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解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赵氏孤儿人物形象解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解读

程婴这个角色前后矛盾,影片中一直强调他的目的仅仅是为妻儿报仇,他博得屠岸贾的信任,天天为其送药,早有下手的机会,但他却选择等待赵孤长大后让赵孤亲自替他儿子报仇。程婴把孤儿抚养长大的目的,也从“为贤良赵氏满门报仇冤”变为“让他替我儿子报仇”的个体化诉求。孤儿认贼作父20年后,在杀不杀屠岸贾的问题上内心充满了纠结,陈凯歌在谈到电影的制作过程时说:“拍此片就是为了关照个体,尊重个体生命。我不想为意识形态服务,我只想为人服务。如果说程婴会主动献出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杀屠岸贾也是意识形态。”

韩厥形象:与纪君祥的元杂剧相比有很大不同,他的形象多了一些猥琐,少了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让人觉得别扭。“韩厥的形象也有较大改变。在元杂剧中,韩厥刚直正义,为忠良之臣鸣不平,舍生取义。在电影中,韩厥却是贪生怕死,冷漠寡情:“我不是不想把孩子还给你,还给你我就是死路一条,”和塑造程婴形象的手法相同,电影《赵氏孤儿》使得义士的品格淡化,使英雄平民化,贴近大众。

赵盾赵朔的形象:骄横、傲慢,体现在细节上,如对待屠岸贾的态度。影片没有抓住重点,没有表现出在元杂剧中他们的忠良品质,让人印象不深。虽然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赵盾赵朔的镜头不多,但是本可以适当表现一下他们的品行,但影片重点表现了赵屠之间的矛盾。比如国君拿屠岸贾对庄姬的感情开玩笑,有戏谑之意,主要为了表现屠岸贾对赵朔的妒忌。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赵氏孤儿的复仇史,这种观念正是基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文化认同,复仇子报,复仇的重任一代代地传下去,最后杀掉仇人,虽然使复仇成为几代人的人生主题,不免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也不失为圆满的令人欣慰的结局,体现了中国悲剧结构是正义力量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最终战胜和消灭了邪恶势力,像愚公移山那样,在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前赴后继的斗争中实现的。如元杂剧《赵氏孤儿》中赵孤的父亲等为奸臣所害,义士们为救赵孤而牺牲,赵孤就肩负起为他们复仇的任务,期间的前赴后继的斗争在影片中也有诸多体现,如壮士护送赵盾逃亡,马车坏了,就用肩抗,那种场面揪心惨烈悲壮。但电影《赵氏孤儿》在改编过程中,没有保留元杂剧舍生取义的文化内核,使得一部英雄传奇变成了一部个人历史,淡化了悲剧的崇高感。但从另一角度考虑,这样的改编可能是导演基于对现代人的价值体系的考虑,因为程婴主动牺牲自己的孩子,是违反人类常理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是一样的。其次,程婴救了赵孤之后是把赵孤当作一个普通孩子来抚养,而不是让他成为复仇的工具。

电影《赵氏孤儿》营造了激烈的戏剧冲突,赵氏孤儿与屠岸贾由亲人变成仇人,给他们双方以及观众以巨大的情感冲击。影片中人物形象饱满,感情丰富,给人真实的感觉,但某些情节比较荒谬。影片试图以情动人,几个女性角色容易吸引观众,容易获得较高的票房收入,如程婴妻子对孩子的母子感情,海清很有母性的光辉;庄姬对孩子,对赵氏家族的感情;程婴对程勃的父子情;如屠岸贾救赵孤,赵孤救屠岸贾,体现十五年来朝夕相处的父子情;甚至屠岸贾对程婴的感情,细节如决斗时两人的眼中的泪水。(本文作者:刘敏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