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社区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 要:建设农村社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党的报告指出,要将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文章对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具体推进措施,以期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
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一种特定农村地域环境,与传统农村结构相比存在一定相同点,但不再以农业生产作为唯一谋生渠道,经济来源愈发多元化,产业结构更加健全,政府关注度明显增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农村根深蒂固的问题。本文以辽源市新农村建设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1 浅析农村社区建设现况
农村社区建设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具有经济性、便民性、利民性基本特征[1]。自新农村建设以来,辽源市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主要目标,重点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和谐家园。辽源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面临严峻的转型发展挑战,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辽源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自2006年起,辽源市便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领导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从产业、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文化等多方着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以产业发展为例,辽源市深入贯彻“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原则,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为农村增收创造新渠道,充分发挥当地特色,陆续创建出东北袜业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代生态农示范园、紫花苜蓿种植休耕园等特色产业,仅2020年便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同时,辽源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设客运路线和营运车辆,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并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逐渐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规范管理,真正体现了农村社区基本特征。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建设具体对策
2.1 加强思想引领,提高村民自治实践
在传统农村社会环境影响下,各种农村固有现象根深蒂固,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一度陷入迟滞状态。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2],并且,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农村社会环境明显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开始认识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开始转变思想,转为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拥护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在此基础之上,“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赋予农村社区村民更多政治权利[3],让村民意识到自治权利的重要性,整体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将选拔村干部、重大村务和日常村务决定权,以及对村干部的评议权交给村民,通过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途径,真正实现村民事、村务事村民决的目标。二是,健全村民自治规章制度,完善乡约村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村民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社区自治水平提升。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在完善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建立,不断延伸发展组织的公益性、服务性和互助性,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四是,不断创新村民自治形式,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逐渐形成村民理事会、红白议事会、队(组)代表会等新形式,建立乡、村、组联动机制,实现基层管理自治股规范化、制度化开展。
2.2 明确指导纲领,健全管理发展机制
“社区”一词最早起源德国,是指共同体生活中构建的和谐人际关系。新农村社区是在传统农村社区基础上衍生、创新而来的,缺乏一个具体明确的概念,也缺少一个健全完善的指导纲领和执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社区长远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明确发展方向,也完善了相关理论和监督制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统一发展方向。以辽源市为例,在确定新农村建设发展重点后,辽源市便确定了市县乡共建,主抓靠县、行动在村、主体农民以及实惠到户的工作思路,还确立了具体建设原则、一三五年阶段性目标、建设标准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主要推进机制;辽源市还设计了明确的规划布局和任务目标,将全市共518个行政村按照不同类型、区域和经济发展划分为不同级别,包括强村、中等村和贫困村,针对不同级别设置不同建设纲领和发展规划;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和督查问效机制,将重点任务落实到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范围、任务时限、阶段性目标和完成标准,并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每年向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给予奖励和资金补助;辽源市还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全面开花,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 推动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农村社区
我国现行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改善落后农村经济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统筹城乡发展长效机制、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公共事业发展机制获得了长足发展,切实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市场化发展,并为农村旅游、商贸、服务等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真真正正让农民手头宽裕起来,建设良好市场机制,是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推动力。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数字化发展潮流,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为社会治理带来变革性发展,使得治理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剧烈改变,为促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党和政府致力于推进乡村治理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助推农村社区现代化。具体可以从智慧设施、智慧工具、互动方式这三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农村社区互联网体系建设,确定智慧农村社区建设阶段性方案、目标及预期成果;
(2)充分借助智慧工具建立多方主体治理体系,加强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联动,实现多方主体共同治理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促进农村社区基层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打造健全农村社区智慧服务平台;
(3)充分利用智慧服务平台,建立实时信息交流反馈机制,通过网络监督平台、数字乡村建设监测平台、社区热线等,为村民意见提出和建设反馈提供更多渠道,便于村民对基层治理的全方位监督,不断优化农村社区治理方法。
2.4 提高德治水平,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在村民自治、纲领明确、智慧管理基础上,坚持提升德治水平,通过德治实现善治,最终推动和弘扬文明乡风。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由此可见德治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转变传统农村观念,树立正确价值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标语、文明墙、广播、下乡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对当前农村红白事先进做法进行宣传,鼓励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以及敬老爱老等,在长久的宣传中引导村民建立正确价值观;其次,充分发挥文化浸润作用,丰富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村民建立舞蹈、音乐、计算机等组织,让村民都参与其中,并加强正确婚丧观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宣传,通过具有地方特色、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熏陶村民思想道德情操;最后,坚持营造文明乡风实践氛围,鼓励更多农村社区村民参与其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改变村民思想观念,建立新时代文明意识,逐渐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农村社区稳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三农”问题根深蒂固,若想有效解决各种固有问题,就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摸索、实践,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适当措施完善建设措施,从加强思想引领,提高村民自治实践,明确指导纲领,健全管理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农村社区,提高德治水平,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等方面着手,有效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农技服务,2017,01:190.
[2] 李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农家参谋,2018,592(16):19.
[3] 王伟.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完善路径研究:以宁国市Y和S社区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18.
作者:郝斯文 单位:中共辽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