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景观石在园林设计的造景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景观石在园林设计的造景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景观石在园林设计的造景研究

园林景石由于其自身造型独特、形式优美、姿态多变的特点,往往容易成为整个场地空间的视觉焦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各类景石中,以“透、漏、瘦、皱、丑”为上品,其中以江苏太湖石为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北京房山石次之。此类景石往往置于庭院、广场中心,奇峰孤赏,成为视觉焦点,或是与周边建筑、植物、围墙配合形成框景(见封二彩图1)、夹景,将视线延伸并最终聚焦于景石上,引人入胜。苏州留园内的冠云峰乃景石中的绝品(见封二彩图2),清秀瘦挺、壁立当空、峭然耸峙,整石右上部笼络起隐;左下部皴皴若裂,宛若一妙龄女子对镜梳妆。人在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为视域。由于观赏的视角、视距不同,其感受也不同。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应小于45°。若要突出景石的焦点作用,达到最佳的观赏角度,对人的视点、视距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表现景石细部的最佳视距是景物高度的1倍,表现景石主体的最佳视距是景物高的2倍,表现全景的最佳视距是景物高的3倍。如冠云峰高…6.5…m,若要在最佳观赏角度欣赏(即18~45°),则需要留出1个大小在6.5~19.5…m视距,而冠云峰前一泓池水,跨度约6…m,既倒映冠云峰婀娜身姿,又巧妙的控制了最佳视距,两全其美,独具匠心。

石和“文字”的结合…尤其赏石情结景石,是园林中独立放置的石景,集形、色、韵、意于一身,体现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造园要素,是中国园林特有的天然抽象雕塑,在园林中经常起到增强意境、渲染气氛之功能。在亭廊入口处、桥的栏板刻上诗意的文字,如在半山公园雨花听泉景区云锦亭(见封二彩图3)、雨花桥(见封二彩图4)2个景点的设置,游人通过处,目之所及、心之所到,弥漫整个景点,使人成为景点的一部分,景成为人的全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石和“图案”的结合…从案头把玩到诗词中的吟诵,乃至于在自家园林中与石“相对而居”。以石为友是一种带有浓郁文人气质的传统文化。这种小景点的石的运用随目可及。现存古代事迹很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很多名山及江南园林随处可见。…在大山大川中“摩崖石刻”(见封二彩图5)又是随处可见的景观,可能了了几字,在千年自然的风雨中默默的保留着当时的一段故事,每字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悠长的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用浮雕景墙直白的表达各地方的历史和文化,阴刻和阳刻、具象和抽象的形式是现代景观中最常见的方式。

呼应环境,景石合宜石因其不同的形态、色彩、肌理,或孤置,或与水体结合,或形态加工后造景,和环境相结合相得益彰。常将景石置于空间入口处(见封二彩图6),既可巧妙地强调入口空间,又可突出其主迎宾之用。更有将现代工艺嵌入景石中,将现代景观手法与传统造园手法结合使用,如半山公园入口处,用“书”形式,在上面刻写,这是入口景观的第一个层面,既通过书的形式表达半山公园的文化内涵,又在入口空间表达出公园的文化内容。将景石置于绿地中心,也是控制视距的一种自然手法。在自然式轴线的对景处,用自然的巨形黄石刻“半山公园”4个字,是第二个空间层次的点题。通过台阶和园亭的引导,表达出山地公园的幽深和内涵,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这种景石与山体完美结合,传统而不失现代,华丽而不失淳朴(见封二彩图7、8)。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融于自然。按照山石自然的纹理,叠石、堆山,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效果。石在古代被誉为“千岁友”,其景观效果长久,形式多样自由且与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在传统园林中最常用。现代园林利用景石突出主题,明确场所的实例非常多,或树下、或水边、或当门、或对窗、或迎人、或独立、或友梅、或伴竹等。此法对景石纹理、体量、造型并无严格要求,不似前两点均经过精心挑选、造型奇特。在“雨花听泉”景点,把山上的泉水通过不同的形式叠石,把水的自然形态跌、流、缓、急、叠、迂、阔、窄、淌表达出来,能在落差较大的竖向空间结合自然的水道、亭、桥、竹,组成以水为眼、石为链、植物为肤的三维景点(见封三彩图9)。在挡土墙的整理上,用颜色、机理和山的历史和岩石相似形式表达出来,外表用山地民居自然的纹理,浆砌不露浆的方式砌筑。在接地处种上藤蔓植物和竹子,更显山的厚重与优雅(见封三彩图10)。

分隔空间石景可以把空间分隔成多样的形式,石景布局应该做到疏密错落,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天然障景,分隔空间。作为障景,选石方应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峭立挺拔、纹理奇特的天然石材为佳(见封三彩图11)。

山水相融的意境美园林艺术中,山石、水体、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是组成园林的4大要素,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其中山石、水体在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石和水体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室内景观。“水以石为美”、“水得山而媚”,水边的石岩布置形态决定了水面的形态,山石的形态限定了泉水、瀑布的形态(见封三彩图12)。…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园林常借叠石而抒发情趣,这可能是受绘画的启迪。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的描绘:“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很能说明寄情于物的移情作用。在扬州园林,有用石象征春夏秋冬的做法,也充分证明叠石的某种象征或传情作用。如春石,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突兀于疏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有万物竞相春之意趣。夏石,是以峰岩耸立,盘根深厚,碧波穿流其间,苍翠蓊郁气氛极浓,生机勃勃。秋石,倚立于亭之一侧,呈暗褐色,寓意万物萧索,叶枯翠残。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作为一种园林文化所组合成的“一水三山”,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山与水的美学体系(见封三彩图13)。园林植物与园林山石、水体结合,既丰富变化空间,又增加了园林的山林野趣。植物配置在起伏不平的山坡之上,就能形成起伏跌岩的景色,层次丰满、变化丰富、自然流畅,充分展现大自然的山林风貌。园林植物多与水体配合,产生深远的艺术境界。湖面池塘是水生植物的栖息场所,水生植物不仅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而且能美化水面。水生植物把水、自然景色与人工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对丰富水面景色,提高观赏价值起到重要作用。在水面岸边种植垂柳,水中柳丝轻拂,更显出水面的宁静和清澈。当微风送爽,柳枝摇曳,低垂的柳枝轻轻地点在平静的水面,漾起粼粼的微波,打破了幽深、清静明洁的水面,立即产生出运动与静止、美丽平面与垂直立面既对立又统一的美,这两者鲜明的对比、和谐的统一,就是园林意境真实的写照(见封三彩图14)。

园林中山石在建筑、道路、水体3要素中是最经济、最具有生态效益、最易实现、最具有灵活机动性、见效最快的重要因素,这也决定了园林中山石在建园造景中的特殊地位。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当今世界优秀的建园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结合具体实际,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园林艺术作品。

作者:任仁义单位: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