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技术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技术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技术课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组织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和多媒体教学工具软件几大部分组成。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讲“演示文稿制作”中的“插入菜单使用”一节时,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以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形式把本节的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包括如何插入文本框,如何插入新幻灯片,如何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插入影视片断和声音等。通过局域网,学生可以快速地实时接受教师机屏幕上的信息。讲完知识点以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练习做一份简单的演示文稿,要求使用课上讲到的几个命令,掌握插入菜单的使用,并且通过编辑力求将文稿做得美观、适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可以转播学生机的屏幕,以便教师能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课堂分析。教师还可以利用设备的动态监控功能,实时监视和控制每个学生的上机操作过程,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幻灯片制作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所完成的作品模仿较多,创新较少。这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作品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尝试进行重新制作。这样,学生开阔了思路,体会到只有大胆尝试才能取得新的成功的道理。

二、采用适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方法

(一)趣味导入教学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几种导入方法我们经常使用:

1.问题式导入法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学习。问题式导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通过听老师讲解及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课堂导入中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书本上的有关内容,逐个解决问题,掌握本课内容。第二种形式是在讲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问题,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比如在《文件操作》的教学中,一上课就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问题:①如何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如何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2.演示式导入法“演示式导入法”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张精美的贺卡让学生欣赏,接着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只要学好今天的功课,你们也能设计出各种美丽的贺卡。”这样学生很快就产生了学习的激情。又如在教学Frontpage网页制作时,挑选一些以前学生制作得较好的个人网页来展示,当学生看到精美、生动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表现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3.对比式导入法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使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它有更多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时,将文字、表在网络环境中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指出其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最后展示图表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有形象、清晰、一目了然的优点,从而明确学习图表的目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实用性很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弥补这一缺陷。把任务驱动与网络环境结合起来,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网页制作》的第一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网页方法。课前教师从因特网上有针对性地搜集一些好的个人网页给学生展示,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急着想知道怎样才能设计出如此精美的网页。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很少的时间介绍FrontPage中与网页制作相关的基本功能,然后具体安排学习这一章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网页的制作,并且把大量预先搜集好的图片、声音等素材放在教师机硬盘上让学生共享。这样教学,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本节知识。实践表明,采用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意识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可以借助网络去解决,这就促使他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去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从而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为今后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打下基础。其实,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小先生教学法

“小先生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来当老师,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它起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小先生制”的主要内容是“孩子教孩子”“孩子教大人”,是一种即学即传的教育方式。一般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很早就接触计算机,有相当扎实的基本功;有的对信息技术课有特别浓厚的学习兴趣,肯动脑,爱钻研,学习成绩突出。他们正是“小先生”的最佳人选。每个学期可以选择二三次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课让这些“小先生”来主讲。具体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步:第一步,“小先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备课。授课内容可以由教师确定,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备课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商议等形式确定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第二步,“小先生”试讲,老师提出改进意见。试讲一般不在课堂上进行,只局限于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小范围。通过试讲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第三步,课堂教学。课堂由学生自行掌控,从知识讲解到课堂提问到解答疑惑到课堂讨论,都按照平时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师成为听讲者,必要时帮助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第四步,老师对“小先生”的教学加以点评,补其不足。尽管已经作了准备,但是课堂上总会有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发生,也总会有学生提出一些“小先生”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小先生”在授课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为了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还可以让“小先生”担任学习辅导员。比如,老师讲解结束后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些同学没有完全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顾及所有的学生,这就需要辅导员提供帮助。另外,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很少,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往往不能及时给予解答。有了“小先生”做辅导员,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小先生教学法”把学生推上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其实,当前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小先生教学法”。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是“小先生”,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比如,在让学生完成制作电子小报这一任务时,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时间缩短了,质量却提高了。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从同伴处还可以学到很多自己平时不知道的操作小窍门。

(四)游戏教学法

所谓“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借用健康、益智的游戏软件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技巧。例如“认识键盘”“认识鼠标”这两堂课,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师讲,学生听,非常呆板、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觉得乏味,教师讲得多累也只能事倍功半。而采用一些软件,如“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吃苹果”“打地鼠”,同时配合“牛牛学打字”和“空中射击”等,游戏中伴有动听的音乐,呈现丰富多彩的动画,学生的注意就能立即被吸引。由于这些游戏还能呈现打字速度、正确率、得分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练习指法,比拼谁的正确率高、速度快。这样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指法训练,熟悉了鼠标的基本操作,提前学会了Windows中的一些知识。游戏教学寓教于乐,使原来枯燥无味的技能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负担也就不存在了。

三、注重交流和评价

交流和评价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要重视交流和评价。

(一)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

交流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一节课的讲授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1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应留给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同时,要努力创设充满研究气氛的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和能力。

(二)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来自于其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多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作品,只要它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要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让学生经常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作出评价

在Word、Excel、网页制作等章节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业,如用Word设计班级板报、个人名片,用Excel制作课程表,用PowerPoint做幻灯片,用FrontPage制作个人主页等,然后上传到专门给学生建立的作品展示站点上,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网页制作中,要用到课上所学的文字、图片、超级链接、滚动字幕、背景、悬停按钮、表格等,还要加入自主创新的成分,教师根据对作品的技术性和美观性的综合考虑给出对学生的评价,同时学生对学生也会给出一种“无意”的评价。这些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因材施教,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各种功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学以致用、尝试创新、努力探究,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刘美秀单位: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