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非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论文

一、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基础课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课性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工具课性质,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很多非中文专业也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然而,综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这些新增设的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整体上依然沿用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适合自身专业要求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

1.缺乏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等,此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中文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其授课对象的特点,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讲授与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与特征,掌握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这是专门为中文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的专业课程,与其之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走向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很多高校的文学院、中文系都新增设了一些其他文科类专业,这些专业虽然隶属于中文学科,但又有着自己鲜明的专业特点,属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后形成的专业,如影视戏剧、高级涉外文秘、文化产业、对外汉语等。这些新增设的非中文专业,与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依旧沿用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只在课时安排方面略作调整。至于教学计划、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并无太大变化,具体教学活动也与中文专业大同小异,甚至没有专门为非中文专业设计的相关教材和作品读本。可以说,目前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体系,只是现有中文专业的浓缩版本。由于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文学功底深浅不一,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譬如,对于讲求实用性的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文化产业专业来说,若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对文学观念、文学思潮的掌握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而忽视对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并不利于其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这种缺乏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会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非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无法发挥出其独特价值。

2.忽视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向来都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体系,但却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不足就更加显而易见了。较之中文专业的学生,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文学基础较为薄弱,文学阅读面相对较窄,对文学的热情与兴趣也十分有限。由于学生阅读量的不足,本身就容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产生生疏感与隔膜感,再加之当今社会紧迫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往往带有实用性与功利性的倾向,虽然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其必修科目,但很多学生都认为此学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度不高,大多抱着修学分的心态被动地进行学习。若教师在教学时,或继续沿用中文专业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枯燥单调地传授文学专业知识;或脱离文学本身,将文学作品故事化处理讲些有趣的情节迎合学生;或在课堂上大讲文坛趣闻与文坛是非,只为博得学生课堂上的一乐。这不仅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宗旨,无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还会让他们形成文学课程无用的错误认识,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被非中文专业学生边缘化。为了避免这一现状,除了要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学生文学专业知识的积累、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更应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此外,还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考虑非中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需要的同时,摸索出一套能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找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契合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借助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向

目前,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多集中于高职高专或全日制高校的中文专业上,对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探讨相对较少。面对令人堪忧的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如何摸索出一套系统、可行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下的非中文专业的教学要求,已成为该课程教学实践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1.教学目标: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统一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建立自身文化底蕴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而职业技能训练则是学生顺利步入职场,开展职业生涯的前提。前者关乎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后者涉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成功与否与这两方面息息相关,而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机融合,对于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中国现当代课程学习来说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给学生传授文学知识,使其获得文学审美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比较欠缺。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并不能满足其专业研究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将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一方面,要从教材中挖掘出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审美熏陶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三个十年”或“十七年文学”、“文学”、“新时期文学”等的细分,可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贯通性的宏观概括,在学生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和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将相关文学理论融入作品的分析与讲解之中,让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应结合不同非中文专业的专业特色,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对于文秘专业来说,通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文学史和文本分析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实用性强的思考题和读写训练。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则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中心传授与此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通过文学观照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以介绍中国文化、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为主,并着重分析隐含于其中的文化内涵,正如查尔斯•弗赖斯在其著作《将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所说的那样:“把文化背景当知识去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透过背景知识去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他们的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统一。

也惟有这样,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才能被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所喜爱,并由此培养出顺应市场需求、不被社会淘汰的人才。

2.教学内容:明晰专业针对性与强化知识实用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社会对于文学研究人才的需求不断减少,而非中文应用型人才反而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但目前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却无法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身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缺乏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其实,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专业立足点,只有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才能够切实增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现今,各大高校新增的非中文专业从业方向不同,专业立足点也各不相同。其中,文秘专业、文化产业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便将来能胜任文案写作、文艺创作、项目策划等工作。针对这两个专业的专业特点,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在充分考虑课时的前提下,强化文本的阅读与分析训练,相对弱化史论部分的理论讲解,侧重对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鉴赏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研究文献,撰写赏析文章和学术论文。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加强了其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消化,还提高了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试题类型,引导和督促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在期末学科考试的命题中,可以加入一些评论性的考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作品的作者和出处,还要通过具体的鉴赏和分析,完成一篇评论短文。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督促学生在平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影视戏剧专业来说,文本与影像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因此在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时,应侧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鉴赏与对比分析,尤其应该重点讲解一些已被改编为影视戏剧的现当代著名文学作品,像《阿Q正传》《雷雨》《围城》《茶馆》《骆驼祥子》《红高粱》《白鹿原》《长恨歌》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采取集体观看的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截取影视片段来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让影视戏剧专业的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外,能够应用自己的专业方式感知文学作品。例如,在讲授老舍的《骆驼祥子》时,笔者就让学生们将小说、电影和戏剧的三个版本结合起来阅读、观看和比较,体会传播媒介之于作品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比较小说原著与电影在表现力方面的区别,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加深了其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对外汉语专业属于实用性强的语用型专业,对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有益于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对外汉语专业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在其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语用角度出发,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应是对外汉语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相关文学作品时,关注作品中的语用现象与文化现象,譬如:地域作家创作中方言的运用,以及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文化风俗等,使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分析和学习,领悟文化和语用的内在关联。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需要出发,使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具有明晰的专业针对性和知识实用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知识传授与实践运用的有机融合

面对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清楚地了解不同专业自身的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实践运用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对于课时有限,文学基础较薄弱,又希望提高实践能力的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不适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一言堂的教学僵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在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文学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厘清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结合非中文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优长,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和进行相关的课堂专题讨论,还可以通过实践课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等的理解,并借此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实践课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取多种形式,通过听、说、读、写、编、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例如:文秘人员的职责之一便是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办公及行政事务,鉴于其对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特殊需要,在针对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与作品赏析就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本、查阅资料、赏析具体内容,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其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同样,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做到知识传授与实践运用的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所讲授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等,指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文化策划方案,以此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相关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以“中国文学是怎样走向世界”为题,策划一个关于莫言的文化宣传方案。在完成此文案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巩固与中国当代文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莫言的生平简历、文学创作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又能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的特长与技能,将文学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影视戏剧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进行自编自演,完成文学原创与影视改编转换的审美训练,提高鉴赏的敏感度。例如,在讲授《雷雨》《茶馆》等经典话剧的同时,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以加深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剧本改编,既可以改编现有的剧本,也可以将小说等其他文体的作品改编为剧本,既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在文学课程与影视专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总之,在非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之多,最为重要的是要把实践内容渗透到课堂内外,以及作业、考试等各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播放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以及借助网络课堂和微博等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下。让学生在具有延续性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彻底改变以往断裂式的被动学习模式,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如何使文学教育摆脱目前的窘境,更好地实现其教育目标,是当下教育者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学科划分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将文学的专业教育与非中文专业的技能需要相结合,更是每一个现当代文学教育者需认真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结合非中文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兼具实用性、学术性、趣味性和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详尽安排各个章节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并编写出适合非中文专业教学使用的讲义和教材,列出相应的教学参考书目,才能开拓多维的教学空间。对于非中文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既立足文学本位,又放眼于实践运用,融学术研究与实践运用于一体,实现研究性教学与实用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即在传授文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培养出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兼而有之的新型文科人才,同时对构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多维空间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艾尤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