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社区帮扶建设现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社区帮扶建设现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社区帮扶建设现状

一、社区帮扶机制现状及问题

1.人民调解亲民化不足。人民调解制度于1954年3月22日由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而建立,用法规确认了人民调解的法律制度,现在已为《宪法》和其他基本法所确认。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作为调解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纠纷解决机制,其政策和精髓就具体落地在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社区中。据了解,该社区的人民调解活动,是在社区调委会和社区巡逻队员的联合努力下,建立社区人民调节,对民众之间的纠纷进行的协调。据调查,在2013年共调解了社区各种民间矛盾纠纷8宗,口头调解3宗,形成规范卷宗4宗,未达成协议1宗,并且力争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及时反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也在社区居民心中初步形成了对社区调解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加强了政府的公信力。虽然人民调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工作进展仍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许多民众不知道社区中存在人民调解这个民事纠纷的处理方法,更谈不上主动寻求帮助,换言之,人民调解目前仍然不够亲民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不够深入基层,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且解决争端的渠道不够多样化,不能很好地起到人民调解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社区转型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理解人民调解理论存在困惑,同时人民调解繁琐的步骤也会在其寻求帮助的过程中产生阻碍。

2.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工作落实不够。据调查,2013年期间,社区共开展了大小普法活动10余次。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党员培训、社区例会、社区居民议事会等大型会议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和法律咨询,并利用社区宣传栏张贴法制宣传画、居民红白喜事等机会加强宣传效果。这些举措虽然将普法活动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比较人性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但是总体来说结合程度不高,联系不紧密,宣传力度不足,落实不够,不接地气。因此,最终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对民众法律意识的加强作用收效甚微。由于普法工作宣传力度不足,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10余次活动,但是民众中真正到场人数少,知悉程度低,无法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此外,普法宣传方式不够多样化,基本都是以普法讲座的形式呈现,不够生动和灵活,没有结合转型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现实情况,因而没有做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

3.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延续性不强。该社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这一工作方针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力争做到释放一个教育一个,减少重新犯罪。目前社区校正工作人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对刑事释放、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登记注册,以便于进行帮教和跟踪服务;与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谈心,和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面对面对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其生活困难的方面进行帮教,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感人,想方设法帮助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难题;配合社区民警开展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方面的其他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有利于帮助受助者尽早与当前社会接轨,回到正常的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潜在的暴力因素,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但是整个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的工作延续性不强,在帮教的初始阶段,社区工作人员的帮教程度比较充分,但是在后期阶段,帮教程度在逐渐减弱,对受助人员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不能充分且连续地关注其生活和工作,因而导致受助人员产生心理落差,降低对社区帮教工作的信任感,更甚者,产生信任危机和晕轮效应,给社区其他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4.就业帮扶体系不健全。据了解,在就业帮扶这一方面,洪柳社区由社区妇联牵头,为40-50岁存在就业困难和就业惰性的妇女免费开办了再就业技能培训班,同时给予培训班学员津贴补助。2013年举办的是蜀绣培训,为愿意学习的妇女请来蜀绣老师,进行技能指导。同时,社区还为刺绣妇女联系成品购买者,以期做到在家门口赚钱。此外,社区主动为失地农民联系就业单位,并鼓励用人单位吸收失地农民,为这些用人单位提供政策福利,即国家对吸收一定比例失地农民的用人单位减免相应的税收。以上的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鼓励他们自力更生,也为社区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就业帮扶体系不健全,政策和实施中均存在漏洞。社区民众的参与性不高,这表现在许多人由于思想意识落后,即使报了培训班,但只领取补助而不受训,导致一些培训班名存实亡,造成资金成本和人员成本的浪费。此外,除了蜀绣班以外,其他技能培训班级毕业的学员也并没有机会把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这当中也暴露了就业帮扶没有起到一个培训后就业联系的连续性作用。

二、转型农民社区帮扶工作的政策及建议

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安置社区教育,提高转型农民素质目前转型农民中其自身素质仍然不高,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区帮扶工作建设的水平。教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转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要花大力气普及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加强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覆盖率。二是要加大转型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促使他们掌握与时俱进的非农职业技术,帮助他们从就业方面克服转型带来的身份危机感。三是要加强转型农民成人教育,提高转型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拓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道路。

2.建立和完善社区帮扶体系,减少帮扶体系漏洞。社区工作人员要根据转型农民的生活实践状况,心理状况,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适合本区发展的帮扶体系,并且对社区帮扶体系进行试点和研究,经过实践、借鉴和总结,减少帮扶体系漏洞,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帮扶活动的落地和发展。

3.社区帮扶从实际出发,提高转型农民的帮扶参与积极性。社区转型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仍然有部分群体被惰性思维占据了主导思想。社区内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这部分群体的沟通,深化他们对社区帮扶工作的认识。同时将社区帮扶活动与转型农民的实践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社区帮扶活动具体化落地化,让转型农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社区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精简社区帮扶步骤,深化社区帮扶形式的多样性,增强社区帮扶的延续性。一是社区帮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区居民服务,繁琐的步骤会减弱社区居民帮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精简社区帮扶步骤,做到精简易懂,同时建设相应的社区帮扶步骤引导的配套人员和措施,促进社区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地。二是要深化社区帮扶形式的多样性,摒弃过去沉闷乏味,一成不变,民众觉得高深难懂的方式,采取轻松活泼,简单易懂的活动,以此增加转型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三是要增强社区帮扶的延续性。社区工作人员要建立一套帮扶跟踪机制,秉承着对受助对象负责任的态度,至始至终关注其发展动态,做到社区帮扶的连续性。

5.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物质资金投入。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和乡镇应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安排,加大对社区帮扶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比如在社区职业培训中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增加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另一方面要动员鼓励各方面的力量资助社区帮扶工作的建设。

作者:郑贤莉赵艳斐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