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文化的正确看待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理性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对传统
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我认为对鲁迅的这种态度要一分为二来理解。即,既有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使然,也有鲁迅内心世界的忧国忧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懑淤积促成。当中国正受外地侵入,军阀混战,挨打的年代,中国一度出现民不聊生和动荡不安的时候,处在国际环境的弱肉强食当中,同时还面临着亡国和灭种的危险,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中,封建思想文化仍然在不断的禁锢着、麻痹着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和灵魂,消耗着活力。这就出现了一是保国保种的焦虑,一是大多数人民还沿袭着封建传统中,不肯变革,甚至衰腐到没有任何精力,同时还要自相残杀,这时需要引起国民疗救的就必须要有一种强劲的、激烈的、可以说是近乎极端和偏执的思想来唤醒国人已被麻木的神经。鲁迅站出来了,踏在风口浪尖,以“刽子手”、“解剖师”的身份来肢解当时沉睡昏迷、死气沉沉的中国社会。而在我看来,一个社会不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有这样一些人来揭露现实的黑暗面,正所谓居安思危,更不用说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更是需要有这样一群斗士,一群时代的弄潮儿来充当旗手,引领人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所以实际上从时代的背景意义上来讲,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决绝甚至是偏激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当然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做苛刻的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有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绝对不能强加之名,以为己用。为什么对传统文化要批判?为什么要偏激?那肯定是其中有非常不好的东西,或是糟粕的东西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比如最典型的,也是大家熟悉的,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之口,把中国历史、文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而传统中国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狂人晚上睡不着,翻开历史书,在满纸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吃人”。这当然是一种小说的形象表现,不是逻辑判断,但其中有鲁迅独特的体验和发现。《狂人日记》用“吃人”来概括中国传统,主要是一种象征的说法,但的确又是一种猛烈的批判,是极带义愤的攻打和否定。在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文化旧制度,往往深恶痛绝,有时把话说得很“绝”。他甚至曾经用这样义无返顾的语气来表示:“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凡散,秘制仙丹,全部踏倒他。”尤其是在《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的命运无不透露这种“吃人”的传统文化的本质。
2加强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无论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还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它们都是良莠混杂的。传统文化里面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先进思想已经融入到国人的血液当中,是我们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有很多糟粕,比如说君权神授、男尊女卑、读书为做官、看不起士商农工的思想。这些都应该让青少年了解,我不是很赞同有些学者要求孩子或者年轻一代全盘接受传统文化,以至于封建思想。对于年轻人来说,让他们学会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过去,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批判性地继承我们一些优良传统,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世界现代化的百年之旅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无一不在昭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在于塑造一代新型人格,现代化的滞后也正缘于人的落后,而新型人格的塑造取决于教育的成败,教育本身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样,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中,一方面要超越传统文化悖谬的历史魔圈,消除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劣质国民性。另一方面,要在传统文化的理性氛围中,注重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品性的陶冶,体质的增强,以达到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与完善。这样才能走出传统文化悖谬的误区而通向辉煌的理性彼岸!
作者:胡文娟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