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动画电影发展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动画电影发展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动画电影发展探索

作者:王京跃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对于美国人来说,“功夫”、“熊猫”、“中国故事”等等,这些元素都是外国文化。我们在看到其中的中国元素魅力的同时,也要思考其它国家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是包容还是排斥。我们再看一下现今动漫强国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50年代日本东映开始制作剧场动画电影。1958年制作了日本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并得以按计划出口到海外,实现了“建设东洋迪斯尼”的目标。从这段实例,我们可以获得两个启迪。第一:一个国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画片没有在其国内选择题材,而是放眼世界。的确应了那句话: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第二:从他们的目标———“建设东洋迪斯尼”来看,他们在那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学生,以比自己优秀的人为目标。这种放眼世界向强者学习的态度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吗?梁文道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机器人要有民族特色吗?“日本酷”的启示》的文章。文章以电影《变形金刚》里的一个镜头为切入点写到,当电影里面的人第一次看到变形金刚时,说:“这八成又是日本人弄出来的”,观众对此报以笑声。

这笑声肯定了日本人的创造力。在此文章中里还曾提到:现在的日本流行文化里,有一种学者岩功一所说的“文化无臭性”,也就是“没有了日本特色的日本特色”。单纯以人物形象来说,日本比较有民族特色的应该是浮世绘中的形象。但在日式动漫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人物形象了。在如今的日式动漫中,很多角色很难界定人种,并且大多被美型化、夸张化,新时代许多欧美年轻人也都迷上了“MANGA”(漫画)。在日本的动漫中,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故事从古到今,包罗万象,他们对文化有一种通吃的态度,故事情节可以借鉴或使用任何一个国家的故事,场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角色形象丰富多彩。但在我们看到时,却会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概念———日本制造。以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作品《魔女宅急便》、《风之谷》、《借东西的阿丽埃蒂》来说,片中的场景颇有欧洲的田园风格,角色形象更加接近西方人,但这些动画仍然具有日本特色,不因人物形象、故事来源而改变。我对“没有了日本特色的日本特色”的理解就是,日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日本新文化形象,而不是依赖和服、武士刀、浮世绘等等,而且他们所创造的全新的日本特色,与原日本特色没有很强的联系。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并且成为了游戏、动画、电影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但要说做的最好的三国类游戏,许多资深玩家都会把票投给日本光荣制作的《三国志》系列。我们的邻国日本,号称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会把别的国家文化吸收进去,然后经过加工再推出来。星座、希腊神话等等,都是西方的文化。但是由日本漫画家车田正美创造的《圣斗士》却通过漫画、动画产品使他们成为了日本制造。中国孩子,有一部分是先接触到《圣斗士》后,才接触到希腊古典神话故事。日本没有一味强调,“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这种老调,而是积极吸收他国的文化,不断实现自我的拓展与创新。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动画中,根据其对艺术的两种不同倾向,以及艺术家的不同追求,可以把此分为主流动画和非主流动画。由于以讲故事和表现动作为主的动画,受到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一些有实力的动画公司,将这类动画片创作变成规模化的工业化生成。非主流动画是相对于主流动画而言的,这类动画的制作更加注重个体化制作和自己的创作体验,这类动画风格各异、个性色彩强烈,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像早期的中国动画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鹿与牛》、《牧笛》、《瓷娃娃》等大多属于非主流动画。那时动画片还叫美术片,老一辈的动画人积极在材料和表现技巧上进行探索,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当时最知名的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然不仅我们在探索,西方的动画人也在材料上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比如,有实验动画大师之称的诺曼麦克拉伦直接在胶片上绘制,波兰动画导演萨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的动画《探戈》使用真人作为道具,亚历山大•阿列塞耶夫使用针幕制作动画等等。但在主流动画中,这些表现方式是很少见的。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是前人创造的辉煌,曾经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在今天看来仍然那么出众。但那时的辉煌已经远去,我们也不该一提到中国动画,就把前人的作品搬上来,一遍遍地重复。现在我们的动画艺术及技术都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国家,而这也是被众多动画人所承认的。既然明知不足,为什么就不能效仿古人,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反而提出一个类似于闭关锁国的、所谓“做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这类口号呢?在这个口号提出之后,出现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但体现这些特色的都是戏剧、水墨等形式。我们到底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在吃祖先的老本?这的确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每每高呼“做出有中国特色动画片”的人,也不能准确地诠释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但其结果却是仅仅将前人的东西搬上来,而没有实质的创新与突破。当年冯小刚炮轰电影审查,要求给电影松绑。现如今对于动画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要求,不也是一种禁锢么吗?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吃西餐?为什么不能动外国人的奶酪?几年前韩国的动画还默默无闻,甚至还曾禁止日本漫画进口,但如今韩国的动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韩国当前动画带有极其明显的日式动漫影子,《五岁庵》、《晴空战士》等一些影片,如果给一位不知道该动画片的人看,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产自日本的动画片。

但不管韩日动画片的相似度有多高,韩国动漫的发展却逐渐被世人认知,同时它也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漫画或者动画人大多具有学习绘画的经历,在初学绘画时,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临摹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对石膏、静物写生是一种临摹,对优秀作品的学习也是一种临摹,临摹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观察方式、表现的技巧等,为最终创作打下基础。以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而言,难道不该静下心来虚心临摹一下他人的成功经验吗?怎么反而要在起步阶段就要走出特色来呢?即便真的走出来了,这个特色果真是成熟完善的吗?老一辈人在制作动画时也是有借鉴的,当年做《大闹天宫》的万氏兄弟借鉴了戏剧,《小蝌蚪找妈妈》借鉴了水墨,那时的艺术家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内,为动画艺术补充新鲜的营养。而今,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间的距离,足不出户也能够领略不同地域多姿多彩的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各国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还要固步自封?尤其是在我们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笔者认为,动画电影,首先应该满足本国人民的欣赏和娱乐需求,其次才是去迎合、满足外国人的猎奇心理。外国人也许出于一时的好奇心理,关注异域文化,但长此以往,这种民族文化遗产的滥用必将导致文化的贬值。

国产动画要想吸引人、留住观众,最需要的,也许不是所谓的特色、寓教于乐就能实现的,而是如易中天老师对小说的总结那样,“好看”就好。而所谓的特色,也许在我们积极、发散创作期间,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用网上一句调侃的戏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时,会表现得充满自信,有海纳百川之势。而当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时,会表现得固步自封,排斥他国的文化。所以,对于国产动画来说,我们是时候该放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以学生的姿态,虚心地向当前的动漫强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