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随着PC(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方式的互动式教学已经收效甚微。因此,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深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利用网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网络时代,特别是随着PC和职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众中的普及化应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传统的课堂互动教学已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因此,积极利用大学生熟悉并热衷的网络途径优化思政课的互动式教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1.传统的课堂互动已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开放式教学,它建立在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通过教学双方平等的交流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爱学、会学和善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愉快地教、学生开心地学,“教”与“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遗憾的是,包括思政课在内的许多课程,长期以来只注重在课堂中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但是有相当的局限性,最为突出的就是参与互动的人数有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由于思政课内容的特殊性和考核方式的开放性,很多学生没有听课的动力,到课堂听课完全是为了应付教师的点名。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思政课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玩手机课,教师的讲课形同虚设。对于教师提出的课堂讨论题,绝大多数学生毫无兴致,要么低头继续看手机,要么立马在手机上搜索答案,以至于“你问我答”这样的简单互动都互动不起来,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积极利用大学热衷的网络,将课堂与网络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能够优化传统的课堂互动式教学。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和共享的虚拟平台,它的开发和利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提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响应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探索开设网络课堂(包括思政课)的途径。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例,教师通过网络将思政课中知识性的内容放在教学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选择地学习相关内容,还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通信终端的地方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BBS论坛等网络工具,有针对性地发起网络讨论、分享教学资源、收集反馈信息。学生则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深入探究思政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欠缺的或不够熟悉的理论知识,及时完成诸如案例收集与解读之类的课程作业,从而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将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老师,以便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能够将传统的课堂互动拓展到网络课堂互动和课后师生互动。
3.PC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思政课利用网络优化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条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7亿,占总网民的83.4%,已经超过传统PC上网比例。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25.1%;从年龄结构看,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的次之,占比24.5%。据此可以推测,大学生群体是当前我国网民的主体。这也从侧面反映,PC和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应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课余生活内容,他们通过网络娱乐、聊天、购物、查阅资料等等。据调查,有73.1%的学生每天都会用手机上网,有76.5%的“90后”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个小时以上。从教师方面看,随着高校办公的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通过简单的学习熟练操作各种教学和管理系统,以及微博、微信、飞信等网络工具。这就为思政课利用网络优化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利用网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基本途径
利用网络优化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教育信息化,其核心在于拓展互动式教学方法,将课堂与网络结合起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期让学生真心喜爱思政课。从总体上来看,利用网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政课显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高中思政课在深层次上的继续。高中思政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教育。高校思政课在高中思政课的基础上,深入地全面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重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性教育。换言之,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高校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讲解每一个概念和每一条理论,而应该着力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课中与高中思政课对接的知识性内容应该放权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在网络时代,学生热衷于在网络上完成各种学习活动,所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为例,这一实践通过网络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该网络教学平台将每一门课程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学习板块、测试板块和互动板块。其中,学习板块中有立足于教材制作的学习课件、带有导读的阅读材料和相关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自学使用;测试板块是对学生网络自学和课堂听课效果的检测;互动板块围绕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置一些讨论题,供学生和教师讨论使用,以期在互动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网络教学平台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反而提高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因为学生需要时间完成教学平台中的学习任务和测试内容,这就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卓有成效地讲解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同时还要避免出现课堂与网络脱节的情况,即课堂教学要能够引导和深化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所以,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采取专题授课模式。
2.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着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学的目的是“用”,或陶冶情操,或掌握技能,或指导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认知和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而且更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政课注重理论分析,如通过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其中最为直接的方法的是分析案例,即让学生围绕特定的内容选取和分析案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案例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案例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特意挑选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例子。那么,学生能否围绕已经习得的的相关理论,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最终落脚点。在网络时代,网络上的各色新闻无穷无尽,只要一台电脑抑或一部智能手机,大千世界尽收眼底,古今中外的各种典型非典时事件尽可浏览。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科学地辨别和分析新闻内容。就这更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新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譬如,讲解《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发展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的新闻内容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两个问题,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搜集新闻、整理新闻、分析新闻,并制作成课件,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位成员在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汇报本小组所搜集的案例。汇报完毕后,任课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借助网络交流工具,丰富师生课后互动渠道。
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主要互动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增进师生情感,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师生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方式、学习疑问、思想困惑、生活难题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课后的师生互动,教师不仅能够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关心学生生活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然而,长期以来,师生的课外互动主要方式是约定时间面对面的交流,或者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写纸条上交。这种传统的互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需要约定时间和地点,不能随时随地;二是学生不敢畅所欲言。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化的大学校园里,师生的课外互动完全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工具诸如微信、飞信、QQ、E-mail,实现实时交流。以QQ为例,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群,布置课后讨论题、接收学生提交的作业、反馈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与考核情况,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譬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教学平台的测试题中有道题,要求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材料中的问题。有学生用错了哲学原理,有学生完全绕开哲学原理,有学生答非所问,等等。针对这些答案,教师在批改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打个分数,而是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答案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否则学生无法通过做测试题提高自己。
三、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以规避网络信息资源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十分丰富,有科学性的也有非科学性和伪科学性的,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有对大学生学习与成长有利的也有有害的。高校思政课的开设对象是在校一、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大多知识储备不足、认知能力不完善、自律意识不够强,他们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很难做到趋利避害。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要授之以真理,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理论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这首先要求相关的教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鉴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联系实际向学生传授真理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理论素养。如,在讲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时,可以通过对美国总统选举程序分析指出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阶级局限性,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概念分析西方价值观的本质及其对社会主义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只有使学生具备去伪存真的理论素养,才能使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网络舆论中不受西方价值观的左右,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2.在课堂教学中要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的信息能力。
利用百度、搜狗、谷歌、360等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各种新闻、图片、视频等资料几乎每一位网民都会,对于熟悉网络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信手拈来的事情。问题在于,面对搜到的许多条甚至成千上万条的相关信息,如何做进一步的筛选,从而找到最有代表性并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譬如,教师讲解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课后选取一两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案例,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有的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关注的新闻,能很快地挑选到案例,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譬如对“小沈阳文化现象”的分析、对“老人摔倒无人扶现象”的分析。有些学生则有些茫然,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新闻报道,不知如何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的信息能力: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应该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诸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表象到本质、从抽到到具体等辩证法,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二是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所选取的案例与知识点之间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者:徐芹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