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的意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的意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的意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抓手。本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现状,主要分析了制约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效性因素,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取得的主要经验。目的是弥补传统高校思政教学的某些缺陷,能够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运用。然而,当代中国高校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严重脱节,现代大学生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似乎一代不及一代。

一、制约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效性因素

1.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渗透传统文化经典

第一,虽然思政课的内容应有很强的时代感,但缺乏传统文化经典的渗透。尽管思政教学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过程,但缺乏事例和经典的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疲劳状态,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时数的限制使传承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鲜有出现,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纸上谈兵,使学生有虚无缥缈的空洞感。思政教材内容偏重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呈现给学生的内容都是好的一面,对学生急需解决的与自身实际相关的问题,如情感问题、家庭危机等问题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认为上思政课是为了完成学分,和自身修养的提升没有一点关系,于是出现了思政老师最头疼的上课玩手机、睡觉、聊天、逃课等现象。

2.师德建设注重职业道德,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师德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但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师德建设就使得一所学校缺乏灵魂之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高校师德建设尤其要加强其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高校是教书育人之地,要使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发挥其实效性,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尤其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的契合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然而在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师中,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却令人堪忧:原则上认可传统文化,实际上学习兴趣不高;自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严重不足。

二、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取得的主要经验

1.相关政策的出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正是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之所在,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对高校思政教学中践行传统文化高度重视。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规定要进一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找到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这不但是国家的使命,也是高校的责任,正是由于党和政府全方位支持传统文化与时展相融合,运用传统文化推动党的建设、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观,使得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特色显明。

2.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政教学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

高校思政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当下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思政教学中有针对性渗透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增加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而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合理的内化为自身的修养。“95后”大学生个性独特,易接受新生事物,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思政教学不仅要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培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进而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提高到一定水平和高度,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参考文献:

[1]梅新林.中国教师教育三十年:回顾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8.12

作者:汪鹤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