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高校信息素养类慕课的SWOT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利用慕课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纳和实施。文章在调研国内信息素养慕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利用慕课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继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慕课;信息素养;SWOT分析
0引言
截至2020年12月,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1],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这一数据强有力地证明用户交流、获取信息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用户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以及网络信息源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行为更为普遍,开放、共享、免费、高质量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受到用户广泛的支持,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作为一种在线教育方式的技术手段,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起来。
1高校信息素养类慕课建设的现状
慕课的理念是通过网络技术让全世界在校以及社会用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课程不仅开放、共享,它是在整合OCW(开放课件)的资源基础之上,提供更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认证、课程互动、课程考核、学分认证等内容。慕课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在线和开放。一门课程上万人、百万人甚至更多人参与其中,如此庞大数量的用户在线同时学习知名高校的课程,这在传统教育中是无法想象更是无法实现的,斯坦福大学校长将慕课比喻成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全球高等教育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慕课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席卷至全世界[2]。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是国内目前规模较大的两个平台。中国大学MOOC由爱课程网联合网易云课堂推出,目前有北大、浙大、武大、复旦等769所国内一流院校加入其中。每门课程定期开课,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穿插课程的提问和终极考试。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推出的在线中文慕课平台,清华大学所有的公开课程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共享,除此之外,学堂在线还积极引入其他高校的精品慕课课程,截至目前,平台打造了3722门在线课程。笔者调研了两个平台上与信息素养相关的慕课课程,分别以“信息检索”“信息素养”“论文写作”和“图书馆”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经筛选、去重、汇总之后,截至2021年4月,共有30门信息素养类课程。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目前,30门课程中有8门国家精品课程,除有一门来自于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他均来自于高校。30门课程中,除有两门课程来自于同一所高校(武汉大学推出了“信息检索”和“信息素养与实践——给你一双学术慧”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他课程均来自于不同的高校。武汉大学黄如花老师的“信息素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老师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是开课时间和开课次数最久的课程,它们从2014年推出至今已经开课14次。2019年推出13门信息素养慕课,创历史之最。
2高校信息素养慕课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
2.1.1一流高校课程共享,保证了信息素养慕课的高质量
MOOC聚集了国内外知名高校所开放的课程,课程的选择上多为本校颇受欢迎且由该领域颇有声望的教师讲授。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全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们的学习热情,各平台上的课程注册数量之多就足以证明。信息素养类课程因其实用性,每年吸引许多学习者在线学习。以黄如花老师的“信息素养”课程为例,因第14次课还未结束,只统计前13次数据,该课已经累计吸引全国22万人在线接受信息素养教育,每年报名人数万人以上(见图1)。
2.1.2学习者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首先,只要满足网络条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自主学习[3],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进度。对于未曾接触或不理解的知识可以选择暂停或者重复播放,在听课阶段就把问题搞清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1.3碎片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集中注意力,避免走神或产生厌烦心理
慕课课程设置从学习者心理角度出发,每门课程视频由5~15min的课程组成,恰好的时间设置可以保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不会对视频产生厌烦心理。对于陌生但是感兴趣的领域,也便于学习者的消化与理解。笔者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很感兴趣,在慕课之前,曾经在线学习过知名高校开设的“微观经济学”课程,1个小时的课程,专业词汇和知识的堆积,笔者从努力地听到走神到厌烦,相信很多学习者感同身受。慕课的优势在于设置时间合理,视频突出重点,有利于学习者集中精神,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1.4学习者学习成本降低
与传统教育成本不断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慕课上公开课程均是免费的,若获得证书也只需要支付极少的费用。笔者选修的“信息检索”课程,如果不要求证书,只听课,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免费就能享受到信息素养类高质量高水准的课程。即使是付费课程,费用相比其他培训机构而言低廉许多,以周建芳老师的“20堂高能搜索修炼课”为例,只需49元的价格,就可以学到各种信息搜索技巧。
2.2劣势(Weaknesses)
2.2.1慕课课程学习受客观条件制约
网络不稳定也会导致慕课课程无法观看或观看较卡,无法愉快地学习。笔者一直在中国大学慕课跟随老师进行课程学习,如果遇到视频缓冲,一堂十几分钟的课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学习,不仅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还在时间的消磨中影响了学习的兴致。同时,课程对浏览器还有要求,有时360浏览器无法正常播放课程,需要切换其他浏览器才可以。MOOC课程受网络条件约束,成为学习者继续学习的一大弊端。
2.2.2慕课普及率不高
慕课设置初衷是让没有条件享受教育的用户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现实情况是,慕课学习者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国人民平均教育水平,并且学习者多来自教育发达地区。慕课课程为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及相互交流的积极性,设置了课程作业自评和互评环节,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在课程的作业互评环节,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均为在校生以及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专业工作者。
2.2.3课程完成率较低
在哈佛和麻省理工的MOOC研究报告中指出,超过84万名学习者注册,但是完成率只有5%。国内亦是如此,以中国大学MOOC“信息检索”单门课程而言,不乏缺乏毅力、拖延性比较严重的学习者,在“信息检索”QQ交流群中,经常看到有学习者留言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测验、错过了考试,最终没有完成课程。低准入门槛也导致了许多人对这个学习机会的不珍惜,很多人难以坚持到最后课程结课。
2.2.4课程内容难以持续更新
每期开课时间间隔短、录制慕课花费时间长、积累素材需要时间整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同一课程期与期之间的差别不大,这就导致学习者的持续学习意愿降低。图1也能反映这个问题,2014年“信息检索”的选课人数达到2万,2020年选课人数为1万人,2021年第14期选课人数截至目前为7000多人。
2.3机遇(Opportunities)
2.3.1信息素养类慕课可以使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提高信息素养
慕课除了使在校生可以接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更适合社会用户接受信息素质,他们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学业,实现梦想。笔者就曾遇到一位已经工作的母亲,因为给孩子找寻资料而选修了“信息检索”课程,她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学习检索文献的技巧与经验。
2.3.2信息素养类慕课可以促进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变革
教师们在培育天下可培育之人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扩大自身在教育行业内的知名度,树立自己在某领域的威望,这是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高校在建设慕课平台中也得到了全世界学习者的关注。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对比,可以寻差距、找不足,设定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与特色学科建设,摸索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4]。
2.3.3慕课有利于消除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教育资源的共享意味着来自全国高校甚至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某门课程,知识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与共享,有利于让更多的学习者了解本国知识与文化,促进国家之间的教育融合。
2.4威胁(Threats)
2.4.1如何保障慕课平台的常态化运行是一个问题
慕课必须有大量资金投入,除前期平台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平台常态化运行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5]。比如,为保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每门课程每学期都要有所变化,有新的亮点,需要有资金支持,国内慕课建设大部分都是非营利性的操作模式,资金的来源需要考虑。
2.4.2如何保障信息素养,教师的视频制作热情和动力需要高校管理者去考虑
慕课建设之初,一方面新鲜事物都想尝试,另一方面每位教师都有培育天下人的情怀,教师们都干劲十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凸现:每10min的视频需要教师们100min的劳动,工作量之大已经影响到教师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大量的作业批改、学生们的低完成率等严重抵消了教师们的热情。
2.4.3如何延续慕课课程的质量是一个难题
第一,慕课课程制作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慕课课程制作也需要更新,这就要求制作者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保证慕课课程的质量。第二,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推陈出新速度比较快,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也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脱节。第三,慕课的考试是在线考试,全凭自觉,无法识别是否作弊,这也是影响慕课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问题[6]。
3结语
慕课发展如此迅猛,教育学者对于它的未来走向持有两个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慕课是传统教育的延伸,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另一种观点比较激进,认为慕课会取代整个传统教育。笔者支持第一种观点,慕课会优化传统教育,让传统教育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不会取而代之。无论是恐惧还是欣喜,无论是否做好准备,慕课已经对高等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必须端正态度积极应对。作为信息素养类课程的承担者,未来,图书馆应当努力挖掘自身价值,打造出更多优质慕课,让信息素养类慕课在慕课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信网.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4-10]
[2]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8.
[3]陈鹤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MOOC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9):73-78,95.
[4]周晶,王晓红.高校信息素养类慕课(MOOC)创新策略研究——基于中国大学慕课和学堂在线开展的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9(18):7-16.
[5]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7.
[6]崔博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MOOC建设现状、障碍与策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3):114-120.
作者:聂兵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