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效课堂模式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教学进程固化影响因材施教
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与操作逻辑,规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每步教学过程的时间与操作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按步骤行事。如某校为了推广某一课堂教学模式,规定了每个学科每节课教学进程的时间分配:20%为教师指导、点拨、答疑,60%为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其余20%为学生检测巩固。该校对课堂上讲解时间超过10分钟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并要求限时改正。该模式2014年在该校强制推行,但弊端很快就出现:不同学科及不同教学内容在该模式下并不能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特别是理科教学根本无法适应当年的考试。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看通过学生自我学习与互助学习打破了程式化的教学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的差异,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预设目标。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有些教学内容,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中也不能只讲9分钟,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这些很理性的内容只凭学生自我领悟是无法达到目标的。对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地理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讲解才能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模型,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与地理认知。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的教学则可以通过教师的“精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不适应我国目前学情
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是实现教学效果高效的前提。目前推广的教学模式都是模仿国外的小组合作学习,该课堂模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受我国学校课堂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影响,很难组织形成有序的课堂教学进程。其原因是:我国中学班级规模庞大。教改力度较大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区域学校的班级少则50多人,多则近百人,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班级规模是20~30人以下。2014年9月,网易“数读”栏目数据表明,我国班级规模世界第一,教育部2010年统计的全国平均班级规模是52.90人,而同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班级规模都在30人以下,有些甚至在20人以下。笔者曾到我们县学习了一节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示范课,该班共65人,每小组6人,共11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本来已经很拥挤的教室,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教师根本无法指导一些学习小组。因此参加听课的教师都发现这种课堂模式根本无法让教师进行高覆盖率的差异性指导,如果再加上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参与度不强,这样的小组讨论式“高效课堂”岂能高效?
三、教学进度难以推进
我们附近一些学校在全面实施某种高效课堂模式后,教学进度难以推进,学生应试能力明显下降,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一,其均分较往年要低5分。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教师不得不“炒回锅饭”,课后组织学生对一些重难点进行加班辅导。笔者通过一则新闻看到“高效”课堂不高效的原因。2014年11月5日,BBC中文网刊登《上海数学老师到英国小学传授教学经验》,有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数学成绩高出英国同龄孩子30%,呼吁英国学校回归“黑板粉笔式”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英国将有可能派70名小学数学教师前往上海“取经”。英国已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40多年,英国教育事务官员尼克•吉布认为其弊端是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此教学环境下日益边缘化,加剧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分化。今年我校地理教研组曾对两个班级进行对比教学实践,由笔者执教,课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个班级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运用集中讲授与学案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书面答卷与口头问答两种形式进行教学反馈,我们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差异:小组合作的班级有近30%的学生对经度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本概念非常模糊,而集中讲授班级有近80%的学生能掌握相关的概念。集中讲授班级对山地阴坡与阳坡的自然带差异的掌握率为64%,而小组合作只有不到20%。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发现小组合作课堂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小组内有些成员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严重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学习进程与效率。受学生个体知识的局限性,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如光照对山地自然带的影响)无法自行领悟,同时一些“地处边远”的学生无法即时与教师进行互动,制约了学生对课堂难点知识的突破。因此,笔者通过身边的事实与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而不是不顾实际的照搬照抄,它不仅需要广大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更需要社会考试制度的变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不在于能否吸引社会的关注,而在于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把学识与智慧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成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最基本的地理学科知识来源。
作者:曹丽霞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