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球仪对地理教学的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球仪对地理教学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地球仪对地理教学的作用

1.建立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地理事物概念

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并且这些概念多为空间概念,学生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会给初学者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这个地轴在地球上也没有。我们生活的地球空间没有这些线,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借助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识别这些地理事物,就可化难为易。教师轻轻拨动地球仪,让它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可引出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等地理事物概念。让学生学会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些地理事物,并在地球仪上观察从赤道向北,向南,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的纬度,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概念列表对比分析进行学习,总结出这些概念的几何形状特征及其作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将复杂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地球本身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段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没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教师拿着地球仪,使地球仪在不停地自转过程中把北极点指向学生,学生观察后得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同理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把南极点面对学生,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可让一学生充当太阳,地球仪绕学生做公转运动,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这样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是否了解和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时反馈并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这种有趣味的训练,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利用演示进行学生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并且感知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3.半球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赤道和西经20度与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基多的赤道纪念碑”和“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材料。东西半球的划分是地球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0度经线穿过英国及非洲大陆,为了避免把英国,非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割在不同的半球上,造成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所以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不是0度和180度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选择了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的西经20度与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教师将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东西,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4.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南极点面对学生)和北半球(北极点面对学生),东半球(东半球面对学生)和(西半球面对学生)的海陆分布,并进行对比学习,世界海陆的分布特点———不均衡性。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西半球上主要有哪些大洲,北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南半球有哪些大洲,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面积等,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学生基本上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面积及其名称。利用地球仪,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洋,并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洋的分布位置,面积以及轮廓特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认识和逐步学习。充分利用地球仪,让学生学会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以及地理归纳能力。地球仪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从地球仪上可以获取很多地理知识,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可借助地球仪,地球仪是中学阶段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使用地球仪进行教学也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基本技能。

作者:王淑敏单位:河北保定清苑北王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