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问题有效性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激发”类问题的设置
“激发”问题设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往往用于新课的导入。如创设地理情景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案例,一幅图片,一个小视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情景创设时选材要紧扣教材,在情景展示后,要有相关问题的跟进,问题的设置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引导性。
二“、识记”类问题的设置
“识记”类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回忆、描述、界定或认识记忆中已有的知识。我们在提问时常常会用到一些“定义”“描述“”背诵”等字眼。例如“什么是季风环流的定义?”“请同学们描述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等。这一类的问题为我们复习巩固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强化作用,同时这一类的问题也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我们应该尽量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问题设置,因为这些知识可为逐渐增加的教学认知的复杂性做铺垫。例如《气候成因及特点》一节,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特征。在备课时要清楚气候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其的气压带风带有密切关系,而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对其气候的特点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理解气候成因首先要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要理解气候的特征就要知道气压带风带的性质特点。所以在新课时先提出以下问题“1.请同学们在黑板上上画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请同学们说出每个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特点。3.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气压带风带的性质特征及移动规律”。对气候成因及特征的讲解做铺垫。
三“、理解”类问题的设置
“理解”类问题的设置,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一定程度的领会,让学生能够复述读到的内容,以及看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或从阅读中的得出结论。这一类的问题常出现在新课的教学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学习知识。因此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如第一步先让学生能领会知识,第二步让学生能看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第三步能得出结论。例如《洪灾的成因》一节,该节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通过案例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在问题设置上,第一步让学生读课文案例,理解什么是洪灾?会产生什么危害?目的是让学生领会洪灾的概念及危害,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步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洪水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类的问题相对要复杂一些,从第一个问题可以知道洪灾的形成要有大量的洪水,这提示了学生要从来水量与去水量两个方面加以考虑,而影响来、去水量大小又与气候、地形、河道、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这一步问题设置的目的不仅让学生看到洪水形成的因素,同时看到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让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第三步请同学们归纳出洪灾产生的原因。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分析,这个问题设置实际上是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总结。
四“、应用”类问题的设置
“应用”类问题的设置,是将知识从识记和理解扩展到真实性这一阶段的问题,它超越了对知识的记忆和转述阶段。在地理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把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注意捕捉区域与应用知识之间的共性,利用知识的共性可以进行知识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应用。例如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分析这一知识可以应用于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因为他们之间的共性是都为喀斯特地貌。再如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功经验也可应用于我国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因为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都为畜牧业地域,面积都宽广。
五“、综合”类问题的设置
“综合”类问题设置,要求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得出一些独特和创新的东西。前面的识记、理解、应用实际上都是为这种综合问题服务的。它是整个提问层次中要求最高的,这一类的问题往往答案具有多样性,知识面的多少决定了答案的丰富程度。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作为教师要清楚,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哪些?学生能综合应用的知识有哪些?问题的提出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符合。例如对于只掌握了《宇宙环境》这一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吗?”这样的问题,因为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火星与太阳距离,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作比较”等条件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答案,但在此时期如果提出的问题是“请分析亚洲种植水稻的原因?”这个问题学生则无法回答,因为学生在此阶段没有该方面知识的积累。
六、结语
总之,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分析问题的设置,就是要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预设是什么?我们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选择适宜的问题类型进行设置,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马莎 单位: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