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中药栽培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型特色学科。为提升医药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药栽培学课程特点,在本门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为满足社会对中药栽培人才的需求,文章围绕思政课程建设必要性、思政教学案例的挖掘和思政教学方法的革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关键词:中药栽培学;教学改革;思政育人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补充。课程是联系高校教育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大学课堂的主要阵地是专业课程,因此,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育人渠道作用,凝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思路[1,2]。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伴随着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中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药材生产处于中医药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中药产业的基础。“医无药不能扬其术”,药材的品质是保证中医疗效的前提,中药栽培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知识的传播中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中药栽培学在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政治思想意识淡薄,容易受外界新闻舆论的引导。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比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塑造学生意识形态。当今世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重问题,“只有一个地球”和“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呼声高涨,人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种植中药既可以绿化祖国河山,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药栽培学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掌握中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穿插其中,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把握教学内容设计优秀思政案例
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课上到课下,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中药栽培学课程的德育目标:学生掌握中药栽培知识的前提下,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熟悉课程相关的名人轶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以及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绪论导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药栽培学
绪论部分要求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了解课程的历史发展。药用植物中依靠栽培的约有250种,其余的绝大多数靠野生资源供给,乱采滥挖不但破坏环境,而且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中药材野生变家种是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中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通过野生中药材采挖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药产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同时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2.2聚焦热点———如何看待“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材
质量直接决定中成药的质量,最终影响人民的健康事业。近年来,野生药材产量受限,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污染严重,导致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中医毁于中药”说法常被提及。那么如何破解中药发展尴尬境遇?怎样科学、可持续地发展中医药?中药栽培学课程是规范种植和应用的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既可规范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药质量,社会分工不同,职业规划不同,中药类专业学生同样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鼓励学生未来加入中药材种植栽培企业,这将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出实质性贡献。
2.3挖掘时事新闻
当代大学生往往沉迷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教师应及时锁定学生关注热点,挖掘时事新闻,导入思政案例。比如,某综艺节目随意采挖疑似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水母雪兔子,由此引出如何拯救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目前,约有1.5万余种药用植物濒临灭绝,野生甘草、大叶三七、野山参等已在野外难觅踪迹。现代人类为了追逐利益,对地球资源地疯狂掠取和大肆挥霍,透支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全球气候的变化又加快了野生植物灭绝的步伐。透过热点新闻引申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枯竭,认识到中药应该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批判极端拜金主义,在利益面前,认清是非,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和价值观。
2.4融入科学家精神
中药栽培与我国劳动人民驯化作物的智慧密不可分,当今时代涌现出一批爱国农学专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高校学生历史背景知识及人文素养较为薄弱的特点,充分挖掘优秀思政资源,通过线上资源推送和课堂教学介绍我国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将专业知识与农学、栽培学的历史发展相结合,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弘扬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比如介绍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学习其学农爱农为农的精神。朱有勇院士团队40年如一日围绕如何克服三七连作障碍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并结出累累硕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上海复旦大学钟扬教授胸怀报国理想,援藏16年,踏遍高山雪域收集400万颗种子,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以“种子精神”服务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5]。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探索一条中药材自身的种植模式还有诸多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要解决,教育学生要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5不忘初心服务社会中药栽培学的发展离不开新
中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药栽培学逐步受到重视。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时,适度加入国家对中药栽培事业关注度的时事新闻,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019年总书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了解该村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2020年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等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药用植物的种植发展稳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出菌材伴栽天麻丰产技术,先后开展了4次中药资源普查活动,推动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中药栽培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工程典范,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药类专业学生身上肩负着药用植物栽培产业集约化、现代化的重任。通过新闻时事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现在正是中医药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深入学习中药栽培相关知识,不忘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3探索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面对已经对传统课堂教学出现疲惫的大学生,更需要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信息时代,将课堂教学形态改革作为重点,不断革新课堂教法,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6]。以中药栽培学中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章节为例,首先,案例式教学。通过朱有勇院士在克服三七连作障碍的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科研人员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为人类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讨论式教学。课堂上针对如何缓解连作障碍设置问题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再次,运用云班课线上教学平台。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手机APP软件,可以进行课前推送思政新闻、名人轶事。课中通过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小组评价等进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课后推送作业和教学评价,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设计进行反馈修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后,云班课数据显示课堂提问和课下自测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好,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利于巩固学习基础知识。但也反映出由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讨论时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发言较少,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云班课线上播放影片,进行思政教育,学生接受度较高,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普遍认为思政内容的引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4思政改革贯穿于实验与实践内容中
中药栽培学的实践性较强,在实验和实践中适时加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比如,以“如何提高硬实种子发芽率”为课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前沿科研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践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有知农爱农的意识。虽然中药栽培学在教学设计中多个环节融入思政内容,有效实施德育渗透,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无法把握思政目标,授课过程中,学生无法掌握思政教学点,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直接点明思政主题,或安排学生写心得感悟[4]。课堂思政教育中,可供引用的案例太少,因此,案例库需要不断扩充和丰富,线上平台资源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最新鲜最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新闻时事。综上,中药栽培学课程思政改革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选思政案例,明确思政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授课模式,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价值共鸣、知识共鸣,保证中药栽培学课程教学效果,为中医药产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药种植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玉鹏,胡荣桂,赵劲松,等.“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89-91.
[2]蓝蔚青,谢晶,孙晓红,等.“花卉栽培与欣赏”课程思政综合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9(2):20-21.
[3]董建辉,彭海英.高职院校《建筑文化》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19,14(3):20-22.
[4]胡阳,石立莹,李梅.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476-479.
[5]陈之腾.钟扬:用一生播种未来,用生命追寻理想[J].上海教育,2018(1):51-55.
[6]易鹏,石定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特性与实践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4):124-132.
作者:高静 李依民 刘阿萍 陈莹 张明英 彭亮 张岗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