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论文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新网络环境特征

新网络环境主要是指当前以互联网、手机通讯软件为知识信息共享、交流的媒体环境。新网络环境的到来使得互联网的使用者所的信息可能以“蝴蝶效应”在社会中进行传播。其所具有的时效性、迅速性已远远超过了过去以电视新闻、报纸、广播等大众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的使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逐步在我国开始普及。其所覆盖的信息量、范围极大,来自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各种信息云集在互联网之中,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影视、卫生、音乐、股票以及大学校园生活等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信息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互联网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伴随而来的就是信息共享具有前所未有的便捷性。

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知识资源共享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取到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普及,其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信息获效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日益发展,在大学生当中流行的“苹果”手机当中附带的APP软甲下载,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的融入到了手机互联网时期。智能手机以及苹果手机上的APP软件下载使得人们具有了全新的公共信息网络的交流、交易平台。

二、新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据

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统计,在我国网民中,21~35岁年龄段占88.4%,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以上占86%。同时随着手机通讯以及手机所附带的通讯软件发展更新,这些将对于当代青年人群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以见到手捧着手机的年轻学子,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年青一代脱离了社会群体,减少了与他人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机会。从而使得自己的精神寄托较为虚拟化,减少了自己在真实世界里的人际交往圈。

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网络信息获取是一个相对自由化的个体行为,个体在进行信息、知识获取时完全处于个人主观行为,基本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对于知识、逻辑体系的构建认识较差,其所具有的便捷性和自由性使得大学生在获取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以外的信息容易出现碎片化,不完整等特点。同时由于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型,处于人生发展的敏感期,对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外来信息不具有较强的分辨、判断能力,抗干扰能力较弱。因此,面对很多负面的、低俗的信息时不能有效的抵制。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中,它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更多倾向的是空间、时间无障碍模式,再加上大学生的理性的判断能力以及甄别能力有限,这些虚拟网络模式会从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造成分流与削弱。

2、交友途径的多样性由于通讯、聊天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多数手机聊天软件所具有的时效性、便捷性、地域周围性、去陌生化的特点(如微信、陌陌等通讯软件)使得大多数女大学生较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干扰,影响了大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很多校外不法分子利用此功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敲诈勒索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3、学生之间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由于手机通讯软件功能的逐步升级,大多学生喜欢在QQ、微信等软件的朋友圈中自己最新获取到的信息、生活学习状态等消息,其好友会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该名同学的思想以及个人状态。同时网络之间进行知识资源传输也具有着很高的便捷性,身处异地的同学可通过邮件、文件传输等方式进行资源交换。同时,由于网络空间里的虚拟化以及匿名化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的道德意识弱化,也容易导致对于负面信息的随意传播,对于网络环境的净化带来不利因素。

三、高校思政工作面对新网络环境的策略解析

新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学们在追求知识、信息满足的同时渐渐地忽视了对于身体、心理健康的关注。并且由于社会高速发展而导致的压力下移使得现代生活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就使得对于新网络时期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1、掌握新兴网络、通讯软件的更新以及使用目前的网络通讯工具以及手机通讯软件的种类较多,并且更新速度很快。大学生对于新型的科技软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新兴的网络、通讯软件很快的能够在这样的年轻群体中形成潮流。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意自身对于新兴产品的认知更新,紧跟时代的潮流,通过在校生在这些软件当中所的信息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目前,高校中在校担任辅导员职务的也基本上以“80”后青年一代为主,网络在这一代年轻老师的成长经历中也同样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因此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潮流对于目前的高校思政辅导员来说并非难事。

2、完善育人方式、改良教育资源以及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依靠新网络、媒体发掘大量的资源,吸收人类文化的优良果实,还能够借助新媒体大面积的、自发的、迅速的传播准确的理论、策略与思想。通过建立微博、微信、QQ群等工作平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且学生在面对崭新的教育平台方式时也能够提高其对于老师所传播信息的关注程度。同时,在面对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育人交谈的同学可以通过微信、QQ等聊天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这样不需要面对面的交谈方式当中,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所具有的心理压力,避免了紧张的情绪产生。通过这样的文字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心理层面对于老师产生信赖感和依赖感。同时老师也可以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进行回答与交流。微信朋友圈、QQ空间以及微博等公开的信息平台使在网络中具有好友身份的个体之间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对方所的各种信息。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其这样的工作开展新的工作平台,进行“正能量”的传播。

四、小结

新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近年来由于网络信息传布而导致的校园内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对在校生进行思想动态方面的管理监督,同时利用其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为在校生提供更为正面的,具有积极作用的信息传播。

作者:郭炜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二篇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一方面,新时期网络环境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空间,带来了新的教育方法。现代社会中网络的普遍使用,将每个家庭与学校、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共同创造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最大范围地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改革思想与发展思路,了解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需求,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师教学一起成为新的教育合力。此外,现代网络中的多元信息能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大量网络媒体具有传播信息数据方面的时效性、大量性等优势,能够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提供最及时的时事信息,从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类资料体现教学的多元化信息优势。

另一方面,新时期网络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时效性、广泛性等特点。网络技术以其信息传播迅速和交流便利等特征在现代化教育中占据了相当地位,这种便捷性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不必在固定的教学场所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适切高等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大学生可以发挥其自学、自觉、好奇等学习优势,对课堂上感兴趣的教师教学观点和理论进行深入学习探讨,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更大的范围、更广的思路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成果。将更多最新的、最有价值的时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是一种强化。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是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多种思想政治文化观念相互交叉,众多信息的辨识度较为模糊,这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提升了难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

1.我国互联网络秩序亟待建设与规范。互联网往往在社会中扮演着“不羁派”“自由派”这样的角色,在网络世界这种没有边际,完全开放自由的新新世界里,多种思想文化的汇集,各种不同国家不同价值观念都会在此得以体现。有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借助网络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分化,以网络聊天、论坛跟帖等形式大肆宣传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谣言,这种没有约束的言论带来的是网民的思想迷茫。大学生在我国网民中占据着一定的数量,思维模式和政治理念还没有定型的他们极易受到这种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甚至会改变自己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会对教师提出类似的怀疑类问题,且多引用网络传播的所谓“证据”,对我国的国体和发展表现出了“担忧”的思想,这是在混乱网络秩序下社会阴暗思想的直接表现。难以受到有效控制的网络媒体对于高校的舆论引导方向是难以把握的,特别是在国内网络监管技术和相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依靠自觉性来规范网络秩序显然不足以起到预期效果。同时,网络对于科学有效的身份验证制度的缺失使得网络道德丧失,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而又有极大接受能力的大学生而言,极易出现“跟风”的情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大阻力。

2.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方式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而在高校教育中,掌握着主要的传播权与话语权的是教师群体,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角色来对教育主体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这一常规,网络传播信息因其时效性、交互性、隐匿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得参与其中的网民失去了身份权威。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型过程中,很容易在网络中放纵自己的言论和感情,这种无监管现象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回顾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996年开始,我国互联网技术开始发展,并且呈现出惊人的速度。

根据我国互联网中心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国内固定上网人数已有5.64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42.1%。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使其成为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除去网络中的大量实用信息外,也有一些淫秽、暴力、垃圾内容,杂乱无章的信息交叉纵横,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接受到的网络信息有些过于“丰富”。而与之对应的高校课堂上,所传达的信息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成了学生“休养生息”的地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学生之间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但这却在提醒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界,必须改变既有的教学方式,借助网络技术纠正大学生的现有思想。就以往而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媒体广播为主要途径,高校学生们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大量信息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所以很容易达到高等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上的思想教学和一对一的交流教学模式,以及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个人思想的引导和启发,这种较为深入且持续的教育带来的是对学生心理的根本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因其针对性和及时反馈的特点,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较为透彻,而网络技术的加入直接改变了这种格局。大量信息的涌入和难于辨别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危机。

三、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策略

一方面,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加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但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良好机遇和挑战。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上提出“,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与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我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更加有利于拓展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增强我国新时期的软实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努力探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方法。

1.借助互联网络系统,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选择积极、健康的新时期思想意识文化占领我国高校网络环境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排斥网络技术,应尽量利用网络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特点,为学生多介绍一些“红色”网站和论坛,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他高校的BBS论坛讨论中,在交流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准。此外,在本校网站上建立宣传党的文化的版块,外链一些红色经典影片和文献的网址,以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网络在拓宽学生信息知识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备课资料,拓宽了文化视野,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网络交流更容易暴露学生的内心想法,教师通过对校内贴吧和论坛的浏览,能够把握学生的基本思想走向,更好地制订教学内容。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用学生在论坛上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作为本节教学课的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愿意了解关于同一话题教师这一角色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传递到学生中去,高校教育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以这些教育内容为依据进行更深层次的话题讨论,这样,教师在网络的利用上便占据了有利地位,发挥了网络力量的正能量。

2.培养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二者兼容的教师队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教龄长,对于网络等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尽管可以与学校的宣传技术部门合作办理学校网站的思想政治版块,但在个人操作上能力上有所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在青年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较了解网络的人才,进行一定的网络技术培训,使其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与网络紧密融合起来。这种两种技术兼容的教师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与新闻时事和热点话题做一个紧密结合,改变书本的表述方式,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网络话语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内容。高校中这样一支教师队伍的存在,将教师教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网络世界,教师可以以网络中的“楼主”“好友”等身份对大学生进行更为直接和深入的思想谈论,在交流中通过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传统课堂的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场景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如多媒体的引入、场景讨论的结合、视频短片的欣赏等。教师将网络技术与教学融合起来,不仅仅通过语言传递,甚至通过一个深入人心的微电影便将思想政治内容铭刻于心。

3.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的网络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大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自己“潜伏”已久的网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诧异间接纳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进行更好的疏导,对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更好的引导。教师可以采用说教的方式,以自身为例引导学生采用正确健康的心理发泄方式,将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以合理的减压方式来实现。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层接触网络世界,澄清其中利害关系,明确网络文明与个人自律的底线,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避免网络沉迷。

四、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网络环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元的内容,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空间。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要增强创新观念,努力转变自身角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不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这样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与有效性,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作者:吕新艳李娟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