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7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思考(7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7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

摘要: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由于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受到大规模的破坏,甚至出现臭氧层破坏、全球气温升高、酸雨破坏、稀有生物的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快速减少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已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方式

环境的保护,要从基本的教育做起,教育的力量非常强大,教育不但可以影响自己这一辈的人,而且可以影响其他几辈人。加强当前中学生的环境教育是当前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结合当前的课程开展中学生的环境教育,而地理学科是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讲述环境各要素的形成及人类对环境利用的学科。这样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成为中学环境教育的突破口。

1.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地球上的生物不断衰退,如果任由长期这样发展,那么地球很快就会失去提供人类生存的能力。这些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2014年12月4日,联合国《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消除贫穷、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保护地球———秘书长关于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综合报告》,再次强调,人与地球不够和谐相处,全球温室气体在增加,海平面也在上升。另外,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减少,很多物种已经灭绝。

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地球资源索求的增加,地球上的资源无形消耗。地球的生态系统、资源生产率及气候都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属于课程的扩展,而是地理教学本身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全面提升中学生在环境方面的素养,让当代中学生从自身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引领更多人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然后发挥大家的力量保护环境,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中学地理教学目标和环境教育目标都是一样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只有渗透环境教育,才能实现地理教学中环境方面的教学价值。

2.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目的相似,都是为了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点和共同点。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在很早以前就对地理的性质和特点作出简单阐述,地理是人类研究地球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大多数地理爱好者来说喜欢地理就是喜欢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掌握人与地球的关系,更多地了解地球,通过对地球的了解知道如何处理与地球的关系及知道如何保护地球,同时对地理的学习可以加深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高中地理学习目标不但确定了环境教育在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环境的保护方面有很大帮助,他可以让人类知道哪里被破坏了环境,知道从哪个地方保护环境。正是因为地理的教育目的,所以使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可行性。

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在有趣的课堂中插入环境教育

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课堂环境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教材中环境方面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很多地理知识其实也在环境知识的范围内,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好好利用教材,把教材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在设计教学目的的时候将环境教育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环境因素。我们借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那样的教学方式才更具有说服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地理教学时讲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借用一些电影或者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全球气候的变化。然后我们在视频和图画以后提出问题讨论:气候升高的人为因素有什么?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分组辩论地球气温变高的好与坏。经过激励讨论后让他们知道全球气温升高的危害,然后让他们分别扮演社会上不同职位的人提出一些相关办法以减慢全球气温的升高。在这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需要做得太多,只需要安排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环境观,让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

3.2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关于课外活动的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为主题的一些课外活动中,例如“垃圾分类丢弃”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分类,主要是帮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另外可以举办“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等多种活动及大力宣传其自行车上下班等,通过种种活动实现资源的爱护和环境的保护。只要学生做好,那他们就可以影响到周围亲戚朋友,也能让他们参与这些活动,使环境保护得到更好的宣传,将环境的保护落实到每个人。

高中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地理讲述了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合理地做好环境教育的渗透工作,以便于更多人知道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的伤害。地球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不爱护它,不保护它,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看,那么地球的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保护地球,要从自己做起。

参考文献:

[1]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2015.5.

[2]单超.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生存教育实践研究.2012.5.

[3]艾东国.初中地理新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2009.4.

作者:周本云 单位: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摘要:在教学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供师生选择。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都比较抽象,所以很多知识点看起来非常的相似。所以,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实用,对地理学科中的知识进行比较记忆,不仅能够加快记忆速度,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对比法;图形比较法

地理本身就有地域的差异性,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比较学习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性知识,在比较学习中还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地理学科中的比较学习主要包括概念对比学习、图形对比学习等,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大力使用比较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地理比较法的概念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地理比较法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比较法的前提是认真收集地理信息,进而加工整理信息,对地理信息进行比较,区分二者的不同,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方式。在地理学科中应用比较学习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在比较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高中地理较初中地理而言,知识点更多,也更复杂,除常用的比较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综合比较法,不同的比较法在课堂中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是高中学习中的必修科目,在考试中也占有相应的比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地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1.概念对比法

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专业名词,例如,在地理中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恒星和行星等等。如果单纯地从概念上进行分析理解,针对一个名词或许能理解,但遇到更多的专业名词,就严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概念广泛存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概念会影响后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引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是对知识的暂时记忆,记忆量变大后就会混淆概念,不能够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有“降雨”和“降水”两个概念,两个词都表示大气中的水汽在降温过程中凝结降落到地面上,两个概念的不同点主要是水的状态不一样,是固态还是液态,两者还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中可能遇到气候带的降水,这个过程中就必须使用降水这个概念。这样的概念比较学习有利于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2.图形比较法

图形比较法是一种更加直观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的图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有很多图片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还可以将图片和视频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视觉上和听觉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地理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文字的理论知识和多彩的图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图标比较法教授学生识图的方法技巧。例如,在大自然中因为水处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概念和特征,如在区别潜水和承压水的时候,就可以将两张图片放在一起比较,然后让学生总结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在高中地理中图形对比学习方法适用于整体环境的比较,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就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对比,同时提高了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同类对比法

在地理学习中,由于知识点紧密联系,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会涉及前面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采用同类比较学习法,将本课时的知识点和以前学习的类似知识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先学的是中国地理,然后才会涉及世界地理,在学习中国地理时,课堂中师生会对中国地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学习,在学习英国地理的时候就可以和中国地理进行比较学习。例如,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各方面进行比较学习,两个国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有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地理学习中有人口、环境和经济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以日后的学习中遇到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从哪儿下手,从什么角度进行学习。在建立知识网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运用地理比较法学习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中的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21-123.

[2]和小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7):66.

[3]郭艳玲.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152.

[4]陈长明.基于地理比较法,优化高中地理教学[J].求知导刊,2015(22):78.

作者:康丽青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二中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分析

摘要: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制定出分层教学目标;做好课堂分层教学并布置好分层作业。只要教师实施好分层教学法,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分层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今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以新课改为指导,主动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新课改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关注到个别学生。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要想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推动新课改的进程,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法得到了教师的重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材施教,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经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许多知识学生们都没有经历过,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在地理学习上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困难。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地理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运用分层教学法是必要的选择。笔者在高中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授课,难免会照顾不到部分学生,为了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越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之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分成三层,A层次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B层次为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C层次为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为他们制定出不同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围绕所制定的目标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师要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对于加深扩展的内容,仅仅要求学优等生掌握即可,且绝不强求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分出三种目标。比如,对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某地理事物意义的记忆等不进行目标划分,而要求全体掌握,关于这些内容的案例分析,则进行分层要求,要求学优等生,要求他们能详略得当的分析,而学困生能依据课本大致分析,中等生要求能详尽分析。而对于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值线的判读等较难理解的知识,则均进行目标的细化。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仔细分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分析考试大纲,还要求教师真正认识到对任何事物的感知不同人都是不同的。

二、分层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施教的分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管是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兼顾所有学生。问题情境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下面,笔者以问题情境教学法为例,对课堂分层教学进行探究。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为他们精心设计适合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果问题太难,学生经过探究获取不了知识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问题,需要教师多下一番功夫。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需要经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要留给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只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快乐。通过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布置分层作业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布置作业非常重要。教师只有为学生布置好作业,才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在作业中,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必做作业,选做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B、C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第一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向高一层次的学生请教,在高一层次的学生帮助之下,完成更多的作业。通过分层作业的布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黄喜生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

第四篇:略谈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将全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去。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不高。因此,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基于此,针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分析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由于地理比较法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泛,且适用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比较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地理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原因

(一)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其中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将地理比较法运用其中,所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前景。不论是对于数字比较法来说,还是对特征比较来说,都为地理比较法提供了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地理比较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通过对比地球与其他星球之间的不同来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球的特点。而在学生学习“陆地与海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陆地气候、环境特征以及海洋气候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气候上的相关知识。由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因此,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应用的类型相对较多

对于比例比较法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数字与特点就可以进行比较的,而是拥有十分丰富的类型。且在地理比较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纵比法、借比法以及中心内容比较法等。在开展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也就可以实现高效的教学。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类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率也达到50%左右。其次,就是纵比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比较方法,以此来将重点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记忆。

(三)在理性地理知识中的运用

在高中分科教学中一直将地理划分到了文科类的科目中,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地理中存在着许多理科的内容,如地理数据等方面。而对于一些擅长学习文科性知识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方面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将地理比较法融入地理教学中,则可以带领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通过地理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理顺逻辑思维,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一)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地理比较法来说,最直接高效的应用方式就是进行数据比较法,尤其是涉及数据与计算等方面的内容时,数据比较法有着极大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经纬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挑选出一些重点的地理位置,并将其经纬度进行比对,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与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对比,并找出大致的范围,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实现特征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涉及一些需要进行背诵的知识,且在这些知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地理特征,但是学生想要完全记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入地理比较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在学习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时,由于内容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记忆。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气候带中的同一属性类型的内容罗列出来进行整理,同时针对其特征进行对比记忆,帮助学生找出原因,从而实现精准的记忆。

(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找出要点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地理比较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好地理教材,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好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21-123.

[2]庞海珠.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4):37.

作者:乔恩涛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地理教学浅谈比较法研究

【摘要】地理学科是高中教育活动中的一门基本课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完善,不少教师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体系,都在不断研究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比较法也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以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为浅谈对象,同时列举出部分具体应用举措。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

在当代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比较法应用的比较普遍,类型也多种多样,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强、应用明了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地理比较法指的是:教师引领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在某些关系或特征上,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可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加强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对于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图表比较法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直观形象的理解和学习地理概念,应充分借助图表的优势,合理运用各种图表实施比较教学法。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而且应用的日益普及,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图表比较法时,除运用教材中配备的各种图表之外,还需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图表,讲授相关的地理知识,与静态文本和图表相比更加形象生动,且不受限于教材,全方位的呈现出地理知识。

比如,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和气温降水图,让学生讨论水稻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那些?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与季风水田农业形成有什么关系?出示亚洲地形图,讨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什么地形类型?为什么?出示亚洲人口分布图讨论水稻种植业与人口分布的关系?通过对以上图表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亚洲形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影响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劳动力,以及水源、土壤和人们的种植经验与生活习惯等。认识到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和自给农业,并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概念比较法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对地理概念的注释和解释一般不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因对该概念理解不清,而产生知识混淆或认知错误现象,并且地理概念还比较多。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概念,可采用概念比较法,将两个或多个具有相似特点的概念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他们分析这些地理概念之间的异同点;或者在学习新概念时利用旧概念做引导,做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讲授《全球气候变化》时,由于在刚刚学习过“天气”这一地理概念,不少学生在学习“气候”时,虽然知道两者之间的存在意义有所不同,但是又难以真正将它们的概念区分开来。此时,教师可采用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具体城市为例,采用概念比较法进行知识讲解。比如:某日北京的气温是-5~3摄氏度,上海的气温是2~7摄氏度,这里指的是天气;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是10~12摄氏度,上海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是15~18摄氏度,这里指的是气候。通过对概念进行比较讲解,让学生知道天气是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则是长时间的天气变化。

三、高中地理教学同类比较法的应用

比较法有很多,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同类比较法指的是:教师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让学生采用固有的知识,从不同类型事物或地理现象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在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很多存在关联又有差异的现象,教师在应用比较法时,需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到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寻找同类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使其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从而强化对他们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气象灾害》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回顾《中国的地质灾害》课程内容,设计问题: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通过讨论和分析,可总结出:这两种灾害都能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业开采等。然后再提出问题: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分析两种灾害产生原因的差异,他们可以得出:气象灾害受气候影响较大;地质灾害的诱发动力大部分是天然的,也有人为的,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种灾害。

四、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比较法,不仅可巩固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和认识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将比较法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真正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舒心.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和小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7:66.

[3]许倩.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子(理论版),2016,06:36.

作者:宋红芳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摘要:1989年12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使环保工作正式被提上日程,并定位我国一项国策。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国家政策的领悟能力,并且环境与地理有密切关系,因此要通过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方法

一、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发,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人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只有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使公民具有环保意识,才能将环保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进行社会文明建设。

二、为何通过高中地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一)地理学科可提供大量环境知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其之间关系的学科,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因此,地理中包含很多环境知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超过一半标题与地理知识相关,例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涉入地理知识当中。所以在高中地理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培养学生的人口观、资源观与环境观,并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通过地理课堂的教育内容,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问题,并且可以认识到整个地球及全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让他们逐渐认识到毁林开荒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大气层及南北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并使他们认识到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地球的巨大影响。

(三)正确的高中地理教育可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阐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各种案例使学生深切认识到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形成环保意识,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投入环保行动之中。例如,教师可通过雾霾现象告诫学生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

三、挖掘地理教材,培养环保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地理教材为依据,综合各种实际问题,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智能教育方面。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篇幅讲解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些篇幅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为学生阐述不同环境问题的出现的原因、现状及解决方案等,使学生在心中形成一种了解问题的全面思维,并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问题的总结,全面揭示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经验与教学,并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二)道德教育方面。高中地理教材中讲述过能源问题,我们知道人类正在使用的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同时认识到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自然环境的任意破坏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甚至会危害整个人类社会,破坏整个地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明确学生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树立一种“保护环境者光荣,破坏环境者可耻”的道德荣辱观,通过正确的荣辱观约束学生保护环境,逐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行为教育方面。教师可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自然的优秀管理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节约人类共同的资源,收集废弃电池等具有污染性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自身的生活环境,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投入环保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自身行为的控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一)重视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利用一些不局限于课本的开放性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师德指导下,学生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亲自调查并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得出相应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得的结论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并共同讨论不同结论的合理性。目前,我们面对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并不唯一,这时允许学生结论的差异化,只要结论合理即可。这种开放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设计争议性话题,并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每个事物都有其多面性,它们对人类的发展可能有益,也可能具有潜在危害。同样,环境问题往往存在多面性,它的作用受到多种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同一个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以表现出不同存在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其也会有不同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争议性话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使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由此提高学生自身环保意识。

(三)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教师的理论教导,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并注意如下几点。

1.将地理知识与周围环境紧密关联。例如,在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分析影响当地环境问题的原因都有哪些,不同原因都会导致怎样的自然环境变化,会对人类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应尽量认清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做事,趋利避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结合参观访问,深化学生感触。例如,在学习完工业的“三废”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工业区进行考察,参观不同企业的废气、废水处理设备,了解不同企业的废物处理方法,在参观中学习相应环保技能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结合政府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环保动机,如退耕还林、工厂远迁等相应政策。总之,通过正确的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出具环保意识的优秀高中生,因此,教师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和多种不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面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以剑.化学地理与环境保护———化学地理发展的一些动向[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78(3).

[2]郝瑞宽.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2-13.

[3]许采君.地理教学中贯穿环保理念[J].教育:教学科研旬刊,2011(6):45.

作者:丁成功 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第七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探讨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区域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高中地理,知识点较为散乱,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微课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能够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提出部分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更加深奥、难懂,学的应用和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微课教学模式以视频为载体,时间一般为5至10分钟,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着重讲解,教学内容较少,针对性较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深受师生双方的青睐,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得以提升。

一、导入预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包含两大部分,即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知识点繁多、零碎,为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可在导入预习环节应用微课,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产生初步认识。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将需要预习的内容录入到微视频中,让学生先自主预习教材,然后再观看微视频,将各个知识点相互相连,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而且观看微视频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来讲解和巩固地理知识。

比如,在讲授《河流地貌的发育》时,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概念、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如果学生只阅读教材内容的话,对这些内容的认识比较浅显和模糊,难以形成一个系统化、完整性的地理知识结构。此时,教师可运用微课视频当作学生的预习内容,在视频中展示一些图片,让他们判断是河流侵蚀还是堆积地貌?使其认识到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然后导入正题,进行课堂教学。

二、解疑答难,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地理知识高中

地理教材中有多个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比较机械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整个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乏味,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被激发,教学效果一般。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可合理借助微课,运用视频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并将文字性内容转变为图片、视频或动画,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印象。特别是针对一些疑难性的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在微课视频中重点阐述某个重点知识,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解疑答难。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实践中,教学难点是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可在微课视频中制作一个水循环的flash动画,将教材中的水循环示意图转变为动画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学生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可认识到水循环的形式有海陆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循环;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有:河流补给是河水的来源、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时会相互补给等形式,进而理解自然界的水体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延伸拓展,帮助整体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之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在高一阶段学习的都是初级入门地理知识,比较简单,而在高二和高三阶段,地理知识进入难懂阶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理解记忆,并能够灵活应用。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拓展延伸,设计一些适当的问题,包括基本问题、重要问题、核心问题与发展问题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问题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满足整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做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作用。

在这里,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为例,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石家庄、郑州、株洲等,然后设计基本问题:铁路运输对城市布局变化的影响,即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之后,教师再在微视频中展示和讲解北京的商业网点分布情况,让学生分析问题: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包括密度、位置和发展等,适当提升问题难度,让领悟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发展性学习。至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反复观看微视频,一起究问题,真正理解交通运输线的发展、改变,会导致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变化和兴衰。

四、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教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微课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合理运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2014,12:107.

[2]程欣.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4,69:134.

[3]周慧.基于微课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3:93.

作者:胡军 单位:江西省乐平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