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当代文学发展视觉化趋势浅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当代文学发展视觉化趋势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当代文学发展视觉化趋势浅议

内容摘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视觉文化因为自身具有的迅捷、便利等特点不仅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而且推动了各个领域的改变和发展。创作语境的变化以及文学视觉审美形体的变化,扩大了当代文学传播影响的范围。所以,当代文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建立全新视觉文化评价范式和话语体系的方式,提高文学视觉素养,才能在满足当代文学的视觉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视觉文化时代;文学;分析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视觉文化因为自身具有的迅捷、便利等特点不仅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而且推动了各个领域的改变和发展。创作语境的变化以及文学视觉审美形体的变化,扩大了当代文学传播影响的范围。所以,当代文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建立全新视觉文化评价范式和话语体系的方式,提高文学视觉素养,才能在满足当代文学的视觉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代文学发展视觉化的特征分析

1.文学视觉化传播形式

(1)文学期刊具有的图像化倾向特点。经过深入的分析发现,文学期刊的图像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外在包装越来越注重视觉元素,装帧也向着豪华精美的方向发展。比如,《收获》《当代》《上海文学》《长城》《人民文学》《山花》等纯文学期刊已经认识到了封面装饰营销的重要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黑、灰等暗色调为主的装帧形式,采用了明亮度较高且新颖抢眼的亮色,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这些封面照片不仅详细的记录了当下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而且随着文学期刊中图片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文学期刊与以往相比更具内涵。其次,内在栏目设置过程中视听艺术类栏目比重的大幅度增加。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传统的文学期刊主要是以文字性或以文字为主的栏目,而经过改版后的文学期刊则采取了将文字与影视、摄影、绘画、雕塑、广告等视觉媒介艺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的方式,增强了文学期刊的视觉艺术效果,反映出了当代文学向图像时代靠拢的发展趋势。

(2)文学出版向着图文化方向的发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文学出版从1989年三联书店引进蔡志忠的古典漫画开始,一直到1996年山东画报社出版了《老照片》系列漫画,最后到1998年社会上兴起了读图口号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推动了文化方向的改变而且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图像与文字相比因为自身具有的魔力,不仅广大的儿童、青少年喜欢带有图像的书籍,而且也成为了成年人在一天紧张工作后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正是因为这些图文并茂且印刷精美的图文书满足了现代人审美青雀和阅读时尚的要求,所以其牢牢的占据了出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并逐渐的构成了当前中国图书市场无图不书的潜规则。在绘本迅速走俏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开始尝试绘本或漫画版的创作,而以往的纯文字小说读本也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加入到了图文小说的出版大军中。比如,2003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刘索拉的《女贞汤》图文小说,该小说虽然全书只有236页,却出现了170多幅插图。2004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图文小说总共只有238页,出现了212幅插图,几乎每一页都出现了一幅插图。

(3)小说的影视改编。以前,大多数的电影导演都会选择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发现和挖掘优质的创作剧本。比如,莫言的《红高粱》、古华的《芙蓉镇》、沈从文的《边城》等都是因为自身的经典而被导演相中后改编为电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创作领域的发展却好像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文学作品必须插上影视的翅膀才能达到扩大其作品传播范围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虽然在改编为影视剧热播前没有读者的关注,但是一旦热播不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品,并成为了图书市场中的抢手货。比如,《琅琊榜》《步步惊心》《甄嬛传》等小说如果不是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热播的话,又有多少读者去关注这些文献作品的作者和作品本身呢。小说《何以笙箫默》如果不是因为被导演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热播的话,怎么会再次荣登我国的畅销书排行榜?正是因为文献作家与影视之间联系的越来越密切,大量的影视、动漫中采用的叙事激发已经被文学作家借鉴、吸收并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审美特质。

2.文学内容的视觉化传播表现

(1)张扬感观欲望叙事手法的盛行。图像文化以其具有的直观、惯性画面特点见长,在解读图像文化的过程中,对读者的感观参与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和要求,不管是看图亦或是观影,无一例外的强调愉快、震撼的感观体验。文学领域在进入这一发展阶段后,出现了以朱文、韩东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文学作家,他们不仅将图像文化的感官美完美的融入到欲望叙事中,而且通过大胆铺排、描写人们对身体感观与性意识的方式,在张扬身体欲望的过程中颠覆了其对于传统文化和伦理的理解。

(2)拒绝深度的表象叙事的盛行。图像文化采用的蒙太奇画面叙事手法,彻底打破了连接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线性时间链,将画面定格在现在。所以,这种叙事手法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没有深度的文化。比如,以卫慧、棉棉等为代表的大量的70后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采用了虚化、魅化西方的写作手法,造成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缺失,主要是借助感观碎片铺陈、时尚元素拼贴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无深度之感,这种表象叙事手法与图像文化的平面美学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3)制造类像的虚拟叙事的盛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也进入到全新的读图时代,虚拟电子技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大量失去原本的虚幻类像被复制或靠背出来,使得文学作品比现实中的事物更加的真实和逼真。比如,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生活的桃源岛实际上就是导演在拍摄影片时专门搭设的人造摄影棚,导演在影片拍摄时,根据影片的剧情要求运用了专业化小城镇模式、恋爱模式、问候模式、友谊模式营造出了符合影片剧情发展要求的拍摄场景,这些形象逼真的模式虽然牵动着电视机前观众的心,但是其实际上是一种认为设置的虚拟类象。

二.当代文学的视觉化转型

1.文学表达符号视觉化转型

1998年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推出的漫画丛书红风车,将广大读者真正引入到读图时代。如果今天回过头再看,这不漫画丛书不仅仅是出版商采用的一种营销策略,同时也非常精准的将当代文学表达符号向视觉化转变的节点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因此,很多文学创作者认为我们已经从当前的读文时代迅速的发展到了全新的读图时代。2003年旅美女作家刘索拉在其创作的《女贞汤》中加入了大量图片,而该小说也被出版社打造成了新视觉读本推向市场。在随后的几年中,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似乎成为了我国文学出版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作品都借助图文形式在文学作品市场上受到了读者的青睐,这种新奇、精美且富有冲击力图片的日趋流行,甚至已经超出了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

2.文学生态环境视觉化转型

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文学生态环境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视觉媒体霸主地位的确立,其以起身的强势凸显出了对文学产生的巨大诱惑力。比如,2017年的红色经典、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无一例外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学作家在开展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文学作品与影视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像莫言、余华、刘震云、王安忆、池莉等文学作家纷纷走出传统纸质媒体,与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正是因为影视作品取得的成功为文学作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所以大量的文学作家选择将自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的视觉转向与以往相比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此外,当代文学产业出现的视觉化转型发展趋势,不但为影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价值体系。正是因为图像化视觉信息的出现,与传统文字信息表现详实相比,可以将原本抽象性的信息以直观和经济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再加上这种以影视为依托的全新视觉媒体主要是合理利用精彩内容刺激读者的视觉器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比以往更直接、更显著的快感,使得人们的视觉快感达到了巅峰状态。综之,图书的色彩缤纷,杂质彩页的美轮美奂,影视的震撼力与刺激性,不但迎合了新时期读者整体性视觉化转型的要求,即便是站在现代文学产业各个层面分析,文学视觉化作为文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文学创作突破现有的文化困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语图化转向文学性研究对象转变

随着语图化转向的逐步完成,文学作品不论是在叙事方面,还是在描写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内涵。怎样才能在准确辨别传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倾向和转向后出现的势头,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与差异,是当前针对此类文章批评时必须注意的关键点,也是文学创作者必须思考和上年度挖掘的重点。另外,由于传统的文学作品、汉语现代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文本修辞的方式阐述,这种修辞方法的变化是否得当则是影响文学作品创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如果一味从小说文本中挖掘带有图像的描写成分否定作者创作主题的话,必然会无法满足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视觉化转向提出的要求。总之,当代文学出现的视觉化倾向是文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媒介的多样化特点则成为了加速传统文学衰落的关键。所以,现代文学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合理运用多样化媒介技术和手段,扩展人们的视野,才能在充分发挥文学审美具有的不可替代性特点的基础上,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严方舟.论当代文学发展的视觉化趋势[J].汉字文化,2020,15:62-63.

[2]张国英.试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19,01:224-225.

[3]李思玲.文学伦理批评的当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艾自由.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J].西南学刊,2019,01:181-190.

[5]林树明.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019,02:60-65.

作者:李金灵 单位: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