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环境与大学生信仰概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与大学生信仰概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环境与大学生信仰概谈

1网络多元化对大学生信仰冲击的表现

1.1多元信仰的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引领社会蓬勃发展,但这又难免会让部分人过分积极的追逐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它领域的功利化趋势。在信仰的树立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信仰的功利化导致部分人在名利面前迷失自我,将个人价值提升到最重要的位置,忽略了社会价值,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化的思想观念弥漫在社会的正义空气中,进而市场价值取向超越人生信念取向,这严重影响了信仰体系建设。

1.2信仰的异化趋势

随着物质生活的异化和精神生活的虚化,大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权利、金钱逐渐渗入这片净土。在网络的作用下,大学校园和社会的界限模糊,融合度越来越高,功利性信息的涌入让大学生产生了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信仰也变得模糊,逐渐脱离生活的轨道,主流文化、价值观日渐衰落。迷信星座、宗教和各类鬼神邪说在大学生中盛行,“出门占卦”、“面试看星座”的现象不在少数,信仰被异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我们不难看出,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快速性让大学生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信仰问题上,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不再关心,西方文化渗透冲击着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关于是非的标准也越来越模糊,加之后现代文化的传入导致大学生理性精神缺失,非主流文化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话语权。可以说,大学生的信仰受到了网络媒体的极大冲击。

2网络多元化对大学生信仰冲击的影响机制

网络的即时性,使得海量的信息变得触手可及,大学生乐于接受网络的快捷和便利,但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很难明确分辨信息的真伪和优劣,这充分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信仰行为、选择与思维模式。网络的多元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影响,这三方面也是网络多元化对大学生信仰冲击的影响机制。

2.1网络信息多元化造成大学生认知混乱

在如今多种传媒方式泛滥的时代,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信息更为多样化、便捷化,确实能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种便利。但不可否认,多元化思想与价值观念的输入常影响大学生思想方式,容易导致思想混乱。过于庞杂的信息不免会干扰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冲击着大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高校大学生自制力不强,容易被暂时的娱乐吸引,沉迷于网络,以游戏的态度面对人生,追求个性与所谓的自由。

2.2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导致大学生情感淡漠

大学生处在情感叛逆期,他们厌恶传统道德加之于自己的束缚,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能够暂时的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及规范限制,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沉迷于网络之中,他们享受着自由,不愿意勇敢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从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渐行渐远。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情感寄托于网络生活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漠不关心,现实人际关系不断疏离。他们在网络中丧失了部分的责任感,淡化了自己的归属感,成为了一个被传媒异化的人。

2.3网络信息多元化易使大学生意志薄弱

面对网络等媒介提供的各种诱惑,大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面对各种失德、失范信息,面对充斥网页的负面新闻,他们变得无动于衷,对各类网站和论坛上的叫嚣的“新思潮”,他们的抵抗力下降,好奇心和反叛心更强。长期受到这类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培养工作会变得更加艰难,他们的自立、自主、自律能力会逐渐丧失,缺乏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信仰必将会因为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而发生游离。

3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缺失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因素主要有高校教育工作自身的问题,例如信仰教育机制不完善、思政工作者信仰教育意识不强等。在此重点阐述一下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的困境。

3.1网络的开放性使各种价值观、信仰在网络上可以自由交流

这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一种体现,但若不加规范,只会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在信仰多元化的氛围中变得迷失。这就要求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自律能力,否则将难免开始蜕变,甚至走向极端。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几乎成了大学生的日常习惯,这种信息来源的垄断性侵犯了大学生从其它途径获得信息的机会,造成了传统教育传递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流失。

3.2网络文化的非控制性挑战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传统舆论环境

信息的自由传播造成了网络文化具有不可控性,信息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信息的复杂与良莠不齐,负面信息的大面积扩散势必会对社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这挑战了传统的舆论环境,对马克思信仰教育来讲更是一种挑战。

4关于应对大学生信仰危机对策的几点建议

4.1将大学生信仰体系的构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给全部大学生灌输共产主义信仰,并非易事,也并不现实。共产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理想追求的世界,所以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想化的层面上,并没有切身的感性体验。应该利用网络,建立完整的切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信仰体系,只有符合实际,才能够真正提供引领和指导。应该利用网络信息,认真研究大学生目前的所思所想所做,对他们信仰形成的机制、作用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将大学生的信仰体系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组织的领导,确保其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4.2重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信仰引领中的重要作用

对外来文化的容纳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的广泛快速传播,其中有先进的文明积淀的优秀成果,也有很多消极的腐化的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外来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加上发达国家有意识地文化传播、渗透和侵蚀,这必然导致大学生信仰的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忽视甚至抛弃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让大学生失去了传统的文化之根,还放任他们向其他信仰靠拢。在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的时代,我们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其在新时代鼓舞人们前行。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寻找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大学生信仰体系建设搭建更完善的平台,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增添一份厚重感。

4.3整合各类资源,让社会与大学生本身都投入到信仰建设工作之中

信仰工作的展开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整合各类资源,仅仅依靠高校一方的努力远远不够,必须牢牢依靠社会的力量的同时激发大学生自己的欲望。社会需要在政策、法律方面对网络的不可控性做一定的限制,要尽量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也不能一味的只依靠他人来做判断,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他们需要根据自己内心固有的心理需求,选择出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信仰,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这种自我教育能力需要大学生在自我矛盾中经历过磨炼才能够获得,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样也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只有引导工作做到位、学生自主认同我们的主流信仰,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树立在大学生们的心中,才能够以此引领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当代大学生既是社会的今天,又是社会的明天,他们的信仰状态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应当正视大学生教育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加强对信仰体系建设的研究,加大信仰教育引导的力度,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将其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够应对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牢牢把握他们的信仰动态,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使社会的栋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者:程新斌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