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下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下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下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大众化的必要性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

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又是一部不断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出发,使马克思主义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80%的人口在农村。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要想保持农村的稳定,就必须抓住农民。只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农村和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此可见,在当代中国,农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大群体,农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的大众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而奋斗。《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就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必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阶层固化、农村教育状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入侵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的宣传与普及,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使其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农村理论人才培养,壮大农村理论工作者队伍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一支具有坚定政治方向和良好业务素质的工作队伍。加强农村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重要前提。第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通过他们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政干部的示范作用。农村基层党政干部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形象,为广大农民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作出表率。第三,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引路人作用。自2008年开始,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全面启动,众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和特长,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引路人作用,通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激发广大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带动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积极拓展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的载体

选择恰当的传播载体是提高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广大农村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选择和优化传播载体,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其一,要广泛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如理论局最近几年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和《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等理论读物,就是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宣传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二,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型媒体进行宣传。[2]要充分发挥农村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借助乡村远程教育网络,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红色短信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广大农民的意识形态之中去。其三,要积极利用农村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城市文艺下乡和高校文化下乡等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农村文化阵地的引领和熏陶,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农村当地传统习俗文化活动有效结合的平台和模式,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和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抛弃旧观念和旧习俗,逐渐形成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进行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工作机制,为其提供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制度保证。首先,要建立坚强有力的工作责任机制。各级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都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明确分工和责任,抓好分级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应当把此项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列入各级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也可以考虑列入党费支出范围,或接受党员捐赠,做到专款专用。最后,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测评机制。各级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要随时掌握宣传普及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查此项工作的实施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科学测评制度,做出具体的细则规定,确保测评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李爽单位: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