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学生分层设计为应对新课改的发展形式
我校进行了长时间的课题研究活动,终于找到符合我校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在具体实施前要调查学生个体情况,依据其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学习小组;其中,A层学生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积极、基础知识较强。B层学生学习态度较A层差一些、学习成绩中等、基础知识也相对较弱。C层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恶劣,而且课程基础知识弱。分层工作由学生自己选择,以此来保护部分学生自尊心;通过这种分组形式让学生对自身合理定位,既能明白自己的基础情况,同时也能知道其他同学的相应情况,有利于其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二、作业分层设计
1.根据作业题型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设计
比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这篇课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作业设计时,对A层学习小组学生可主要布置同异分母混合加减法,像“1/2+1/3-1/3”,“1/3+1/5-1/4”等程度相对较难些的作业题目,提升学生数学运算思维;对其中成绩较好学生还可采用时间限制,加强运算速度锻炼。对B层学习小组学生可布置异分母运算,像“3/5+2/3”,“4/7+1/2”等,提升学生的灵活运算水准。C层学习小组学生可布置同分母运算,像“5/6+1/6”“4/5+1/5”等作业类型,以此来加强其基础知识能力。由此来对不同层次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对应能力的加强,保证其在各自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其数学知识能力不断向上发展。
2.按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及时的练习,对这一部分的练习,应多设计课堂练习,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也应布置课外作业。下面主要以B层学生练习为例,设计其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如:
(1)平地上有一棵树,高为5米,两次观察地面上的影子,分别是阳光与地面成45°时、阳光与地面呈30°时,请问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多少米呢?
(2)某货站传送货物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原传送带的长度为4米,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减小传送带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使45°减小到30°,那新传送带的长度是多少米呢?若在货物着地点C的左边留出2米的通道,请问距离B点4米的货物QPMN是否需要挪走呢?
(3)某学生在东西方向的滨海路A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北偏东的60°方向上,该学生向东行走400米到B处,并使得灯塔P点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请问灯塔P到滨海路的距离是多少呢?分别选择了三道题来进行课堂及课外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监督学生的练习进程,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练习,若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给予指导。同时,对于课外练习,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以上题型是针对B层学生,若该层学生练习起来有困难,则相应向C层调整,若学生掌握比较好,则可向A层练习,实现动态练习。
3.按目标的不同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还是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在学习应用题计算时,如果一道题目包含三个小问题,则可让A组同学全部完成,B组同学只需完成任意的两个,而C组同学则只需完成任意一个即可。例如:在本册教材中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这一课程,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又与长方形、方形的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这样通过一些引导可以得出一系列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可以让A组的同学回答上面所有的问题,尽而引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让B组的同学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C组的同学试着选择一两个问题回答,看看在他们眼中长方体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完成力所能及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及其潜能的开发。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依据其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等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具体作业布置按照不同分层作业设计方法进行,注重学生作业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其在作业过程中能感到乐趣。
作者:周瑶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