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研究

1.近年来国外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的特点

自9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地理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十分活跃,除了更新实验内容,补充实验仪器之外,主要针对传统实验的问题进行改革。传统实验常常安排过死、刻版机械,国外很多学校都在想办法予以克服。很多大学的地理实验课程设置各有特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置身于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受到类似于专业科研人员搞科研的那种训练。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需要完成阅读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题目、拟订实验方案、配置实验设备、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等工作,这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过程。对实验的时间和最终结果不作硬性的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能力及兴趣安排。这种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做法,是极有远见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世界各国地理教育伴随世界教育的不断发展而表现出很多特征,了解这些特点和趋势对促进我国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2.目前我国高校地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十几年来,我国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地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地理课程内容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对社会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能力,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教育理论与地理教育实践和地理专业知识尚未有机结合,教育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实践性环节分为室内实验实习和野外实习两大部分。多数地理院校的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实验教学往往易和理论教学配合不好,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实验教学中规定过细、过死,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机械地按规定的步骤重复。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实验地理的兴趣,更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探索兴趣,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野外实习,除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及支付大量的实习经费。个别院校怕麻烦及节约开支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杨振宁先生曾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做过比较:

(1)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美国提倡渗透式教育;

(2)中国重视演绎,美国强调归纳;

(3)中国着重理论和抽象思维,美国倾向实验和动手能力;

(4)中国要求学生谦虚向上,美国鼓励学生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挑战。杨先生认为,双方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

3.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地理教学改革的动因来自于: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拓展了地理教育的知识内容和基础理论体系,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人地关系理论逐渐成为地理教育明确而公认的主题;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电教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教育手段、方法得以更新;教育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许多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对促进地理教育改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1调整教育思想观念,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专业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成为极其重要的问题,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不断更新,克服重硬件、轻思想,重近期、轻长远“急功近利”的倾向。教育仅靠学习过去、重复再现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理教育必须强化“面向未来”的观念,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并且逐步取代重复和再现。一种面向新世纪,以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正在形成。在教学思想上,摒弃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加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摒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学和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新的地理教育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经济、人文诸现象的空间格局,发展变化规律,相互影响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人地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地理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从生活走向地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地理走向专业,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学习地理而学习地理;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地理知识和通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营造在专业所要求的类似环境中,培养专业人才所应具有的首创精神和聪明才智。

3.2.加强地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呈现方式。

课程体系应当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科未来的发展为依据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适应短期市场行为的能力,就不能获得当前就业,而没有长期适应变化市场条件的能力,就不能获得将来的就业。过去,我们的专业对当前考虑得多,对未来想得少。从国外若干国家的改革设想看,主要是打破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和内容结构,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现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要求。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世界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其目标是:面对21世纪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新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现代地理课程体系。在改革中必须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实现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重心转移;从“知识中心”向“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中心”的重点转移;从“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不断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有些难点借助一般教学手段依然无济于事,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直观———抽象———实践)入手,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多媒体课件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三者在计算机上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丰富了教学手段,改进了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大容量,为学生感知事物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多媒体课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地理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多媒体通过结合内容给出的演示动画,形象地将授课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由于远离生活实际,抽象难理解,学生无法感知地球之“动感”,因此给教学设置了障碍,形成了教学难点。可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地球公转”,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画面上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动,太阳在中心位置源源不断放射出光芒并以平行光束照射至地球表面,故公转时可观察到公转的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一周为一年并留下轨迹为椭圆形;当地球依次公转到四个特殊位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画面出现闪烁,此时鼠标一点,锁定画面,出现字幕,停留片刻,教师讲解,之后地球继续运行至下一个特殊位置直至公转一周。教师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着手解决难点问题。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无需教师耗费太多口舌,都非常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又如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等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概念转化能力,为大学地理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加强地理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实验实习是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体现了该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地理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地理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地理实验教学,学生在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和对地理量的测量中学习地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特点。在地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培养和提高科学实验素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创新探索精神,所以要加强地理实验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实验是理论的验证逐步深入到认知的阶段,合理安排实验课是巩固和反馈理论课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课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使实验课不能在紧跟理论课之后安排,往往是学生已经淡忘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才安排实验课,实验课只好先复习理论知识后再开始做实验。教师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实验效果仅局限于验证,难以提升到认知阶段,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授课时间。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培养探究能力。实验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地质实验主要以观察矿物、岩石标本为主,识别上百种矿物标本是比较困难的。在识别前讲讲它们的常见用途,引起学生认识标本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标本成分及其他特征,掌握该标本的鉴定特征等。学生在迫切求知的情况下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学到的知识往往记忆牢固,而且从常见的用途入手,把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的,明确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广泛、适应性强的特点。重视实验课,培养实践型人才,提高实验质量是地理学实验实习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实验教学目的不仅是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实习机会,利用“开放实验”和“设计性试验”升华学生的实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开放性实验不仅有利于因人而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有目的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地理实验。通过扩展和加深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技术难度,增强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专业性,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科学推理能力、概念转化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3.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地理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体验及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地理学中很多名词用文字叙述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时,我们先问同学谁登过高山,越往上登会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同学们观看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图片,接下来给出概念,学生们就会理解这个概念。如果再讲影响“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因素时,给出位于不同纬度带上的海拔高度相似的山体所具有的气候类型时,学生就会清楚地得出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对气候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不仅仅记住了该定义的形式,更将该定义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使得该定义成为“活”的知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体会就更深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强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只会停留在表面上,只会是低水平的,无法实现真正有意义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会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完整形成,又要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作者:杨淑杰单位: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