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探讨

一、网络的特性

(一)开放性和交互性

所谓“秀才不出门,方知天下事。”在网络世界所有人都可以均等的享用大量信息,许多学习型网站只需免费注册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正是网络的这种低门槛或者无门槛给了大学生增长见识和学习的平台,也是网络的这种自由畅游性给了大学生更多的空间。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大学生通过网络互动社区、网络通信软件和博客等结交新朋友,抒发内心真实情感,从而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有可能是消极腐朽的。

(二)隐蔽性和潜藏性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即匿名性,给网络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方面保护了个人的隐私,但另一方面又潜藏了许多危机。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一代,易于接受新事物,交友愿望也异常强烈,但因此而导致的网络诈骗等危险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优势,通过信息共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等,也要通过网络平台侧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应该适时进行危机干预和问题的解决,要率先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

二、大学生的网络诉求

当代大学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代,网络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和期待较高,对网络的诉求主要体现在多样性和偏好性的共存上。

(一)多样性

网络是一个拥有海量信息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具有丰富多样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的需要。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网上很快就能搜索到各种答案;对于各类知识的渴求,只需要浏览相关网站就能学习;在网上搜索各大名校的公开课视频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第二,交往的需要。网络的各种互动平台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交友愿望,也可以让他们规避在现实交往中的复杂问题,相对于此,网络交友更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第三,休闲娱乐的需要。网络丰富的休闲娱乐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要,各种网络游戏、网络农庄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但是这些也有可能使大学生养成懒惰享乐的习惯。第四,情感宣泄的需要。网络平台的隐蔽性和交互性给了大学生更多的宣泄自我情感的平台。

(二)偏好性

高校大学生由于性别、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差异,诉求偏好也因人而异。爱好学习的学生偏好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偏好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交际圈;情感丰富的学生偏好利用网络来宣泄自身的情感,例如写网络日志、博客等;厌倦学习的学生偏好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刺激和成就感;也有一些学生在网络平台接收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和腐朽的思想。

三、如何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发展而形成自身的特点。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积极适应信息化的挑战,不断进行创新。

(一)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结合网络的特性和学生的诉求,将教育理念实现以下转变:第一,从单向型向多维型转变。要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追求多元化知识和好奇心强等共性,着重考虑他们的差异性。要注重多维思考,针对个性差异实施分类教育。第二,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脱离传统方式下的“经验主义”。因为在经验运用过程中用固化的模式和流程容易产生单项渠道,从而缺乏信息反馈和互动来推进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避免受到感性判断的牵绊,而应该用理性的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第三,从说服向引导转变。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说服式”和“灌输式”教育容易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在网络教育中,应采用积极引导和循循善诱的方式,实现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教育。

(二)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主客体的跨界辐射

在传统教育中,一般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而通过网络平台,特别是现在流行的“网络微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即网络微博的“文化反哺”作用。今天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双边合作关系。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信息传播媒体,具有操作的自主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打破高校师生壁垒,实现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老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利用微博、论坛、撰写博文等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分享,用个人魅力辐射学生。通过撰写积极健康的博客文章,上传学习辅导材料,参与讨论和投票等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聊天平台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分享工作心得和生活点滴等,跟学生一起学习,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渴望拥有网络平台来展示自己和抒发情感。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所思所为,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他们的疑惑和迷茫给予及时疏导和指导。老师也要善于接受学生中的积极的新思潮,但是在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坚守和判断上必须仔细思量,不能被“反哺”潮盲目颠覆。因为新兴的思想并不具备成熟的实践经验,这些仍需要教育主体来把握文化的主流。

(三)加强网络舆论监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置

由于网络具有便利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特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抒发个人观点,表达个人情感。目前学生比较偏好论坛、微博、写网络日志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和表达个人想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进行舆论监控,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尽早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波动和疑惑,同时也可以规避面对面交流的弊端,让师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得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诸如易班、BBS、各种微博等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有更自由和广阔的平台去碰触社会、获取信息、抒发情感和交友交流等。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融入学生的重要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唯有充分认识网络特性,了解学生诉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勇于创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要装满学生一碗水,必须先装满自己一桶水。”高校也应当有教师“形象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有严格的要求,着力于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头脑清醒,精通马克思主义宣传艺术,精通网络技术,工作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的素质,使教师既能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又能识别网络信息的良莠,善于以创新精神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扎实有效。

作者:奉姣李嫄单位:西华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