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下新媒体话语体系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前,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成为新媒体研究的热点,创新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也成为校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新媒体理论和媒体实践探索,梳理当前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的现状,分析其特点,深入挖掘其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从多类主体、多维载体、多元教育方面构建新时代高校新媒体主流话语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主流话语体系;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新媒体的工作方法和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新媒体话语的接受程度成为高校及其教育从业者共同关注的议题。教育部等部门多次下发的文件均提到网络新媒体,国内学者也纷纷提出新媒体及其关联性、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90后、00后“网络原住民”,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抢占校园新媒体话语体系的“新高地”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高校新媒体话语输出内容枯燥、大学生接受程度弱,且其媒体平台搭建与大学生的匹配度不高,所以当前高校新媒体主流话语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高校主流话语传播成效,高校新媒体主流话语体系的创新问题及范式尚待解决[1]。因此,本文尝试以新媒体技术的话语传播为突破点,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的现状,研究其创新路径,以改善网络思想引导存在的问题,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前瞻设计的高校网络育人新阵地,提升教育成效和育人质量。
一、概述
(一)新媒体教育与传统媒体教育比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一直以来是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也是破解高校宣传工作现实问题的关键点。高校应在隐蔽且多变的虚拟网络世界中,将党建和新媒体的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社会体系,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并夺取话语权。新媒体教育的话语传播与传统媒体教育的传播虽然存在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传播目的方面来看,两者所传播的内容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认知以及情感观念等,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从传播对象方面来看,两者均以当代青年为主,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从传播手段方面来看,传统媒体教育主要通过线下活动,如报刊、橱窗展示以及其他实践活动实现教育目的,但在当前其形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育人的需求,传播成效不理想;新媒体教育则重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及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发挥网络思想引导的作用,突出网络育人的价值。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新媒体主流话语传播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校园新媒体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高校以建设新媒体平台为契机,抓住网络思想引导“风口”,开创系列网络育人活动,使新媒体平台成为连接高校和大学生的桥梁及纽带。2019年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国内上网人群以中青年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12月,20—29岁年龄段的上网人群比重最高,达26.8%;在职业结构方面,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这说明大学生喜欢上网,他们在网络中学习、生活及娱乐,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此背景下,高校迅速搭建校园新媒体网络育人工作平台,发布和推广与大学生相关的网络文章和热点话题,网络育人成效显著,但其中也出现话语引导能力不足、媒介素养教育和育人实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摆脱现有主流话语传播的现实困境,为新时代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提供可靠的教育阵地、优质的媒体平台和可信的网络环境,是网络育人尚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新媒体教育的信息传播优于传统媒体教育传播模式,其信息传播形式呈现多样化,在分散的信息模型下形成强大的新媒体内容,引导舆论,并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发展现状
(一)内容类型
1.多维类内容。多维类内容坚持图像、图文结合,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视频、音频、H5和电子书等形式呈现多维效果。其一般具有独特的创意、鲜艳的色彩、动态化的视觉效果,在传播过程中将音乐与动态图像相结合,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燕山大学的燕小艺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推出的“助力母校百年校庆,我为母校送祝福活动(H5)”活动,累计点击祝福数量为265310人次,累计评论为17264条,广受师生喜爱。可见,高校利用多维动态的载体形式,从大学生角度关注学校热点和他们身边故事,让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和参与者,既符合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满足了大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又增强了高校新媒体内容的感染力,提升了受众参与度。2.艺术类内容。艺术类内容蕴含独特的新媒体价值,注重人精神渊源的美育和道德教育。目前,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将艺术类内容作为线上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运用手绘的形式,将大学生身边的故事、热点等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新媒体话语的独特魅力。简言之,艺术类内容对高校新媒体话语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网络育人体系方面独树一帜,体现了网络时代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改善在教育过程中话语内容由虚化、弱化逐步走向边缘化的问题。
(二)媒体平台
1.自有媒体。自有媒体具有独特的传播优点。一是个性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自有媒体能够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内容输出,符合校园新媒体的鲜明目的性。二是互动性,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能够满足用户通过自有媒体进行探讨、交流、留言等需求,贴合校园新媒体的开放性。三是群体性,自有媒体是以受众来不断生产和传播信息的,其传播内容及其创作方式能够及时地反映创作者的意图,体现校园新媒体的功能多样性和对象广泛性。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博闻研微网络文化工作室承办了该校第四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可见高校自有媒体吸引力强、影响力大和实效性强。2.赢得媒体。赢得媒体区别于自有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的转发机制。通过赢得媒体,用户不仅接收优质内容产品,而且因优质内容质量产生同步转发行为,从而使不同用户连接至个人的网络虚拟空间,这成为校园新媒体的重要窗口。自有媒体侧重覆盖大学生用户群体,扩大校园新媒体的广度,而赢得媒体则注重内容创作,以所创作的内容触达第二层群体、第三层群体,甚至其他大学生受众群体。例如,燕山大学的风华艺苑抖音账号凭借入心入脑的内容创作模式,生产视频作品《燕园版猪猪侠舞蹈》,全网播放量达980387人次,点赞数达13000个,转发量达1000余人次,真正使网络育人“萌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高校新媒体话语要把控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凸显内容的重要性,以独特的吸引力和具有差异性的视觉冲击力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媒体、转发传播信息,从而强化传递效应。
(三)校园新媒体话语体系亟待完善
无论是传统媒体传播,还是校园新媒体现有方式,都是宣传思想和传播话语的表达。而思想引导本身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内容通过媒介发出,大学生接收并给出反应,这是思想引导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传统教育正在改变讲授和灌输等教育形式,试图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甚至以一种脚踏实地的话语表达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以解决价值流失问题。笔者通过调研网络受众对象发现,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信息网络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学生获取资源的积极性。而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媒体、网络文化以及网络语言,信息网络化在思想引领话语力体系方面未完全起到助推作用,甚至出现反戈相向现象。部分现有新媒体话语体系注重形式变化,其话语内容在内涵方面有失偏颇,导致大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尚未实现大学生思想认同性和网络育人实效性。因此,高校新媒体应将幽默的话语形式与高质量的话语内涵相结合,有效地提高校园新媒体话语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实施有效的思想价值引领。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创新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是破解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改变,网络媒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传播的一种形式。高校大学生数量多,他们思维开阔、喜欢接受新鲜事物,高校新媒体成为距离大学生最近的平台与空间,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尽管高校新媒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其也存在媒体技术发展与主流思想教育内容脱节的问题,未能实现良好的同频共振。因此,在现有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话语体系为出发点,探索具有本土化和特色化的“新媒体+思想引导”话语是创新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的新路径。
(一)打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边界,多类主体相互协作
高校要科学地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为新思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才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2]。也就是说,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保持思想价值指导的主流地位,打破固有思维,采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教育手段,有力地促使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去中心化并非使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没有中心,而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高校新媒体构建以离散型、多节点为特征的话语主体,每个教育节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度自治特征,从而促成由“我说你听”改变为“多向沟通”的新媒体网状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新媒体的沉浸式体验。同时,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去中心化应从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对象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新媒体面临的问题,抓住网络教育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创新网络教育方式,加强网络资源和平台建设,扩大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使得大学生通过高校新媒体关注现状和传播信息,有效发挥高校新媒体对思想价值的引导作用,促使大学生树立政治意识,成为有使命感和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二)改变满足大学生教育需求的方式,多维载体相互补充
不断完善现实需求及对新媒体的深刻释义是构建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的有效路径,使得新媒体话语体系具有生命力和科学性。高校应积极发挥高校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优势,搭建好校园媒体和大学生线上互动新渠道,切实了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新媒体的黏性。首先,从实际需求出发,高校新媒体要准确把握媒体建设的发展方位,以多元载体为依托,拓宽线上、线下活动形式,创新传播路径。其次,高校新媒体要凸显思想价值引领,不断创新营造富有内涵的教育内容,创新载体内容。再次,高校新媒体要提高大学生的感官体验,由原本输出型的“教”为主导向学生“学”为主导进行转换,增强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融合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改善高校新媒体参与度弱、活动虚弱化等问题,创新载体形式。最后,高校新媒体要不断通过实践开拓创新,有机融合多维载体,建设成为有效话语体系,重视解决网络环境下新媒体载体和教育内容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综上所述,高校新媒体在总体上要以多元载体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特点,创新路径、载体内容、形式,构建新时代多元载体思路,开展多样品牌化活动,实现话语体系的有效塑造。
(三)推进新媒体与创新教育并向双驱,多元教育共荣共生
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新媒体和创新教育结合的工作方式和互动机制,将成为高校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创新实践。一方面,新媒体宣传教育思想,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教育则作为重要导向,指引新媒体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是新媒体的重要媒介,是展示精神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创新平台。而新媒体与创新教育并向双驱,既有利于提升高校新媒体的亲和力、吸引力,增强其时代感和认同感,又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创新教育的价值引领,发挥高校新媒体作用,巩固媒体宣传阵地。同时,新媒体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教师能够破除岗位壁垒,站在全局视角进行教育设计,从而统一教育观念,实现德智体美劳交叉融合,改善新媒体教育与创新教育泾渭分明的情况,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成真正的思想引导。而通过新媒体与创新教育的融合,高校积极主动占领宣传阵地,掌握高校新媒体主动权,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新媒体的趣味性、形象性、全面性、渗透性和创造性,增强战斗力和吸引力,形成新媒体传播优势,助力构建新时代的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他们会通过互联网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3]。因此,校园媒体话语体系创新尤其重要。而新媒体是高校重要的媒体平台,也是高校在互联网中的主要阵地,如何高效发挥校园媒体的思想引导和信息传播作用,完善高校媒体管理和引导机制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高校新媒体话语体系,高校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大学生成长和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文莉,周敏,陈喜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宣传路径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0(12):133-136.
[2]郑可乐.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154-155.
[3]白宇,吉兆言,仲思潼.高校意识形态视阈下的网络舆情的引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215-216.
作者:盖鸿章 宁岩鹏 单位: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