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问题解决模式在平面设计教学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须打破对学生的成见,视学生为主动、有思想的人。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可发展性,并适当地暗示对他们的鼓励与期望之情,不为他们的困惑所动怒,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要防止教师把问题攥在手里,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的状况。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问题解决”模式如要行之有效地贯彻于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专制、独裁的角色为民主、开放的角色。实现师生人格尊严、学术交流上的平等,打破学生盲目崇拜教师的“从师”心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善于思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科学化、人性化教学。
课程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问题解决”模式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提出学生关注的、贴近生活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悬念式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悬念是一种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丰富想象。例如,给学生看一幅效果精美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这种效果是如何在电脑中生成的。2、争论式问题情境通过争论型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争论中,进一步激发兴趣,深化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提出一幅图片效果的几种不同做法,然后让学生讨论那种做法最为简洁,效果又好。3、开放式问题情境依靠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例如,在讲到广告创意模块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让学生罗列出牙刷的100种用法。4、递进式问题情境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问题设计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到平面设计中较难理解的图像模式时,我会配以不同模式下的图像效果图片,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逐层递进讲解。5、生活式问题情境只有从鲜活的生活实际中提取出来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引起共鸣。问题无处不在,变化无处不在,因此我们的问题设置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体现其开放性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制作证件照片时,我这样问学生:“想省钱吗?”,此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想!”,“好,只要大家认真学会我今天教的制作证件照片的方法,就可以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钱”。
组织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动力。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大胆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大胆质疑、创新[3]。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提供全班交流的机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做解决问题的主人,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各小组通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与解答,发生思维上的碰撞,最终提出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此过程既是学生思维突破的关键过程,也是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将其转化为个体内在认知结构的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引导,提出最佳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后,此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时教师就要以教练员、指导者的身份,来帮助学生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其可行性,最终引导学生从众多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大胆求异、不盲从的探索精神,要客观评价学生的观点,并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对错误认识,要给予正确解释,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学会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扩展应用,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4]。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通过教师的引导环节,提出最终问题解决方案后,此时教师应在学生参与热情依然高涨时“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依据本堂课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扩展开来,提出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相互衔接,又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结反思,强化知识理解
对探究学习的总结反思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具体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对一种方法在一种情境的不适用的仔细考虑,可以使学生在其他情境中更好地迁移和利用,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图1展现了我将“问题解决”模式融入到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流程。总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诸多矛盾,但其中教与学是最基本矛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教学相长”这一道理。在“问题解决”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综合素质解决面临的问题时,往往会由问题派生出问题,将问题细微化,甚至有时会超出教师的意料,从而会使教师不断地反思,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地位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3]。
作者:赵云鹏单位: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