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瓶颈浅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瓶颈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瓶颈浅谈

一、教材缺乏新意

1.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无新意

就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各种设计类相关的教材来说,里面的内容千篇一律。大多数国内的设计类教材,翻看之后,发现基本上都在讲设计的基本知识,并无创新性的理念出现,且缺少较理想的案例,案例少有新意。设计类的教材亟待更新。应加入最新的设计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教材内容落伍

大多数设计类的教材案例陈旧。现代设计起源于欧洲,而我国出版的设计类得教材其作者基本是国人,内容基本源自国内的设计案例,仔细看来比国外的设计理念滞后许多。我们的教材中国外的经典设计案例比比皆是,基本上每一本设计教材都会有出现一部分,但通常很少有国外的近些年的优秀案例,案例基本无更新;同时集合了国外优秀案例的相关书籍又特别昂贵,不适合做教科书。我们应取长补短,更多介绍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案例,及时更新,与国际接轨,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国外的设计理念,更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设计作品。

3.教材更新滞后

通常来说一本教材出版后,是会被长期使用的,鲜有更新,而设计类的教材似乎也找不到与其他教材的差异化。众所周知,潮流是随着时间不断改变的,设计理念的更新周期更是比较短的,人们的喜好和口味也是不断随之变化的。而恰恰我们的教材是很多年如一日没有更新的,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是陈旧的,不能与时俱进的,而一旦毕业面临工作时,工作中的要求却是最新的设计理念。这就在教材与教学中与实际工作中横亘了一条鸿沟。

4.教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发源地,是讲授知识的场所,而教师正是在课堂中传播知识的人。试问,站在课堂之人却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作用何在?有人不禁要问,为何教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没有一本精彩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是其中一个原因。由于长期使用毫无创新的教材,使教师教起来也无力,学生学起来也无趣。

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学习无兴趣

1.考高分再不是学习的目标

曾几何时,学生学习的目标只有唯一:考高分,越高越好。于是拼命学习。一旦进入大学,谁还会为考高分而努力,而自豪。考试已经无法带来学习的动力,因为高分对大学生来讲已失去意义。而且设计类专业,传统的考核方式很难确定其学习水平和设计能力的高低。

2.学习目的不明确

现代大学生将大学生的现状放在一起想想,不难明白学生学习无兴趣也是应该的。大学的学习为了什么?没有谁能解释清楚真是的含义吧。为了工作?工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学生说不出来吧。这就是现在的章法,是毫无章法。所以学生心中并不知道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既然没有目标,又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没有学习计划,只会漫无目的的度过每一天。那么课堂教学就收不到如期的效果。教育的瓶颈越来越明显。

三、创新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走出瓶颈

站在创新浪潮不断冲击的今天,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一下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教育从业者,该为学生做点什么。

1.编写高质量教材

首先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热情的心,投入自己的专业态度,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为学生编写一本本全面的、与时俱进的、充满设计活力的创新型的教材,丰富课堂。

2.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教育从业者应从各个渠道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力求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的安排及不同的教学手法,使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改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带动其学习,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去学习,而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就是学习力。

3.将课堂搬入社会

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师可带领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的项目,并且和企业合作,将课堂搬入企业。在读书期间就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了解实际需求的知识,了解设计行业的动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和市场相结合。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高审美与设计动手能力的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他们应该具有美化室内效果、使室内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的能力;能够恰当的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成为未来职业竞争中具有创新力、创造力并适应社会需求的一员。在发现和解决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之瓶颈的问题上,要更加认真深入的思考,加以切实的行动。在整个国内经济低迷、就业市场萎缩的的大环境下,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既要考虑到学校教学的实际困难,教材改革的难度,教师能力创新提高需要时间等问题,又要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室内设计专业的最新知识、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最后,希望通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为我们的设计相关领域的大学生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作者:焦冰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