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分析

一、简洁设计之源——汉字

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讲,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简洁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又使这些设计出来的“单元产品”具有无穷的联结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对发展变化着的不同条件具有无限亲和性与适应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汉字就是这种表征的有力声音。也许有人会觉得汉字的线条过于简单,装饰意味不浓。但我恰恰认为,这种单纯与装饰并无矛盾。装饰艺术含有两重性:一是它的装饰性,即对其装饰主体的从属性;二是它与被装饰主体相并行的独立审美因素。而造成装饰性的因素很多,如追求构图的单纯,形象的平面化处理,注意空间结构的美,强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表现材料自身的美与加工工艺的美。如果,在运用汉字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能注意构图、平面化、空间以及材料的合理运用,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古代图饰与地方特色图案的应用

人类艺术从诞生之时起,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艺术的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就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而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当时内心的希求与期盼。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而不断地延伸衍变,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造型艺术体系。这个造型艺术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古代传统造型艺术在意境上追求“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境界,注重事物质的表现,往往是意到为止,决不拖沓,恰到好处。铜器纹样、敦煌飞天藻井图案中心装饰纹样《三兔共耳》、四神瓦当、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民间剪纸、蓝印花布、木刻插图,这些有着强烈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点的元素,完全可以在艺术家手中,通过把客观形象和色彩以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用装饰的手法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夸张,从而获得新的形象和意境。

三、山水精神在装饰风景画中的发展空间

装饰风景题材很多,但并不是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入画。作者必须有自己强烈的感受,有选择地对生活进行高度概括,以创造出画面的“意境”。意境就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思想感情的陶冶,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让人对所描写的对象产生优美的感受,从而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纵观中国绘画,始终融意境于画面,流动的、有规律的线纹与天地间的大气流动相协调,把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境界。如俗称“马一角、夏半边”的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即以边角之景捕捉自然界最精美的部分,达到“以小观大、以偏概全、以虚拟实、以意造境”的效果,获得“笔有尽而意无穷”的趣味,可称为山水精神。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如能应用在风景装饰画中,做到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的效果。如小桥流水,总是和山水、杂树、野花、倒影浑然一体;把近景和应重点表现的物象画“实”,把远景或有冲淡主体的物象画“虚”;将景物层层叠起,无限展开,使画面有主次、轻重、虚实之分;注重画面上各种物象的运动感,那么读者就会产生一种超越景物本身的联想,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沉醉。

四、将传统进行到底

时至今日,国外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给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对传统的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现代装饰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史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一味沉迷在传统的襁褓里,在我们的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艺术发展的停滞,最终只能使我们的时代留下大批的古董拷贝,而无设计可言。如何使我们的装饰艺术设计体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同时又能避免僵化,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无限丰富而鲜活的美的素材,加以创造、更新,答案在实践面前简直是呼之欲出:“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装饰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有人说,这只能是个一流的梦想。但我要说,只有当我们拥有了一流的梦想,才能在未来的装饰艺术创作中,拥有一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