因此一些管理人员认为防治水污染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一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需要承担公众的公共利益,这样政府官员认为公众参与水污染对维护公共利益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不断的加重,产生的水污染侵害事件不断的增加,公众的不满情绪也不断的加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这种日益增加的政府和公众的矛盾,开始逐渐的赋予了公众一些相关的参与权利。但是公众的这些参与权在制定的时候就不是真正的促进公众参与水污染的防治,只是表现了政府官员的亲民现象,政府官员以此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采取的措施并不能使得公众参与到水污染的防治中,反倒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作用。

2公众参与权利不足

我国目前有相关的法律如《民法通则》和《环境保护法》可以体现保护公民权益的思想,但是根据这些规定还不能体现出公民可以直接享有良好的环境权利。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生活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当前我国确立了相关的法律来防治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些法律都具有较强的原则性,不能体现公民的权利,这样使得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公民能够享有适宜环境的的保护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姿态,使得我国的法律不能很好的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并且不能体现出公民的人权。所以,当发生了水污染事件以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通常会要求相关的责任人辞职,但是我国的公民却只能要求相关人员下河游泳。

3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的制度可以使得公民直接参与进来,但是这些制度通常情况下都没有固定的实施程序,或者一些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在相关部门直发的过程中就会有大量的政府自由裁量权。这样一些政府就可以利用这些自由裁量权对水污染的防治进行操控。一旦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发生冲突,那么公众的权利就会被剥夺,这样,虽然公众参与水污染的防治,但是由于程序的残缺使得政府作出的决策不能体现公平性。所以,可以这样说,公众参与的机制缺失可以直接对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效果产生影响。

4外部制约力量强大

4.1强政府-弱社会体制的约束

通常情况下,较强的政府体制和较弱的社会体质使得公众在参与一些政府的政策过程中有一定的约束性,这些约束性主要表现在:1)依据相关的公共选择理论,对于行政主体来说,都具有自立性的特点,这些行政主体通常情况下约束力比较小,因此在制定一些政策的时候就会朝着自己有力的方面进行。因此,行政主体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尽最大的可能性阻止公民参与政策的制定,行政主体会垄断整个行政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由于我国传统的专制思想以及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我国主要采取的是管控的社会治理模式,国家和社会的权利没有明显的边界条件,政府将承担所有的职能,这样就会挤榨社会的生存空间,使得当前的第三方的组织发展起来非常的缓慢,这样就会使得公民以及媒体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目前我国的大政府—小社会和强政府—弱社会的影响状况下,政府通常会主导所有的事物,这样公众就不能有效的参与进来,当前公众的参与通常只是被授予、告知、教育和允许,使得公共不仅不能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反而会对公众的参与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4.2利益集团制约公众参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生活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利益集团。对于一些利益集团来说,他们是我国社会整治行动的基本单位,这些利益团体将会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秩序产生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这些利益集团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普通大众所不具备的。非国家组织构成的利益集团可以利用公共领域中有效的政治对话和法律参与机制,可以将自身的利益诉求直接反映到政策制定中。

参考文献

[1]史卫民等著.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问卷调查数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304-334.

[2]张明澍.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中国“政治人”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

作者:熊婷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环境保护局

第五篇: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途径

摘要: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小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的一项任务,针对国内外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与案例,探讨了适宜我国小流域治理的工程措施、生态措施与管理措施,为小流域治理规划与方案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水污染;综合措施

1概述

随着工业程度的不断加深,小流域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将面积不超过50km2的集水单元定义为小流域。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通过采取统一规划,结合工程措施、生态措施与管理措施,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统筹兼顾的治理模式,为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

2国内外小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2.1国内小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小流域治理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利部正式提出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并制定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在“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制定实施地方性环境标准,调整高污染行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流域沿线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2015年国家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也规定了要编制实施七大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流域水污染的防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2国外小流域污染治理现状

通过立法与制定标准管理体系对小流域进行管理,确立流域管理的目标、原则、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对流域管理机构进行授权。早在20世纪初,美国已经有了农牧区径流量及径流强度的资料积累。经过100多年的研究,美国开发了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计算机模型,用来预测土壤侵蚀以及农田、林地、牧场、山地、建筑工地和城区等不同区域的产沙和输沙状况。加拿大政府通过建立以环境部牵头,多部门协作的管理体系,来实现了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工程。成立河流管理中心,提供技术咨询、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交流等。通过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管理,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污;建设污水处理厂,减轻污染负荷;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加强水质监测,使治理目标更趋于具体;编制河流水质规划,使治理方案更科学、合理。日本政府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处理有机污染物,并脱氮和除磷,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商企业限期实现达标排放。

3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3.1工程治理措施分析

完善小流域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乡村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对于污染严重的流域水体,采取限制排放或提标排放;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小流域底泥中的氮磷等有机物会释放到水体中,带来一定污染;沿岸兴建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在合适位置布设排灌渠、蓄水池等农业设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拦截降雨地表径流、泥沙,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解决农作物水源问题。引水冲污也是一种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将干净的水资源引入受污染的小流域内,从而增加径流量,促进水质情况的改善;在污染严重的小流域水体中,还可以采取安装人工增氧设备,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环境改善。

3.2生态治理措施分析

按照小流域内的功能要求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技术,筛选植被种类、确定建设规模与指标,同时考虑投资与运行管理及其防洪安全。建设河岸植被隔离带,隔离带可以防风固土、固定沉淀营养盐类从而达到阻止营养物质进入水体,降低富营养化,净化水体。通过研究当地的土壤类型与生长的植物类型,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构建一类或两类以上的植被复合隔离带。植被隔离带的建设既能美化自然景观环境,又能阻隔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磷营养物质、畜禽养殖粪便等经过雨水冲刷直接入河造成的污染。采取退耕还林、退渔还水、退房还岸工程,将湖库周围、水土容易流失的陡坡田地实行退耕还林,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流入;为保障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防治过度养殖带来的污染,积极实施退渔还水工程,减少网箱养殖,从源头上减少鱼类粪便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整治小流域内湖库周围的生产、生活排污,实施退房还岸工程,协调湖库周围小作坊、养殖厂等的搬迁或拆除,实施绿化工程,栽植树木和花草,恢复湖库周围自然生态景观建设。

3.3管理措施分析

地方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流域水污染进行管理与控制。在污染区域内控制排放;主要针对工业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农村污水、畜禽散排等进行管控。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明确落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落实排污企业的责任,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规范企业的污水排放量,对小流域污染水质进行有效恢复,促进小流域水质的改善。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取缔高能耗、排污重的污染企业。控制企业用水总量、提倡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加强小流域水环境管理,设立明确的目标管理,实行排污的总量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采取排污许可证制度。

4结论

总之,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对水资源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重点流域编制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因此,采取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小流域污水治理措施,既可以对“十三五”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又可以有效改善水质,美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刚.小流域污染治理综合规划方法与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5:11-17.

[2]孔逊.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97-99.

[3]秦显玉,王克民,邢俊龙.枣庄市山亭区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模式[J].山东水利,2009,6:60-61

作者:王中伟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