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简述当代书法的几个问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简述当代书法的几个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简述当代书法的几个问题

一、本体性和延伸性

书法的本体功能是书写。它是信息传递的载体,通过汉字书写来传递信息,记载事件,传播知识;同时书以载道,它所表现的内容,从简单的成语、词句,到诗词歌赋以及楹联、散文传记、游记、经典文献等等,无不充满思想文化的气息,传达着天地自然、宗教信仰、政治图式、民族心理等内容,它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书法的延伸性是指书法的规则以及由此演变而形成的书法的艺术性和书法的美。它是在“书”的本体性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功能。一部《兰亭序》,在语文教材中是讲它的本体性,讲它的叙事方法,文章结构,传达的文化与社会意义;而在书法著作中,就是讲它的艺术性,讲它的笔法技巧,讲它的艺术神韵,这就是书法的延伸性,它给人带来精神和文化的愉悦,带来美的享受。可以这么说,由于书法的本体性,使它成为中国文化艺术永恒的基础;由于它的延伸性,使中国的文字和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形式,这是中国书法魅力的根源。

二、传统性和现代性

这是当代中国书法的根本性矛盾和冲突所在,主要集中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即继承与创新问题上。传统性就是中国书法的传统本质和传统标准。从中国儒家文化、中国哲学的视角来看,其本质特征是形而上主导,以精神、理念、价值观等为主导,推崇天人合一,强调师法自然。

从艺术标准看,传统书法追求格调高雅,讲究天然韵成。从工具材料来看,书法是毛笔或软笔与书写材料如宣纸或帛类和墨的绝妙组合。现代性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现代性在当下中国书法界更多地被指向书法创新。20世纪末,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书法在中国当下的存在形式,使“数字化生存”成为书法在当代的独特风景。在互联网上,人们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他们想寻找到的书法资源。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出现,为中国书法走出国门,走向大众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书法不再需要毛笔,不再讲究情趣和格调,可以大量复制,这样的书法势必成为没有文化灵魂的“快餐文化”,只追求效率和效益。效率就是讲速度,效益就是讲利益,这样的速度和效益是靠科技和市场来支撑和推进的,因此是典型的形而下主导。中国书法需要创新,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但创新不是放弃汉字,不是丢掉书法赖以存在的根本。创新也不能丢掉中国文化这个根。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变革和变化,是一种有根的现代性。中国书法的形而上价值在西方现代性带来的迷茫和困惑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它有助于解决西方世界技术理性以及市场化经济带来的冲突和矛盾。

三、精英性与大众性

传统书法无论从书法艺术的本体角度还是从书法艺术的延伸角度,都属于精英文化,因为古代文化主要在少数文化人之间进行交流,书法更是局限于部分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流和赏析,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当下的中国进入了大众文化的时代,面临着以大众文化传媒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世俗化和时尚化的文化赏悦需求。

与过去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书法艺术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书法图像快速、大量地在电子媒介领域传播,使大众接触书法的机会大大增加,书法也褪去了旧有的神圣光环,书法技法不再那么神秘。在大众狂欢的文化背景下,失去了传统文化神髓支撑的当代中国书法正逐渐失去深度,走向平面化。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书法要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就应当具有大众性,无大众性就不可能具有有高度的精英性,问题是如何在大众性的背景下保持书法艺术的精英性,也即是保持书法家、书法艺术的高品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不是遍地皆“书法家”,皆快速大量生产的“艺术品”。

这是大众性对精英性的挑战,也是精英性必须回应的问题。大众性应该是在审美基础上的普及,是在掌握书法诗性与人文精神本质的同时提高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目前在推进书法大众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书法,怎样学书法、怎样欣赏书法的问题。全球化时代,大众化能满足人们的装饰心理、趋雅心理,而纯艺术化将使中国书法更接近其作为艺术的本质,更能体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法度性与自由性

书法书法,无法度则不成书法。这个法,是指字法、笔法、墨法等技法,也指书法创作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当前书法无“法”现象特别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书写的无“法”。一些平庸的书者,书法功力薄弱,笔墨技巧低下,但是随便写,批量生产,盲目制造,人为炒作,特别是在引进西方艺术的同时把一些与中国书法格格不入的风格引入,甚至把一些丑的东西当成美的东西引入加以推广,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艺术的本质是美的底线。

二是市场的无“法”。这个“无法”更多是指造假、售假、拍假者的无法无天,不守法度,严重影响了书画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书法的自由性从古至今都是书法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书法史上讲“书法无法”或“法无定法”,是讲书法技巧的活用,实际上就是讲书法的自由性自主性。学书时要知“法”,不知法则无以学;下笔时要忘“法”,不忘法则无以书。这是书法艺术的一种高境界,是一种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方面,固守老的规范就不可能有新的艺术风格,也不可能出现新的艺术流派,就没有中国书法的新生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任何东西都必须有“度”的规制,离开了“度”,自由的书法就不再成为书法。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表征。汉字奠定了中国书法的民族性根基,决定了中国书法与西方艺术的区别。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交汇交融,寻找与互联网、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应该向世界展示东方汉字的毛笔书写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国书法逐渐为世界所接受,成为人类共享的审美实践与经验。在当前,推进中华书法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构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准则,规范中国书法市场的基本道德,推进中国书法的自觉发展,以使书法艺术在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颢瀚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