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析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等保护发展。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就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畅谈感受、想法和建议。

一、文化传承促多彩

“从小到大我所有的民族服装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五年来,我都穿不同颜色的民族服装参加两会。”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黔西南广播电视台布依语播音主持人王自菇再次带着妈妈的“爱”来参会。穿民族服饰参加两会,王自菇有她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宣传民族文化。王自菇表示,多年来,贵州有关部门积极宣传推介贵州民族文化,贵州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得到提升。她建议,组建贵州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机构,更好地对外宣传推广民族文化。“加快推动民族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省人大代表、榕江县文化馆馆长杨世英说。自2003年以来,杨世英就一直从事民族文化工作,通过“送文化下乡”以及策划重要民族传统节庆民俗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民族文化。杨世英坦言,她们所做的工作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一定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她建议完善政策保障和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赫章县大力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所传承的内容只是‘零星’的‘表皮’,尚有许多‘系统’的‘血肉’还没有涉及,尤其是长期以来以口传心记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更是如此。”为此,省政协委员、赫章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苏跃芬建议,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建立省级少数民族文化抢救、挖掘、整理建设基金;为民族地区配备音频、视频等相关设备,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抓好民族文化资源的抢救、整理、保护工作。同时,支持民族地区建立好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指导编写、制作民族文化传承书籍、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二、文化创新促繁荣

省政协委员、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陈月巧介绍,自2016年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近40万名观众;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办展览,在国内各大文化平台及城市展示苗绣。陈月巧建议,把贵阳市打造成苗绣体验展示、苗绣对外交流、苗绣创意产业、苗绣传承实训、苗绣研究学术和苗绣“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省人大代表、毕节乌蒙演艺集团总经理安黔说。2021年9月,由乌蒙演艺集团承办的毕节市“送文化下乡百场演艺工程”系列演出活动正式启动。演出团队走遍十个县区,走进安置小区、学校、企业,历时三个多月,行程2万余公里,文化惠民10万余人,将党的好声音、基层好故事传递到千家万户。“接下来将抓好节目创作和市场开拓两项重任,丰富演出业态,争取更多的驻场演出。”安黔说。

三、文旅融合促发展

“文旅融合是旅游产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省人大代表、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驰说。“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目前,景区在积极开展冬季旅游活动。”张驰介绍,2022年,景区将积极招商引资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同时,丰富景区业态,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游客体验感。“近几年,随着旅游业蒸蒸日上,文创产品的销量得到很大提升,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决心。”省人大代表、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熊兆美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蜡染技艺,2012年,熊兆美在六盘水市钟山区成立了兆美蜡染手工艺作坊,制作民族服饰、蜡染、蜡画、刺绣等,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在熊兆美看来,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如今,贵州大力提倡文旅融合,这给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提供了更多机遇。身为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传承人,文安梅有进一步的打算:“接下来要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化相结合,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新活力,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杨文静 罗元涛 董仕坤 程丽清 单位: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