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视报道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媒体环境的培养和塑造
(一)立足调查,拓宽选题视野
电视调查性报道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调查,调查过程的展示过程也就是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流程安排。在选题的决策阶段,一定要考虑到我们所选的这个选题是否还有进一步调查的空间,也就是要立足“调查”这个基准点。拓宽选题视野,指的是要将事关社会公众利益、有社会影响力的选题纳入选题考虑的范围之内。而选题范围的推广,不仅仅是要进一步平衡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之间的比例,不片面倾向于正面报道,也不一味地进行负面报道,更重要的是要将调查性报道的视野放宽。在选题上,还是应该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利益,要切中时弊,尖锐一点儿。好的调查性主题,还应该贴近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心声,站在社会改革的前沿。
(二)放宽电视报道准入,让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在竞争中成长
电视台引进收视率考核的目的就在于将媒体的经营管理纳入市场化经营的体系,让栏目面对市场,接受受众市场、广告市场的检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经营体制是适应中国媒介特色的一种改良的管理方式。在现在中国的媒介环境中,电视媒体还是一家独大的,并没有真正向市场开放,也就是说,中国的电视媒体在一定意义上并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竞争是亚竞争,更多的是栏目、频道之间的内部竞争。因为新闻资源某种程度上有采访上的限制,级别上的限制,行政上的限制,这样的话,中央电视台就相对处于非竞争状态。[2]长此以往,只会让媒体产生惰性,不利于媒体调查水平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调查性报道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媒体环境的问题,而在媒体环境的塑造和培养过程中,放宽市场准入,允许竞争对手的存在是迫切需要的一项举措。
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建构品牌节目
(一)树立起牢固而强烈的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意识是一个栏目实现品牌化和精英化的内在推动力,只有栏目的制片人、记者等人都在内心深处建立了牢固的品牌意识,他们对于节目的思考和整个调查行动才能以品牌栏目的高品质要求自身,才能给每一期节目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最终才能最大化地提升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品牌效应。
(二)将打造名记者作为栏目品牌运营核心内容
一个品牌栏目始终都离不开对于栏目的品牌规划,包括提升栏目的影响力、打造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电视调查性报道理念的深入发展,现在的调查性报道栏目都普遍倾向于建立以调查记者为中心的调查队伍,也就是确立记者中心制,将打造名记者作为栏目品牌运营的核心内容。从2003年开始,《新闻调查》就在制片人张洁的带领下,开始实行记者中心制。换言之,就是将《新闻调查》的主要调查、采访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记者和团队负责人要对选题和节目负责,而整个小组的人员搭配以及选题的确定,必须符合这名记者的特性。具体情况是,本团队在报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出镜记者的关注点和擅长的领域;选题最终要由出镜记者和团队负责人共同确认,然后再报制片人,之后再进入操作的程序。当然,整个节目的具体操作还是由编导贯穿始终,记者负责把握大致的走向。[4]这样既可以激励记者进一步发挥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主动性,也能够相对减轻编导的负担,有利于更好地对新闻事件的调查过程进行电视化的表现。
(三)突出鲜明个性,明确栏目本身的定位
2003年,《新闻调查》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方面是由于播出时间的改动,变更到每周六晚的21:30播出,这就意味着栏目与原有观众群的收视习惯错开,极有可能流失掉将近1000至2000万观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央视内部对于栏目的整合,推出了新闻频道,使得栏目与栏目之间的竞争白热化。竞争对手从三四个(《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等)变成11个,同一个选题可能有四五个栏目在同时进行操作,关键就在于哪个栏目能够提出更为吸引人的操作方案,能够拿到最独家的内幕。除此之外,对于《新闻调查》而言,与它同时段播出的更多是娱乐性的节目,竞争对手从新闻专题类栏目变为娱乐性节目,意味着《新闻调查》不仅要在新闻频道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还要与同时段的娱乐节目争夺观众的注意力,这个挑战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调查》提出栏目要利用45分钟的播出时长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带领观众共同探寻事实的真相,从而明确了栏目的定位,解决了栏目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并制定了栏目的竞争策略———以精良的常规报道为基础,以揭露内幕报道为发展方向。
本文作者:张秋丽作者单位:沧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