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动画类教学情况及难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动画类教学情况及难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动画类教学情况及难题

作者:裴秀颖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动画制作的宏观认识,构架故事的能力明显不足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王乃真这样说:“我们的学生都有着很好的绘画能力和专业基础,但是整体上却明显地欠缺构架故事和叙事表达自我的能力。动画不仅仅是绘画的艺术,更应该是电影的艺术,唯一不同的是,别人是用‘形体’讲故事,我们是用‘画笔’(包括用电脑等新媒体手段)来讲故事。”很多学生在深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才发现因为创意能力不过关遇到发展瓶颈。3.动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文字文化素养与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有专家指出:“动画教育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本行业内部实施动画教育时误以为动画就是唯一的目标……只是希望教育对象尽快熟悉乃至精通一两个当下用得着的软件,写出一两个可以立刻上马的脚本,推出一两个有望畅销或获奖的作品。二是在其他行业中实施动画教育时误以为动画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忽略它在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能发挥的作用。”笔者已有近十年的艺术基础课教学经验,在从事动画基础教学的两年里发现部分专业课教学过分依赖电脑制作,学生缺乏对动画基础课的重视,认为动画电脑制作更重要,忽视创意能力的培养,也很少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对动画产业的理解出现偏差。

动画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从动画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专业基础课教学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为例,该校近几年一直在改革招生考试方法,目前把素描、色彩这种传统美术考试项目去掉,着重速写、动态默写和多格故事创作考试,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造型应用能力、创作和讲述故事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面对模特儿的写生能力。上海明器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致力于研发高端CG动画产品的文化创意公司,在该公司的课程培训中针对角色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使学生具备发散思维、创意表演及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速写及动画小稿的手绘能力;深入学习动画基础和技巧;跑跳及打斗动画练习;角色性格特点的塑造及如何配合情景环境。在《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一书中这样指出:“动画人才包含了复杂的层次与类型。一般动画软件应用,培养几个月就能掌握,这是指低端制作人员……最缺的是能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动画人才的培养不能与动画产业的发展脱节,要紧跟时代步伐,从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折射出当下动画教育的需求,从动画的媒体角度分析需要文化与视觉修养,从艺术角度分析需要专业技能和审美趣味,从人格角度分析需要文化使命感。高校的动画教育应该从始至终都紧密围绕这三个维度,专业基础课也在其范畴内,并且又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课,专业基础课更应该明确培养方向,使动画教育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2.动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如果专业基础教学能为专业核心课程做好必要铺垫,那么动画人才的培养势必会有新的推进。也就是说,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学习电脑设计之前有绘制空间形态的能力,具备表现心理层面需求的绘画技法,这样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动画角色、动作表现的设计,并针对故事需要设计有风格的场景以及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由此可见,动画专业基础课尤为重要,但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通过对目前基础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即对学生进行线条表现力、动态把握力、形体塑造力、色彩表现力、创新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美术教育背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动画产业人才的需求,专业基础课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视觉素养和文化使命感的培养。传统教育通过五六门课程已经将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排满,几乎没有时间再安排其他课程,只能另辟蹊径。

动画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尝试

1.动画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教学理念的由来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动画专业基础课动画素描、动画色彩、速写、风景写生、艺用解剖的教学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与规划,动画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的大好机遇下应运而生。“模块”一词原为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名词module,又称构件,是能够单独命名并独立地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代码和数据结构的集合体。这里用模块化教学的理念整合动画专业造型基础课,是想将课程设为一个整体,因为和造型基础模块对接的还有其他动画专业课模块等,这势必会形成前后连接的一个大系统,在教学改革后各课程整合为造型基础课程模块,从模块的角度考虑课程教学是着眼大局的教学思路,并具有一定的提升和优化整个系统的效率的作用。这一改革将简化课程中的重复操作,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教学改革后的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的构架通过分析,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特点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层面:技能培养突出和强调动画艺术的专业特点,构架故事的能力明显增强,文字文化素养与视觉文化素养提升。因此,我们将线条表现力、动态把握力、形体塑造力、色彩表现力、创新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作为动画专业基础训练的技能培养目标,整合后的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将其在教学方法上归纳为“结构意识训练”、“色彩表达训练”、“优秀动画片赏析”三大训练板块来完成教学,将速写、素描、色彩等课程的核心内容渗透在前两个板块中,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北京电影学院王乃真指出:“要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多看影片多看书,我曾经建议本科的同学们,在大学的四年中,要看2000部影片和阅读200本书。”可见,观看优秀影片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的造型基础模块教学设置了“优秀动画片赏析”板块,这一板块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适当减少,主要起到引领学生对优秀动画片进行技法、角色、文化意蕴分析的作用,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我们将这部分称为“造型基础Ⅰ”。

构架故事的能力的培养,则通过了解动画生产实际情况,利用镜头设计稿的分析与临摹,通过对角色动作变化的学习,分析角色如何承担起剧情的作用,加深动画镜头感的认识。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通过“动画基础技法”、“创新意识训练”、“优秀动画片赏析”三个板块来完成教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将动画制作中涉及的基本绘制技法教学与情感表现手法教学相结合,用素描、艺用解剖、速写、色彩等传统技法知识,渗透简单的原画设计原理与中间画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塑造、空间构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画面主观情感的表达能力。“优秀动画片赏析”课程在第一学期基础上进行命题故事训练。这部分虽然也是造型基础模块,但有别于第一学期,我们称为“造型基础Ⅱ”。“造型基础Ⅰ”与“造型基础Ⅱ”分两个学期完成动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递进关系中,动画表现技法得到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改革后的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有哪些改进

1.注重子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为动画场景、角色的设计储备基本的绘制技法动画作品大致是从文案—编剧(场景设计\人物设定)—分镜头脚本(背景绘制\原画)—动画—扫描、上色—合成—特效—出片等十几个步骤精心制作而成。在扫描上色之前几乎全部是手绘而成。传统基础教学往往是各课程没有统一教学目标,素描、色彩课等又强调画面整体效果,对线条、动态等表现力的培养不足,在色彩风景教学中没有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重复教学,没有结合专业进行速写、色彩等课程的连续拓展训练。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整合了专业基础诸多子课程,分成“造型基础I”和“造型基础II”在两个学期完成教学,每学期有解决的主要任务,避免原有课程的重复训练,能在有限时间段,有效解决动画手绘表现问题。

2.专项“动画基础技法”、“创新意识训练”教学,为动画制作营造叙事情景储备基本的情感表现手法动画片不仅是简单的空间化场景与角色的整合,还有心理层面的联想与感悟,不同的造型元素与符号化特征,以及色彩语言都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具有情感魅力的特殊场景,这种特殊的场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表现能力才能变为现实,造型基础模块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专项的基础训练,将“动画基础技法”、“创新意识训练”教学纳入体系中来,为学生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并且在大一时就能了解到动画基础技法,这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专业新鲜感。

3“.优秀动画片赏析”板块教学渗透人文素养、视觉素养的培养“优秀动画片赏析”板块的教学虽然学时安排较短,但是这在动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还不多见,因为造型基础模块整合了诸多子课程,所以才能有时间安排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优秀动画影片的赏析,学生能了解动画产业状态,了解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对本民族优秀动画片的赏析中感受本土元素的创意应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动画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一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动画作品认识的思想深度。

结语

动画造型基础模块化教学的理念通过整合相关的课程,将其设为一个集合体,将所有基础课程涵盖在造型基础模块教学中,从模块的角度考虑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直接从动画专业人才需求入手,在完成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宏观意识,这一改革是适应动画人才培养目标的,并具有一定的提升和优化整个系统效率的作用。但动画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基础教育是我们无法回避并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探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有效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