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直接影响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入新时期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得到显著强化。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全面发挥。面对这种情况,要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思路和策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指的是依据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统筹调配利用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资源,通过对农业生产、供应、销售等进行合理组织,将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农民的收益状况得到改善。近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农业发展趋势与要求,探索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与机制,切实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作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1.1提升农业经济市场化水平
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过去部分农民在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没有紧密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等特征,这样就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等风险,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对接小农户与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提升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工作人员要整合分析收集到的市场环境、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农户调整生产方向与经营目标,在满足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1.2提升农业经济产业化水平
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深入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步伐,方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深入调研、了解地区环境资源优势,拓展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时,要夯实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基础,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等,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化步伐[1]。
1.3提升农民群众专业化水平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基层农民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不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与机械设备,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根本性提高。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向农民群众传播正确的生产管理理念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使农民群众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适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2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农户依然将小农经营模式沿用下去,阻碍到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趋势明显,留守人口往往缺乏现代生产理念与技术,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为应对小农生产模式的弊端,地区依据上级政策要求,积极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受人才、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充分带动和引领周围农户。
2.2农业管理信息化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广泛应用,深刻变革了人们生产生活,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利用农业信息优化农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现阶段,在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影响到信息技术价值与优势的发挥。第一,部分管理人员及民众的信息化意识薄弱,依然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等沿用下去,不能够主动、深度地应用信息技术,难以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的指导作用,阻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2]。第二,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素,但一些基层地区的设施条件并不完善,那难以高效收集、整合与分析农业信息,也阻碍到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3农业科技的驱动作用亟需强化
现代科技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农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及民众的收入水平。但就目前来讲,在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方面,为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但在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影响到农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很多地区重点研究农产品高产技术,农产品流通、加工等环节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具体到农业生产环节来讲,又集中解决农业产前、产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忽略掉产后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将无法有效发挥农业科技的驱动作用,不利于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
2.4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
只有拓展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方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及农业综合竞争力。但目前种养领域依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点,虽然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等逐渐引入农产品加工等工艺技术,但处于浅加工层次,不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严重影响到农业增长及农民增收。同时,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步伐较慢,不利于全产业链的影响,阻碍到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为充分体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需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具体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统筹利用集体资金资源,逐步壮大与发展集体经济。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利益分配制度,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要强化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业企业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进来,向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等多元化服务内容。同时,要结合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构建新型农业模式,如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通过融合其他元素及行业,促使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高[3]。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需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完善,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等将农村的闲散土地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向农民群众共享发展利益,这样农民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能够得到调动,有助于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化步伐。
3.2深度应用信息化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进步与发展,因此,要将信息化技术深度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第一,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与组织,避免盲目随意进行。为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可将资金扶持政策设立起来,调动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第二,农业信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合、分析农业信息,能够提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要全面考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需求,延伸与丰富农业信息源,利用现代技术广泛搜集、整理农业信息,向职能部门、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及时传递。第三,农民群众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要充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当中,向农民群众传授农业信息的获取、运用技术等,促使农民群众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等得到逐步提高。
3.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需从多方面着手:第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目前,农业科技投入在农业投入中只占据较小的比例,导致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面对这种情况,职能部门需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资金供给制度,向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充足的资金资源,从资金层面保证农业科技研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可将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构建起来。同时,财政投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设立针对性的扶持引导政策,将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逐步拓展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4]。第二,明确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人员要全面调研了解当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明确科技攻关的方向与重点。在关注农业生产环节的基础上,还需要覆盖农业加工、销售等其它环节,全面解决各类技术性问题。
3.4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够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逐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工艺,开辟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深入融合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暴露的问题,需从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着手,切实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改善农业经济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宁,王军伟,邵阳.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6-17.
[2]魏学成.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8):44-45.
[3]司凤霞.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21(7):26-27.
[4]耿斌.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3):174-175.
作者:郭志琴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