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平面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平面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平面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探讨

一、数字技术平面设计带来了什么

(一)数字技术在设计中取代了传统的设计工具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设计师的平面设计中已经不再用到笔、尺、纸张等专业的工具,只用一台电脑配上相应的软件对于设计师的平面设计来说已经足够了。有了数字技术,设计师可以完成很多传统技术不能完成的设计效果。

(二)数字技术使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随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人们逐渐可以摆脱繁杂的工作模式,通过软件的运用可以达到传统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随便对图形进行变换角度、复制等,从而达到设计师的具体需要。在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反复的与客户进行沟通,不断的对作品进行修改,这是非常繁杂的事情,如果放在原来的时代背景中,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将会是非常大的,但是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这些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三)数字技术的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加入了新的理念

一些现代或超现代的作品因为融入了软件技术的应用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作品在出来以后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不同程度的渲染,使作品达到客户的需求。但是,任何技术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数字技术虽然大大的减轻了设计师的劳动强度,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有很多时候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因为这样的作品往往不能给人带来非常震撼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人对计算机的依赖感。所以,要综合好数字技术的利弊,更合理的利用软件设计技术,使数字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平面设计工作。

二、数字技术的使用推动了平面设计技术的提高

当下,数字时代影响下的设计工具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工具之外,还包括一些数字处理软件等现代化的应用工具。经过前期的描绘、拍照,还要用数字软件对作品进行处理。比方说在拍平面模特的时候,环境可以只是摄影棚,背景就是简单的白色,在照片拍好以后再对具体的背景进行设置,还可以对模特的眼神、皮肤等进行深入的处理,最后得到的作品就是数字技术加工后得到的产物,设计的过程大大的降低了设计师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在现代社会设计师的设计工具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绘画成为设计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电脑制图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工艺技术的提高,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熟练掌握各种设计工具的应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运用的非常熟练。现代的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它涉及到了各种数码工具的运用,同时对设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主要包括前期构图、中期拍摄和后期的绘画和处理等工作。平面设计师要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要具有摄影知识、设计观念、美术修养以及工科思维的内涵。

三、数字技术引入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一)数字技术引入带来的问题

数码技术一方面为设计师带来了视觉的新奇感,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表现上的不足。首先,数字技术功能被过分夸大。无论存在多大弊端的作品经过数字技术的处理都会做出近乎完美的作品,这样的过程就忽视了审美观艺术效果,制作出来的作品变得古板、僵化、毫无深层次艺术内涵可言。其次,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作品完全是从商业成本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设计者在作品的设计中以为的要求作品成本的降低,存在过分压缩成本的想象,这样想法的存在势必会忽视特定场景和中心点的使用,最后导致整个画面都是缺少生机的。第三,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作品普遍缺乏艺术感染力。数字技术虽然能够很好的弥补技术上的缺陷,但是这样的作品在美学情感上普遍缺乏一种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换句话说就是给人一种“假”的感觉。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作品,人物的身材比例非常完美,甚至一点瑕疵都没有,着在实际工作中是完全无法做到的。很多商业广告中的模特完全给人一种卡通人物的感觉,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二)相应的对策

我们在应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对克服客观上对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注意起来。从基础工作开始,仔细的构图,在作品中融入美好的情感,为作品设置一种发人深省的意境,这些都可以为作品提高一个层次,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才是完美的作品。不要过分的依赖电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电脑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是为我们的作品锦上添花的,不要让电脑成为我们的代步工具。作品的设计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在艺术的道路上并不存在捷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首先要把基础打好。只有坚实的基础加上现代科技的合理运用,作品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综上所述,设计者在对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性,要在实际的设计中去感受设计过程的美感。巧妙的运用数字技术为我们的作品增加色彩,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要形成依赖感,艺术的道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走。

作者:刘珊珊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