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这种强调着你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书法的笔意气势五不体现自然的和谐之美。笔画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的同时,兼顾补充其它的功用。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均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又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的章法也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可见,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书法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体现着人对自然的感受,一凝练的线条彰显着它的文化内涵。书法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我们倡导读书,读传统文化经典的书,读文化史、艺术史、书法史论的书,深化对书法本体的理解从而深入把握传统书法经典,提高书法创作的基本能力。通过读书,可以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跪在创造,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做支撑,书法艺术需要运用特有的艺术形式、手段、方式、技巧来完成,既提倡认真学习古人,又强调切忌食古不化,开创自己的风格,最终达到古为我用。在笔者看来,书法单靠练是出不来的,还需要养。烟云供养,方有好的山水;诗书供养,方有好的书法。当一个人的书法技法达到一个水平线时,就会停滞不前。为什么上百万人习书,只有少数人达到令人仰望的高度?其实论及技法,“上百万人”和少数人的水平是没有多少差距的,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差距的或许就是传统文化涵养。传统文化涵养是一种身心修养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智慧的积累,而是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之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高标准的身体力行的表现,是传统文化知识升华至人道的高境界的灵魂力量。传统文化涵养通过对世界万物千理的净化吸收,渐渐滋修而成,是一种自觉自修的成果。这方面,我们且不论古代那些文人书画家的例子,单就近,当代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书家为例子就好,如吴昌硕、齐白石、弘一法师、林散之、启功等等,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时代的书坛巨匠,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高深的传统文化涵养,从而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定位。吴昌硕、齐白石在诗文、书法和篆刻方面的深厚基础和修养,无疑是他们日后再书法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条件。由于他们广泛的交往和吸收,深厚的根基和刻苦勤奋的探索,终于把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貌。弘一大师,擅书法、工诗词。通音律、达丹青、精金石、善演艺。其书法早期凝重厚实,舒展劲键,笔意开张,出家后则超逸,晚年之作朴拙圆满,浑若天成,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他把佛家禅意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林散之除诗书画外,金石词章、楹联鉴赏以至天文星相、武林技艺,差不多传统艺术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他都有所涉猎。启功先生古文字学、古汉字、音律学、径学、史学、文献学、哲学、宗教、书画、诗词歌赋等无不精通,早已超出书画笔墨范畴,启功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由于时代巨变,自以来,白话文的推广,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断代和衰落,加之西方文化的渗透,越发使得中国传统的各学科萎缩和衰退,中国书法也在其中。这是时代巨变所造成的,绝非个人力量所能左右。受此大环境影响,今日的习书者普遍皆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导致其书法水平难以望及古人项背。
二、结语
今天,在笔者家乡江川,习书者不下万人,可以说是邻县之冠,然而却没有称得上大家之人,与明清两代都无法可比。我的家乡虽是遐乡小邑,明清时的文人墨客,著名的有数十人,若是连诸生、塾师、隐逸之中出众者算上,更有上百人之多。由此也可见古时之盛,今日之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今人之传统文化涵养不及古人,也就是字工夫没有古人高。如今,国家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习书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涵养,也就是字外工夫,采油可能使自己的书法有所长进。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涵养呢?最好是沿着古人的为学次第,循序渐进,也就是按照小学、四书、孝经、六经、春秋、三传、诸子、诸史的顺序去读。这样对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是很困难,那么简单一点,按顺序去读读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书,也能使自己的传统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果自己有着方面的兴趣爱好,更会事半功倍。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是有感情的东西。书法艺术渗透着书法家的思想情感和品德修养,从而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人们的思想情感灌注到字里行间之后,那些没有生命的符合,也就变成了有灵魂、有生命的艺术品,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综观历朝历代之大书家,无一不是传统文化涵养高深之人,甚至是诗人、词人、文学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要沉下来,戒除焦躁,博学博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涵养,也就是字外工夫,才能更好地写出好作品,才能使书法艺术恒远。尤其是有抱负的书家,如果想要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和深厚的学养,更要有超人的识见,一学术的高度视野与科学态度不断审视与调整自己的书法创作,方能有所创新,赢得历史的承认。(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陈九憨单位:江川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