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字电视交互技术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字电视交互技术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字电视交互技术管理

摘要: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不但具有广播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交互功能。从交互技术入手,具体论述了数字电视交互传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电视界面的特征,认为交互传输技术为数字电视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设计友好、高效、人性化的数字电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交互技术;数字电视;功能

1交互式数字电视的功能特点

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其最大优点在于其交互功能,即交互式数字电视或互动电视(ITV),它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新技术。

目前,数字电视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广播”和“交互”上,即可将数字电视分为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广播式数字电视主要提供传统意义上以电视频道为概念的数字电视,是以电视台的单向节目传送为基础的,用户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只能选择观看某个频道的节目,但是对于频道的具体内容、播出时间等是无法选择的。而交互式数字电视,由于采用互联网IP网络协议,用户可以主动发送请求,完成节目内容、节目时间的选择。这种交互式数字电视改变了以往用户只能被动接收的局面,用户可以主动点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真正满足每个用户娱乐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交互数字电视最迷人的功能就在于其互动功能:

1.1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VOD)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实现了按用户需要播放视音频节目的功能。目前,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主要有3种VOD客户端系统:

(1)NVOD:准点播电视,是指每个视频节目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发送有限个信息流供用户点播,用户发出点播请求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方能观看到点播的节目,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是几秒钟甚至几十分钟。目前,我国开通的数字电视基本上采用准视频点播,时间间隔为15~20分钟,可以随时调节,精彩的片段可以反复收看,还可以预先收看故事的结局。

(2)TVOD:真点播电视,每个用户各自占有一套节目,每个人都要得到及时响应,对存储在信息中心和电视台视频服务器中的节目可以随意控制。真正支持即点播放。

(3)IVOD:交互式点播电视,是指电视网络根据用户的点播指令,向用户提供单独的信息流,点播的视频节目可以对用户实现如同影碟机提供的功能。它较前两种方式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不仅支持即点即放,而且可让用户对视频流进行交互式控制,实现快进、暂停等控制。

1.2电子节目指南

电子节目指南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容易使用的、界面友好的、可以快速访问节目的方式,用户还可以通过该功能收看一个或多个频道,甚至所有频道上近期将要播放的节目。同时,EPG可提供分类功能,帮助用户浏览和选择各种类型的节目。

1.3宽带接入和电子邮件

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可以通过内置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方便地实现Internet接入功能,并可以提供以太网接口,用来连接PC。

1.4IP电话

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还可以实现IP电话功能。

1.5互动教室,电子游戏

互动电视的功能还不止这些,随着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和电视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电视机的功能日渐强大,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

2交互式数字电视的技术实现

2.1数字电视的交互传输实现过程

数字电视交互传输的典型形态就是交互电视。交互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集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于一身,可以视为“二合一”的新媒体形态,是电视广播与交互式技术的融合。

数字化的视频信号通过通信卫星、有线电视、光缆等多种宽带接入方式进入用户家庭的接收机,用户利用遥控器、红外遥控键盘等手段进行操作。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能上传有关要求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与模拟电视的单向传输相比,关键是多了一个信号回传通道。

数字电视信号和数据信息通过卫星、有线网络或地面传播采用的屋顶天线从广播机构发送到千家万户,家庭用机顶盒将接收的视频信号解码,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用户利用标准的电话或电缆线路与广播机构建立双向连接,借助数字电视界面向前端系统发出各种请求,通过系统的反馈完成视频点播、电视购物、游戏、Web冲浪和IP可视电话等。可见,和人-计算机的交互相比较,数字电视系统就好像是计算机和网络,在系统内部可以对视音频信号和数据进行存储、检索和浏览。交互电视采用一种不对称的双向传输网络,在业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间建立了两个信道,一个是广播信道,一个是交互信道,如图1所示:

由于用户和业务提供商是双向交互的,所以交互式数字机顶盒必须有对应的数据回传通道来实现用户数据上传,回传通道可以采用CABLE、ADSL和LAN等多种接入方式。

2.2交互式数字电视界面功能优势

(1)大屏幕化、平板化、高清晰度。

①大屏幕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CRT电视机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收看大尺寸、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需要,新一代电视产品的主力军——等离子(PDP)、液晶(LCD)和背投电视,则完全满足了这种需要。等离子电视具有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另外,视野开阔,观赏视角高160度,令视角只有40度左右的液晶显示屏望尘莫及。在支持高清晰数字电视信号方面,液晶电视可以说是最佳的数字电视收看设备,其高解像度优势可以很好地支持1080P格式的高清图像,将高清晰度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②平板化。有别于传统的CRT电视,由于液晶技术或等离子技术的运用,所以体积非常薄。屏幕越平,图像就越接近人类视觉的外观比率;就像人们可以向注意力集中点的旁边看得更远,而上下却不行。③高清晰度。模拟电视较低的分辨率严重限制了信息和图形用户界面显示细节的可用空间。目前,数字电视的清晰度可以达到DVD水平,可达到500线,需要中等分辨率的电视机配合显示。HDTV和标清电视相比,具有大约2倍于后者的水平和垂直亮度清晰度,图像像素是后者的4倍,同时更广阔的宽高比增加了更高的视觉信息。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晰度电视已经相当于35mm电影胶片的清晰度。

(2)信息的非线性展示,超文本链接。

数字电视的非线性、超文本方式对电视节目和增值服务信息的展示,使观众获得了除了互联网外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超文本是在屏幕上以点击的方式把一个文本集相互关联起来的动态参照系统。当点击屏幕上的一个超链接词或图标时,你就会被送到另一个超链接词或图标上去,接着你可以再点击那个超链接词或图标,它又会把你带到更远的地方。通过超文本链接,观众可以借助遥控器访问由节点、链接点或图标链接点组成的数据库,以文字、图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显示交互、动态界面。

(3)交互操作简单,控制灵活。

目前数字电视的操作方式沿用了传统模拟电视的操作方式,即一般通过按动遥控器按钮进行互动交流,所不同的是以前遥控的是电视机,而现在主要是遥控机顶盒;以前遥控器的使用频率低,而现在遥控器不但功能更多,而且使用频率更高。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是人的延伸。书是眼睛的延伸,电话、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的延伸。遥控器作为一种信号输入设备,的确延伸了人的手臂,将在数字电视和机顶盒上实现的功能在几米外即可轻松实现,极大地改善了电视机的易用性和方便性。对于伴随着遥控器长大的一代人来说,手持遥控器从一个频道换到另一个频道正是电视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之一。3交互式数字电视对受众的传播影响

美国著名的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媒介手段的更新不仅大大扩展了现代人的生存和思维空间,而且在满足传统媒介手段无法满足的人们求知欲望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受众的新的认知需求。随着遥控装置的发明、频道与栏目设置的多元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感觉值的日渐疲劳以及由此引起的心态的浮躁,人们已经很难完整地观看一个节目,这样,形式、内容、风格迥然相异的节目可以此起彼伏地交替出现在观者的面前。表1是数字化前后带宽、互动、技术等方面的特点比较:

近年来单向传播方式和受众被动接收,线性叙事方式和滞后的信息反馈不再能够满足观众交流的需要。当代的大众对口耳相传而又节奏缓慢的线性叙事已不再感兴趣,他们希望的是满足感官需要的,全部的感官沉浸于其中的叙事。电视的发展终于从计算机互联网非线性、超链接的文本展示和多媒体、多感官的即时交互体验中获得了灵感。可以说,受众需求催生了交互数字电视,互联网为交互数字电视提供了发展思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主动的信息探索者,并不是消极地等待着环境刺激而产生反应的被动个体。个体内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对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的行为、动作的产生以及言语活动等都受到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数字电视视听觉信息传达的意义在于促进传者和接受者的相互了解,而不仅仅是通过电视节目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姿态等单方面地传递各自的想法和感受。信息传播最终所期待的结果,就是必须在所传播的话题上产生共鸣,以此增进双方更深层次交流的愿望。

总之,电视传播的真正含义应当是传达者与用户通过交互信息传递的方式实现相互沟通,进而引起互动的行为,使双方都能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方一兵,范旭.界面与高校技术创新中的界面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1):68.

[2]陈月华.传播:从身体的界面到界面的身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3):25.

[3]龙跃,王穆坤,张素兵.国外交互数字电视标准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1-2):34.

[4]夏云映.数字电视与机顶盒[J].中国有线电视,200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