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单元教学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部分更适合采用单元教学法。本文从什么是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相比课时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以及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单元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进行了初浅探索,并以沪教版“生态环境治理”为例作具体说明。
〔关键词〕单元教学法高中地理生态环境
一、关于“单元教学法”
1.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美“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首先比利时的德克乐利提出教学整体化和兴趣中心原则,是单元教学的萌芽。之后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实用主义的单元教学,他的学生克伯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的理论。1920年该理论随杜威来华传入中国,并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193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莫里逊提出“单元教学法”,让学生在几天或一周时间内学习一项教材或解决一个问题,教学过程分为五步:探索-提示-自学-系统化-复述。该理论将儿童中心和教师中心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折衷,在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理解的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运用系统方法有机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进行连续课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单元学习,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2.单元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教学设计整体架构单元教学突出从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长期培养熏陶和体验积累,教学内容合理协调整体与部分、课内与课外、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
(2)教学内容异课同构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围绕单元主题采用类聚原则,集中呈现相关内容,异课同构,重点突破。有助于学生在比较异同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归类(即“同构”),同时关注不同内容各自的特色,突出共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
(3)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单元教学更注重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各课时之间前后关联,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坡度和阶梯,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由学习过渡到运用迁移。
(4)教学方法多样组合单元教学可以梯度选取教师精讲、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使教学处于一种有序和可控的状态,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地理单元教学的优势
新高考方案出台后,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讨论和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从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来看,首先“地理问题”以区域为载体,体现地域性;其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析、评价等综合能力解决问题,体现综合性。在“地理问题”教学中运用单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渗透地理学科地域性和综合性两大基本特性。首先,单元教学把地理问题归类,形成“单元”。其次,在每一个单元中,选择不同区域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既联系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又强调了区域独特性和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再次,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异课同构,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运用综合地理思维能力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基于教材,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单元”进行单元教学,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形成单元。笔者对沪教版高中地理拓展教材以单元教学进行整合,设计如下单元。表1沪教版高中地理拓展教材“单元”设计
2.立足整体,优化教学设计首先,从单元着眼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整合教学内容,以基于教材和源于生活为基本原则,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在“气象气候灾害”的教学中,对上海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会在刚经历连绵阴雨的梅雨带来涝灾之后,马上又经历伏旱带来的旱灾。教师若能跳出教材框架结合时事选材,呈现这一对矛盾,教学将是事半功倍。其次,根据学情、梯度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教学内容(资源跨区域调配、生态环境问题等),可以采用从教师精讲向学生自学过渡的方法,而对于学生比较熟悉或有一定基础的教学内容(气象气候灾害等),可以先学生自主探究,再教师归纳总结。再次,教学中突出“异课同构”,即通过“异课”多次运用分析同类问题的地理方法,在“同构”中落实方法,达成目标。
3.关注细节,夯实学生基础首先要重视学案设计,尤其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时,更要关注学案的细节,使学生在恰当的“支架”和提示下进行有法的自主学习。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课堂回答和学案作业的评价,提高评价的成效。既要对学生的优秀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又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回答的不当之处,帮助学生在不断勘误的过程中纠错,从而朝正确的地理分析方法和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方向迈进,提高地理学科能力。
4.把控全局,恰当处理课堂生成因为单元教学是围绕重点教学内容的连续课时教学,所以对教师紧扣单元核心、把控全局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特别在自主学习课时,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思维,又要尊重学生的不寻常观点,对其独特见解给予积极肯定,同时还不能偏离单元的教学主旨,恰当的处理课堂生成。
三、单元教学实施案例
1.基于课标,构想总体思路
“生态环境治理”是沪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拓展部分第三篇区域开发的一个专题。《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这部分的教学要求定为“学会阅读区域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开发条件,对某一区域开发方案进行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要求,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
(1)说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用条理清晰的地理语言表述观点。XUEKEJIAOYUXUE学科教与学91
(2)学习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各类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后果;根据区域背景分析造成各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养成关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习惯;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材选取三个案例,分别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图1是三个案例共同运用的分析方法,以此为线索,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如表2
2.循序渐进,实施单元教学
课时1:任务驱动,授以方法
单元教学的第1课时统领整个单元,是后续课时的样板,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法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具体任务为:
课前预习:阅读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的区域背景。
任务一: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任务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任务三:分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可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每个任务完成后师生交流评价,通过连续的任务将教学过程步步推进,最后完成课堂小结。
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是: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区域背景分析;②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③从原因入手,抓住主要原因提出治理措施。
课时2:学案导学,巩固方法本课时在单元教学中承上启下,教师在第一课时之后,布置自主学习作业:运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自主学习“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完成学案。课堂进行交流评价。
课时3:绘制导图,应用方法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课时是学生自我实践、反馈强化的过程。教师在第二课时后布置开放性作业:借鉴案例一、二,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进行梳理归纳。课堂上学生交流讲解,师生点评。
3.重视细节,关注课堂生成
(1)教师详细设计学案,从第一课时到第三课时逐步放手,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依托,又给学生创设了大胆表达见解的平台和机会。
(2)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回答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与指导。如在任务三的交流环节,学生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往往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分析此类问题的思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主因,所以主要从人为角度思考措施,一控制人口,二发展产业;但也不可忽视其自然原因,人类已经采取了许多综合防治措施将自然因素扬长避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从而总结。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是许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具体如何调整,学生往往只会泛泛而谈。此时同样需要教师点拔:分别从一、二、三产业入手,因地制宜,延长产业链。
参考文献:
1.黄金鑫.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8).
作者:曹嵘单位:上海市天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