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慕课教学设计策略转向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慕课教学设计策略转向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慕课教学设计策略转向探讨

摘要:企业培训中的慕课教学设计,是在对培训对象的学习特性科学分析基础上,所作出的动态的、非线性的、生成性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协商式的教学活动。企业培训慕课设计将由线性到非线性,由预设性到生成性,由静态性到动态性转向。

关键词:慕课;协商;非线性;动态性

MOOC是以大规模自主、交互、协商为特征的互联网开放在线课程。其形式表现为,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测验考试等要素组织起来有一定的教学时长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慕课重要的特征是“自主、协商、交互”。自主要求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协商是双向信息流动的人际沟通,属于双向沟通,协商双方地位不断变换,信息传送与反馈多次往复;交互要求双方行为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通过协商与交互达到生成学习者思想影响学习者行为而实现学习的意义。在培训课程设计的策略上,以内容共享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向以学习共享为中心的课程资源转化;在教学理念上,以对话与协商式的思维引导促进教学理念由线性式到非线性式转化;学习过程上由教师单向传播向以促进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构建与整体生成为的传播方式转化。因此,企业培训中慕课的设计是在对教学系统内外部因素分析上,对教学过程要素进行非线性的、动态的、生成性的安排。

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分析:通过学习的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培训产生影响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培训对象年龄、性别、心理、学习动机、性格、生活经验及社会背景等间接因素。学习风格分析:分析学习培训对象感知、反应心理特征,学习条件、思维特征、认知方式、人格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工作特征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找出岗位规范要求与现实差距,为培训的课程设计提供基础材料。通过对培训对象学习特征的分析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了解培训对象的学习动机

通过了解培训对象的学习动机,可以开发出更符合培训对象需求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明确培训对象所需要达到的培训课程目标

以往的培训,培训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培训授课目标,而对于培训对象需要什么、培训对象可能达到的培训课程目标关注得并不多。而在培训慕课的设计中,则要求培训者既要考虑培训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培训对象的最基本的目标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

3.明确培训对象所要掌握的培训课程内容

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等。因此,对培训教材的内容进行挖掘、迁移、深化和综合,并与培训对象原有知识结构和基础“接轨”,充分发挥培训对象主体性的重要作用。

4.转变培训对象的学习方式

转变培训对象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体现培训对象“学习主体”的地位。

二、设计策略分析

企业培训中慕课特征在于“自主、协商、交互”,其核心在于协商。协商式教学活动中培训活动的参与者所商讨的内容,首先是他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或达到某种目的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目标的共同;所有参与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所有人作为学习者,在对话中都有同等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表达,它包含机会平等、权利平等以及责任平等。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企业培训中的慕课设计,每次的学习任务是有不同层次的、多角度的,可以适应不同水平培训对象的学习选择,以及广泛参与讨论的需要,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这样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培训活动中而不再是少数人的表演。主体是自由和多元的,从而使慕课具有成为知识思想的熔炉,激发学习者的旺盛创造力。企业培训慕课设计策略转向

(1)由线性到非线性

传统的网络视频教学是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而设计的教学,按照培训者的课程思维,严密控制与操作固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线性的单向传播。而慕课则采用片断化的教学视频,学习论坛、作业练习、测验考试作为基础互动。教学过程预设的因素明显减少,而关注了生成性,整个教学进程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培训对象在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自由学习与平等协商,激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通过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探究等,使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过程中出现突变、自组织、而程现非线性结构。

(2)由预设性到生成性

传统网络教学以培训者为本位,培训对象被作为教学传播的接受者,对教学活动没有发言权,对教学的进程不会产生影响,即使在教学中设置了提问与回答、只作为培训者表达教学内容的一个手法,是为了配合培训者培训活动的需要。慕课则体现培训活动的生成性,培训活动的参与者自主、协商的姿态参与到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能力性与创造性,促进经验与课程资源不断生成与转化而构建有意义的学习。

(3)由静态性到动态性

慕课的协商性与交互性必然导致慕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者自已生成课程目标,可以自己组织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培训顺序等,这种策略使学习按照个人特有风格开展学习,他们可以自已安排制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开发、实施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双方互动参与,学习者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多向互动与分享经验与认识、交流体验与情感,使培训活动呈现立体交叉动态结构。

参考文献:

[1][美]麦克米伦著,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一一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杨保雄 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