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古代传统文化教学中高中生孝文化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古代传统文化教学中高中生孝文化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古代传统文化教学中高中生孝文化培养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就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要想实现这个根本目标,需要经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不能有所遗弃,也不能有所跨越。“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修身“”齐家”呢,笔者认为对学生孝文化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孝文化的含义

孝这个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也都了解这个字所包含的意义,知道该怎么孝顺长辈,孝顺父母。可是,当今社会,真正能做到孝顺父母、长辈的又有多少人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对我们不仅有生育之恩,也有养育之德,而听闻那些没有一丝报恩之情的儿女怎能叫人不触目惊心呢?为人子者,当尽人子之责,何况有“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之说。《弟子规》的开卷语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古人把孝排在第一。这本流传数百年的读本,至今仍应该是中国学生必读的书,但据笔者了解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读过它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孝心,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更何谈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富强。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是我经常给他们强调的“成人”,其次才是“成才”。而要学会做人,首先就要具备“孝”,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笔者就这一点向广大的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首先是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不要让孩子察觉到父母养育自己有什么功利性,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无私和善良。例如那些农民夫妇隐瞒自己身体的疾病长期辛苦劳作供养三个孩子上大学的故事。其次是给子女清醒的、有意识的、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远离功利、远离自私,理性地为他们提供砥砺品格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

二、构建孝文化体系,培养学生孝心

我们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对我们有着重如泰山的养育之恩,因此我们要孝敬父母以报答他们。推而广之,如果我们把养育我们的一切都视为我们父母的话,那么这个父母就是整个社会、整个宇宙。因此我们要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由此可见,培养一个孩子的孝心,其实是培养他对整个自然、整个社会的感恩和敬畏之情。汉朝通过举孝廉选拔人才,在这里,孝和廉是一体的,如果一个人有孝心他就会有廉耻之心。他知道父母养育我们不易,所以就会尽孝。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廉,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孝子。“孝廉”的人多了,社会自然会和谐,国家自然会富强。那么,我们教育部门该如何构建孝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孝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实现民族的振兴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做起。

(一)重视对学生孝观念的培养和教育

原来我们只看学习,只看成绩。所以老师平常只注重知识的讲述,很少有老师给孩子讲孝道。其实“孝”应该进学校,进课堂,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孝心教育作为评价学校的考量依据,而学校应该把它作为评价学生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孝是一个需要不断培养、长期锤炼的过程

陪伴孩子终身的老师是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家庭中,一个人如果都不爱自己的父母,更遑论爱他人。所以,培养出不孝敬父母的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应该反思,而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不光是为人父母者的福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为人父母要始终有这样一种意识:给孩子不一样的养育,就是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这样,我们的家庭就会和睦,我们的国家才会真正实现富强,我们的民族才会充满希望。

作者:张魁 单位:平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