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文化缺失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传统缺失的现状
云南某些地方到了冬天竟然和中国北方一样荒凉!佛事也不常做了,寺院方丈甚至成了想赚钱的小青年,游客来时念佛经,游客一走就成了小商贩。泼水节天天都能过,只要游客愿意给钱,公园里的青年男女就立刻泼水给你看。传统的节日活动成了单纯的表演。甚至儿童穿民族服装也是为了赚钱。这样看来,传统是给人看用来谋取利益的,而不是一种文化。而在泰国,人们是宁愿忍受穷苦要保护树林保护传统的自然植被,并且依然花大部分钱在佛事上来维护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的统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和谐,但是如果所有的民族都逐渐被汉化了,那么中华民族的魅力又在哪里呢?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彩性,本是强大的原因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中国现在仍需要一个自由的文化氛围,让各族文化自由发展,也给每个民族一个机会来弘扬文化,更需要每个人尽力去尊重去保护民族的文化,不能让非主流文化在工业文明中被冲击掉。否则中国文化又在哪里呢?工业文明已经是世界主流了,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全人类都要走向统一,都要融合,那么每个国家都失去个性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了。
2.文化缺失的另一个现状是一些传统精神的淡化
比如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中有几个活力因素,一是爱国主义,二是集体主义,三是英雄主义,四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爱国主义是1840年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后形成的。也就是说,是在国家受到外来侵略时才形成的。那么在和平时期,人们感受不到侵略感受不到危机,这样的精神难免会淡化。至于集体主义,说小一点,就是学校里一个班级的问题。但是很多人觉得讲集体观很幼稚,潜意识里对集体主义存在反感和排斥。英雄主义就更难办了,因为人们的种种误解,做好事都需要勇气,因为很有可能被人说成是“炒作”。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倒是还有,但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话来说,这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之一:做梦。我认为缺失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想尽办法搜出什么文化遗产来宣扬。但应该重视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前两年,很多专家学者为了大运河是否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展开了争论。众所周知,大运河是隋朝一个震惊世界的工程,在历史上也起到过巨大作用。然而今天大运河是什么呢?河道多处堵塞,不能通航,甚至还被垃圾覆盖。也就是说,这条河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了。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缺失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有着其自身的历史延续性。应该说,自1840年西方列强用枪炮强行敲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血与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反抗民族压迫的的民族战争,还有看似平静,实则蕴涵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运动。
1.中国传统文化长时间处在变革期
在近一百七十年间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学贯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文化及其传统文化也几经受到质疑,甚至在今天仍然不时引起学界争鸣的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两个世纪中接连不断的社会变革中究竟体现出了多少生命力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十分微弱。有学者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中国发展并无益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很大程度上使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国内早已无人问津,反而是在日、韩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中掀起了热潮,然后外国人的关注学习热情反过来刺激了中国人,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发掘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我们是否已经面临着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难道仅要靠几句口号和少数专家学者来继承?这其实已经涉及到“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然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离不开高科技和跨国公司,但是更离不开自己本土上已经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放眼西方世界今日的成就,任何一项都能与西方历史上的文化传统上寻到根源。
2.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鲁迅先生关于“拿来主义”的声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回荡好久了,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也给我们作了一个多世纪的生动教材。可是我们建立新文化的任务直至今日却依然宭迫。使我们经常感到危机的是,就在我们很多人十分惬意地沉浸在好莱坞、NBA和香奈儿包包营造的氛围中时,西方人不仅很好地继承并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更在积极努力地研究《孙子兵法》和《论语》的真谛。中国人从西方学来了马克思主义,更应该从西方发展历程中学到发展壮大自己的宝贵经验与教训。那些走在大街小巷里的“西式”男女,那些将要成为明日中国主流的人们,难道就仅靠以张扬个性为荣的气质和对中国、对西方一知半解的常识要将中国的火车头驶向未来世界吗?然而,整理传统文化并建立新文化的任务实在有其艰巨性,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和现实多重复杂性。它不可能靠几条口号、几篇学术论文和几场国际会议就能得到解决,虽然这些努力不可缺少。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光荣而重大,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其力量显得有限。具有巨大影响力量的不是别的,而是靠多方面协调而成的社会风尚,好比当初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其影响渗透到千家万户,从而催生新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自信心遭遇摧残的状况下渐渐失落,也必须在中国人正视自我、恢复自信的条件下复兴。在此方面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中国文化在今天全球化进程中的自主性,不是取决于别的,就是看我们能否扎扎实实吃透自身文化,然后有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从而在新时期建立起中国的新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是符合当今乃至今后中国发展之潮流的先进性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现阶段的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发,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国门一步一步的打开了,中国人民也在这一市场化进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的GDP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15名到2013年的世界第二名,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14美元,年均增长10%。青少年不能满足国内跟不上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这时外来文化也正在想尽一切方式来挤进中国广大的市场,主要表现在西方的各种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在电子产品方面青少年也很热衷,服饰方面青少年早已从单调色到流行时尚方面过度了,电影文化追求好莱坞大片,追求感官刺激;饮食文化方面对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外来快餐的的过渡热爱。在此以肯德基为例,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从而开始了他在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的发展史。1992年10家,1996年100家,2004年1000家,2007年2000家。截至2009年2月4日,肯德基在中国餐厅数量达到2500多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个洋快餐在中国取得了多么大的收益,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中国有哪一家餐饮品牌有如此大的影响吗?中国有着那么长的饮食文化史,《齐民要术•序》里说:“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另外,在中国,饮食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是艺术享受。中国传统食谱中,同样的面点,扁而薄的是饼,厚而方的是馍;我们有满汉全席,共有108道菜。另外中国有八大菜系,这么多的品种供青少年选择,为什么一个洋快餐却在我国成功了。这不得不说明我们传统文化正在一步步丧失。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比重下降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进入21世纪,中国也随着全球化的脚步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另外,互联网的到来也使我们了解到更多西方的文化,我们整天浸泡在好莱坞大片,用QQ和相隔数以万里的亲朋好友聊天,用微博写心情,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落在流行文化之后了,再也不用拿着很多本厚厚的书去图书馆了,而只用带一个笔记本电脑,一敲键盘全部问题都解决了。在享受这一便利的同时,中国人也在一点一点的淡忘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近几年,中小学课堂和教材发生了一系列不大不小的变革,先是金庸的《天龙八部》进入高中课本,随后姚明也进入了上海小学课本,紧接着周杰伦的《蜗牛》被上海的中学纳入爱国歌曲。这一系列大众文化走进中小学课本,在很大程度上对没有完整的价值评判标准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这会让他们价值观得到混淆,会对他们形成正确的的价值取向造成一定的困难。根据北京的传统文化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了解甚少,孟子(52.2%)、荀子(69.2%)、墨子(68.6%)、董仲舒(71.6%)、朱熹(70.3%),对古典著作的阅读也很少,有77.2%的大学生未看过《说文解字》,未读过老子的《道德经》的达86.8%,未读过《资治通鉴》的占72.4%,未读过《史记》的占58.9%,就连《三字经》未读过的也达69.4%。?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缺失,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学生语言表达不好,写作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青少年中国传统教育的缺失
中国传统教育教育我们要以集体为重,而否定西方的个人主义。但是我们青少年很多人把个人主义理解成了利己主义。英国人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了9个月零几天,并于1835年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在书中他首次使用了“个人主义”一词。他认为,个体的存在先于社会的秩序,自身利益即是个体的行为目的,而社会制度则起源于个体间的互动之中。托克维尔阐述了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并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作了区分。他说:“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胜过一切。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他得出结论说:“利己主义是跟世界同样古老的一种恶习。”“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另外,启蒙思想的代表人洛克指出,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洛克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推定一切个人都是为自我利益而生存、奋斗的。社会乃是这样一群人以自愿的契约形式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其目的乃是维护组成该共同体的个人的利益。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平等,自由。而我们中国人理解的确是利己主义。所以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来处理。以最近几年连续出现的见死不救为例,能反映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是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反对见利忘义,中国自古都是以义为主,而我们当代的人混淆了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对两者产成了错误的解读,造成了利己主义为主的人生价值观,对生命的漠视,对周围人的冷淡,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交流,久而久之,人和人之间没有信任感,有的只是利益关系。
五、重建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所有中国人以及我们青少年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高速发展,虽然中国人的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1.以电视、网络来弘扬传统文化
进入网络时代,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工具来更好的为青少年的学习服务,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的政府应该利用网络广泛的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正确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从2002年开始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的道德模范,这些先进人物的评选,大大增进了对先进道德价值的认同感。但是,要以更多的形式,例如可以利用微博讲述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还可以利用一些广告的时间来对传统文化做一些宣传,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宣传,青少年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清楚而且深刻的认识,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道德缺失的模式。
2.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中西文化教育
中国教育中中小学教师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中小学生除了语文课能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其他学科几乎没有可能。另外,中国的语文老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对英语又不是很精通,这就造成了文化的误区。而现代社会,中国的青少年对于西方的的文化和价值观优势非常推崇,在这过程中,老师又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解释和向导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在西方主流方向的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样老师在教学生时会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才不至于让学生对西方一些价值观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对中国青少年进入大学,步入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来寻求二者的结合点,不断探索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校传统文化培养工作的新途径。(本文来自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赵军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