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探究

摘要: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认知缺失问题,在实践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本文先概述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概况,分析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路径。

关键词: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

党的以来,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很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和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十九个专题,其中第十一个专题专门讲述了中华文化。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概况

大学生处于人生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还带有一种自认为成熟、自认为可以分辨对错的稚气,对于外界困难复杂的信息难免会有分辨不清的时候,特别是当今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刻。从现实情况看,当代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对传统文化毫不了解不愿接触的。他们往往专注于“圣贤书”或者手中的电子游戏,而不愿接触新鲜的事物,传统文化对他们更是遥不可及,要想让他们走出“舒适圈”寻找其他爱好也是比较困难的。二是受到不法分子的信息洗脑,从而导致自己丧失理智般的崇洋媚外。他们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脱节、过时了,毫无理由对中华文化存在偏见,认为西方的歌曲、影视、著作都比中国的要好,模仿西方的方方面面,乃至可笑的在网络上叫嚣全盘西化,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稍显极端一些的还有前些年一名中国留美的学生,在美国某大学开学演讲上大肆对美国的赞扬,认为“美国的空气都是新鲜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问题的解决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基础学习技能的教育阶段,更要保证他们的心理以及价值观的培育。他们体会不到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身心发展甚至人生规划的积极影响,认识不到中国各种文化遗产的宝贵,也看不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追求利益至上,更加使得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愈发浮躁功利。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缺失原因

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认知缺失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并且教育相对比较功利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说此种方法不对,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思想内涵上发展不充分。二是思政课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年纪较轻,教学经验相对缺乏,自身也对传统文化和理论课的学习不够,极易陷入照本宣科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对思政课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而以照本宣科和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往往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好顺利毕业而勉强上课,课堂效率不高,那么对中华传统文化就更加无法很好的推广,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三是受多元化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冲击。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西方的优秀文化确实可以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帮助,乃至为我们教师的教育方式提供启发。但同时受市场优胜劣汰和就业至上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选课程时只会选择对自身就业有帮助的科目,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成了鸡肋,乃至产生“食之无用,去之可惜”的看法。例如“红楼梦人物性格解说”和“红楼梦故事讲解”的选修课,几乎仅仅是学生最后无课可选而去选择的课程。如果有时间从专业课中抽出身来去潜心阅读一本中国优秀传统名著修养身心也确实不错,但这样的选修课反而让学生感觉这门课“无用”,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有点本末倒置的无奈。

三、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路径

古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这些认知产生偏差的同学就更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他们体会不到中华传统文化对自身身心发展甚至人生规划的积极影响,认识不到中国各种文化遗产的宝贵,也就看不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见。极端例子极端解决,不作过多讨论。但普通的大学生要从一开始就要系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站在时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等。具体而言,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高校思政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职业道德,做到道德自律,以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政课教师还要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大学生之间的时尚与年轻文化,与年轻人拉近距离,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思政课堂树德育人主渠道作用。我们要去创新思政课,用传统文化带领大家走出教室又或者将传统文化带进教室;还有其他如增加传统教育的宣传,增加传统文化的演出,乃至与传统文化团队进行长时间的深度的合作,这样既对其团队有利,学校有利,更对学生教育和传统文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例如中国央视频道在2018年开始出品的《经典咏流传》栏目,不仅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更让古诗古韵焕发新的生机。我们高校教育当然也可借鉴此类做法,例如节选一些此类的文化视频,将积极推广传统文化的网站发给学生,打破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乃至曾有新闻说一名江西高校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用自己写的说唱将传统文化唱给学生,取得十分优秀的效果。说到底,就是要让高校老师也要从心底里喜欢传统文化,然后用自己的喜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线上线下积极配合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百家讲坛、传统文化艺术展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实践体验活动等,如举办小型的诗词大会,成语大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喜欢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让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这样让学生不断的接触,不断的了解使得学生自发喜欢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要更加积极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传统教育课堂的教育方式。例如:透过网络上的一些推广优秀文化的视频,普及某项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或者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某项传统文化的活动,传统手艺的工作环境及其方式。一名中国木匠的制作流程的视频曾传到国外,一时间中国的榫卯工艺又一次火了起来,甚至不少中国年轻人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传说中的中国榫卯真的可以不用一根钉子而将物品紧密结合;又如中国“网红”李子柒,她将中国的田园生活以及传统服饰文化视频传到外网,让中国的服饰文化成为世界年轻人逐渐追逐的时尚。我们大学教育当然可以借鉴一些他们的做法,将推广和教学合二为一,落到实处。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学生之间也会彼此影响,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风气就能逐渐盛行起来!可以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或是专门的传统文化的推广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带领学生品味其中乐趣,提高校内的传统文化素养,这不能仅仅是一句空话,其中的过程还是要让我们自己慢慢摸索。寻找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推广流程,让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定能让传统文化逐渐走出书本,走向世界。例如带领我们学生了我们河源的客家文化。对于了解客家文化,特别是我们每年的一次的新生“万绿湖新生游”,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实践活动。现在学生生活在大城市中,区域文化相对缺失,新生刚到我们河源地区,是一次非常适合的推广机会,可以让学生们明白,河源不止是他们曾经学习的地方,更是我们曾游览生活的地方,这些客家文化,那些客家美食都能成为学生的记忆。而这些东西是课本上很难学到的。但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河源客家文化的传播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具有悠久历史的巨大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加速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引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用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带来深远持久的效果,帮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何秋霞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