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问题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流动人口的犯罪
由于种种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为城市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并且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它也给城市的治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解决的紧迫性和困难性也日益映入人们眼帘,想要快速治理流动人口犯罪的问题,对于流动人口犯罪特点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流动人口犯罪具有哪些特点呢?流动人口具有流窜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由于本身的属性就具有流动的特点。一部分的流动人口怀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寻找犯罪的目标和时机。同时,流动人口大多数的居住位置大多是在城市的边缘,这是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犯罪的客观条件,这就更加增大了他们犯罪的欲望,从而引发了犯罪行为。沈阳市流动人口的流窜性体现的尤为明显,沈阳市的流动人口犯罪从统计数字上看,南站、太原街、北市和西塔4个地区的流动人口案犯就高达601人,所占比例为流动人口案犯总人数的45.2%从城乡结合部来看,和平区长白地区的流动人口案犯达11人,所占比例为流动人口案犯总人数的8.5%。因为在城乡结合部,有大量的中、小型私营、集体企业,为外地来和平区人员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形成了以城乡结合部为中心的若干个流动人口聚居地。流动人口犯罪具有团伙性的特点,城市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往往靠亲戚朋友介绍流入城市,从而形成了诸多如盗窃团伙、抢劫团伙等种种的犯罪团伙。从沈阳市的流动人口的结构来看,在1327名案犯中,共涉及23个省、自治区,其中案犯人数在20人以上的有9个省和自治区,人数共计599人,占案犯总人数的45.1%,在和平区犯罪的辽宁省内,主要涉及的抚顺、铁岭、锦州、阜新、朝阳、本溪一、丹东、鞍山,人数共计528人,占案犯总人数的39。7%。这种劳动人口来源的密集性也大大促进了犯罪的团伙性。流动人口具有利欲性的特点,流动人口来到城市中打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一部分流动人口会为了赚钱而从事一些道德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其中,钱、财、物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袭击目标,流动人口多以小偷小摸、顺手牵羊式的盗窃以及冲动性抢劫、抢夺和斗殴伤害为主要形式。如沈阳市于2012年春节前后所发生的工厂原材料被盗一案所表明的一样,该案件发生在沈阳市李相、深井子派出所的管辖区域内,报案人表明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了多起工厂原料被盗案件。经过缜密侦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江苏籍来沈阳打工的梁某等人身上,经调查梁某是因为要回家过年,苦于一年的收入颇少,于是于年末的时候盗窃原料加工场,获取钱财而后再回家。流动人口具有低龄化的趋势,流动人口本身就以青壮年人居多,他们当中又有许多未成年人。这批本应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适龄青少年往往成为童工,从事报酬低、工作条件差和工作时间长的劳动,这些青少年在强烈的物欲或其它欲望的刺激下,加之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感情用事,特别是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丧失理智,不计后果,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原因
(一)个人原因流动人口的素质与文化水平相比于城市原著居民是偏低的,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也比较差,除此之外流动人口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对法律的了解很少,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不懂用法律保护自己,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自己还不知道。在遇到正常的权益受损害后往往不知道怎么样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经济上的弱势状态是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原因,青年农民作为农村中的年轻群体,抱着追求自身发展和利益最大化的梦想流向了城市,看到别人的生活品和自己的经济状况的巨大落差使其内心失衡,极易产生一些攻击性、报复性和其他反社会心理,最终借助非法手段谋取个人经济利益成为选择,经济弱势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精神上遭受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进城人员由于个人的文化水平、受教育情况与城里人相比使处于弱势的,并且在城市中从事一些重体力活动容易让城市中的一些人瞧不起。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不平等的待遇这一切都促使了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原因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的不断加大,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决定了我国当前农村与城市之间,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流动人口中几乎全部是那些由于经济压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农民②,城乡巨大的经济反差,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且会诱发犯罪。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趁机侵入,造成许多人价值观念出现混乱,甚至对我国现行的社会关系及规范产生否定倾向。流动人口再进城之后有很多的想法都是刚刚接触,他们处于多元的文化包围之中。文化冲突导致他们的行为失去了原有规范的束缚,评价善恶的标准也失去了统一的尺度,当他们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冲突时,违法犯罪便不可避免。③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
(一)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秩序,令社会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可控的环境下,能够让社会现代化达到预期的目标,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方法。结合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有效预防和治理,就必须积极调整与流动人口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诸如户籍管理政策、社会管理政策等,使之拉近城乡距离、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距离,减小差别。就如沈阳市于11年出台的政策:“沈阳市公安局将设立农民工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用工单位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属地派出所3日内登门集中办理,对农民工到暂住地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手续、信息采录完备的,3个工作日内办结。同时,向农民工公开派出所长和社区民警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对涉及农民工的合理诉求,第一时间处理。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流动人口中占主要部分的是农村人口,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防控流动人口犯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从两个方面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经济。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做好这两方面的发展,对于流动人口问题来说是很好的防控。沈阳市于十二五期间依据《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精神所制定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结构优化工程。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工厂化、精品农业,结合中低产田改造,继续发展设施和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重要任务,是沈阳市在农村经济方面为流动人口问题解决所做出努力的重要体现。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在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应建立城市中各个有关部门都参与进来的管理机构。同时,在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一个完整的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管理网络。二是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按照“点面结合”的管理原则,强化用工单位对于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责任,签订治安责任书,并按责任书上所规定的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承担义务;只有形成纵横交错完整的治安责任制体系,才能使外来流动人口真正有人抓,有人管,达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发生的目的。三是要突出管理重点,提高动态管理水平,排查统计流动人口中的重点对象,列入重点人口管理,着重管好那些无正当职业,无固定住所、行踪不定、交往人员复杂、经济来源不明及有前科劣迹流动人口,列入重点管理视线,加强布控。就如沈阳市的各个有关部门从本地的治安形势入手,深入研究调查研究,将中小型的旅店、出租房和文化娱乐场所作为工作的重点,不间断的组织清查,对可疑人员逐人通报协查,仅2011年一年就破案3000多起,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100多人,并抓获一批逃犯。(本文来自于《法制博览》杂志。《法制博览》杂志简介详见)
(四)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要想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犯罪,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用工单位要采取各种易于被接受的形式,根据不同对象,有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地加强教育,真正把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④一是要提高流动人口的思想素质。首先应对流动人口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使得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党提倡的,什么是党反对的;还要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水平,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二是要努力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的文化水平。针对农村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成人高校、夜校等方式来提高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
四、结语
流动人口是随着改革开放到来而出现的新现象,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也是由于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而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治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人口规模仅排在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大城市中的第四位。流动人口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只有解决了流动人口的相关问题,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环境。
作者:单戈非苏振春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