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奥斯卡奖全球化和多元化艺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世界的电影奖林林总总有几百种,而美国的电影奖数最多,大约上百种,既有权威机构(如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学院奖等,又有影评人协会(如全美评论委员会、全美影评人协会)颁发的各种影评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颁发的金球奖、主流媒体(如《时代》)评选的“年度最佳影片”,还有行业公会(如美国导演公会、电影演员公会)颁发的各种公会奖,更有与学院奖唱反调、评选烂片的“金酸莓奖”等等。其中最具规模、影响和权威的当推学院奖。该奖又称奥斯卡奖,创设70多年来,倍受全世界关注。现在,每年约有10亿人收看其由电视直播的颁奖典礼。
美国电影的“晴雨表”
每一届奥斯卡奖评选既是对上年度美国电影业绩的总结,并预示来年美国电影的趋向;又颇能显示出美国电影在社会思潮和大众趣味影响下艺术类型、流派、技巧的演变和技术的精进。
纵观奥斯卡奖的历史,它不啻是美国电影的“晴雨表”。每一届评选既是对上年度美国电影业绩的总结,并预示来年美国电影的趋向;又颇能显示出美国电影在社会思潮和大众趣味影响下艺术类型、流派、技巧的演变和技术的精进。特别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美国社会矛盾加剧,以暴露黑暗现象为主的“新好莱坞电影”不胫而走,其代表作《午夜牛郎》《法国贩毒网》《教父》《骗中骗》《飞越疯人院》等社会片、警匪片均登上了奥斯卡授奖台。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总体风格从浪漫主义演变为现实主义。进入80年代,美国家庭危机日趋严重,《克雷默夫妇》《普通人》《母女情深》等片切中时弊而捧得金像。此后美国经济持续景气,电影业日益繁荣,影片题材、类型、风格更加多样化,传记片《莫扎特》、怀旧片《走出非洲》、越战片《野战排》、励志片《雨人》、西部片《与狼共舞》、惊悚片《沉默的羔羊》、二战片《辛德勒的名单》、历史片《末代皇帝》等相继夺魁。90年代后期适逢世纪之交,一些奥斯卡奖最佳影片都缅怀、追溯昔日黄金岁月,如《阿甘正传》褒扬美国传统的价值观,《英国病人》等则把个人命运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此时美国电影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获9项奥斯卡奖的《泰坦尼克号》利用电脑特技,极其逼真地再现了20世纪初那场灭顶之灾。《角斗士》也借助电脑的合成和复制功能,让现代观众置身于古罗马的竞技场。然而好景不长,美国国内枪杀、乱伦、吸毒等肆虐,大制作让位于写实的小制作。《美国佳丽》《交易》等捧走多项奥斯卡奖。“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整个社会遭受到极大冲击,民众恐惧与逃避现实的心理在《哈利?波特》、《指环王》系列里找到了慰藉,魔幻电影大热,《指》第一集囊括13项奥斯卡奖提名,第二集又获得两座金像,第三集更是赢得大满贯,11项提名全部中鹄。去年第77届,奥斯卡的“反罗曼蒂克”(antiromantic,《纽约时报》语)定律又应验了:获7项提名、呈现美国社会阴暗面的《百万宝贝》居然击败了获11项提名、呈现美国黄金时代的《飞行家》。今年第78届正值后“9?11”时代,入围的政治性和争议性题材影片甚多。它们顺应了当今美国民众反思和反伊战的心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电影也渐趋全球化,如跨国企业购并电影公司,多国集合资金、技术和人员拍国际性题材,许多名导明星纷纷出走到他国拍戏等等。奥斯卡奖从第29届增设最佳外语片,到现在是越来越国际化了。首先,本来只是小奖的最佳外语片由于报名参赛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现已成为一项相当引人注目的重要奖,不亚于各大A级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其次,最佳外语片以外的各项奖、尤其是最佳影片等一些主要奖都已向非英语国家影片和影人开放。例如2000年,《卧虎藏龙》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奖提名,最后也中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摄影外加最佳外语片4项奖。好莱坞一直觊觎中国这个全球潜力最大的电影市场,近年来哥伦比亚等公司资助拍中国片,米拉麦克斯等公司为报名参赛的中国片造势,奥斯卡小金人更是多次邀请中国影人如成龙、周润发、章子怡等出任颁奖人。某种程度上说明奥斯卡奖也是电影全球化的“风向标”。
两极评价毁誉参半
“近20年来,奥斯卡奖越来越讲排场,砸金搞宣传。‘营销’活动升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有一样未变,亦即好莱坞一直处于‘涨潮’:摄制和营销成本不断上涨。而主流电影的质量持续下滑,投票人难以找出值得褒奖的影片。”
奥斯卡奖作为美国影坛的第一大奖,对于大多数电影人来说显然是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该奖在黄金时期誉大于毁,最极致的誉是曾4次荣获该奖的费德里科?费里尼,他说:“在电影的神话中,奥斯卡是至高无上的奖。”但随着各种弊端和评选内幕的暴露,对该奖则是毁大于誉。最极致的毁是马龙?白兰度,他称奥斯卡是“好莱坞体制工具”,1972年还拒领因《教父》获得的最佳男主角奖,这“标志着好莱坞的死亡”。
介绍奥斯卡奖的专著不少,有两本堪称对该奖评价最两极化。一本是经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授权和认可、由罗伯特?奥斯本编著的《奥斯卡七十年:学院奖正史》。另一本则是未经该学院授权和认可、由梅森?威利和达敏?波娜合著的《奥斯卡内幕:学院奖外史》。前一本是“献给学院奖的创建者”,援引许多得奖人的赞美之辞,大量照片由A.M.P.A.S.和各大电影公司提供,十分精美。后一本虽是平装本,但颁奖前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披露却赢得了美国媒体和理论界好评;著名电影理论家安?萨里斯称该书是“了解好莱坞过去60年你死我活争斗的十分有用的社会学和美学指南”。这部《外史》迄今已出到第5版。2002年由波娜独自写了《奥斯卡内幕2:学院奖新6年——1995至2000年外史》。波娜写道:“近20年来,奥斯卡奖越来越讲排场,砸金搞宣传。‘营销’活动升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有一样未变,亦即好莱坞一直处于‘涨潮’:摄制和营销成本不断上涨。而主流电影的质量持续下滑,投票人难以找出值得褒奖的影片。”这些都点到了好莱坞和奥斯卡的伤处,对那些过分迷恋好莱坞电影、过于崇拜奥斯卡金像的人来说也不失为清醒剂。
好莱坞不再一统天下
当代世界影坛不再是好莱坞一统天下,各国民族电影蓬勃兴起,已出现了“亚莱坞”(东亚)、“高莱坞”(法国)、“孟莱坞”(印度孟买)、“尼莱坞”(尼日利亚)等多极。世界电影的多元化,电影节和电影奖的多元化,使得我们没有必要对奥奖太当真。
既然奥斯卡奖是剖析美国电影发展轨迹的最佳切入点,其70多年的历史恰也是美国电影70多年发展的缩影,那么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或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奥奖的研究范围不限于奥斯卡奖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还应涉及其所包含的社会政治、文化时尚、商业营销等因素。每年颁奖典礼上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涉及社会政治的事件,主持人或一些颁奖人会乘机拿美国政府及其政策或国际大事开涮,会场外又有民权团体等举行示威,抗议堕胎、种族歧视等。近几届会场内外都发出一片反战之声。小金人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已深入全球各个角落,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通过电视实况直播向世界各国传播,这是不是法国人所指出的“文化侵略”?入围或中奖影片里人物的穿戴和星光大道上明星的穿戴,都会作为流行标志带出一股时尚热。像《断背山》和《艺伎回忆录》就将给今年春夏的国际时尚界带来粗犷、狂野的牛仔衫裤风和花朵织锦缎加腰带的和服风。还有,影片什么档期发行入围奥斯卡奖的机率更大?如何拉票才能胜出?须知,一旦获得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语片,票房就可以增加1200万——2000万美元,演员获奖的话,片酬也可增加300万——400万美元。难怪好莱坞各大公司都有一批专门搞“奥斯卡竞选”的高手。总之,对奥斯卡奖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艺术、社会、政治、文化、时尚、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对奥奖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奥斯卡奖“潜规则”即所谓的评选标准等研究。众所周知,奥斯卡奖常常爆出冷门,让权威预测者跌破眼镜。曾两次获奖的捷克裔名导米洛什?福尔曼说过:“学院奖是奇妙的游戏,不过你要是认真对待它,那就麻烦了。”该奖是由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5800多名具有投票资格的会员票选出来的。他们大都是富裕的白人,中老年为主,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比较保守,深信美国梦和美国价值观。经过70多年的投票已形成一系列不成文的“潜规则”。知名奥斯卡奖专家约翰?哈克尼斯在《学院奖手册》里就例举出以下几条:其一,在最佳影片上厚“大”薄“小”,亦即史诗片或具有史诗规模的影片夺魁最多,迄今77部最佳影片中就有21部属于此类型,它们都很长,平均为152——156分钟。另外,小金人偏爱正剧片。科幻片、惊悚片、动作片等都不受青睐;而得过最佳影片的喜剧片或音乐片内中定要有较多的“戏剧份量”。其二,在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上厚“重”薄“轻”,亦即凡饰身心残废者、精神变态者等“重型角色”的演员总是胜率大,像《雨人》的达?霍夫曼、《我的左脚》的丹?戴——刘易斯、《阿甘正传》的汤?汉克斯等以及《沉默的羔羊》的安?霍普金斯、《危情十日》的凯?贝茜等封帝封后皆因小金人厚“重”。反之,歌舞片巨星弗?亚斯泰、喜剧泰斗鲍?霍普从未捧过金像而终生遗憾。其三,饰真实的名人角色也容易得奖,例如《甘地》的本?金斯利、《莫扎特》的墨莱?亚伯拉罕等。其四,年纪越大越容易得奖,但这是安慰性质的,例如1982年一届4座表演奖得主都年过七十。另外,口音特别也是获奖一个要素。知名女记者珍妮?贝金格在一篇报道中还补充了以下几条:其一,偏见,好莱坞过去很歧视黑人而偏爱亲犹太人的演员。像伊?泰勒两次封后只因她在埃以战争中同情以色列。现在黑人得奖略多起来,但黄种人仍无一例,另外,“作者电影”的导演作者如希区柯克、奥?威尔斯等也遭冷落。其二,惊奇。如果转型得叫观众大吃一惊,像女星反串男角或相反,笑星改演正剧角色,风流小生转饰正义汉子等,也常常会得奖,例如《雷》的杰?福克斯、《铁面无私》的肖?康纳利等。其三,偏爱,“重型角色”范围扩大到自杀者、凶杀者、告密者、聋哑者、双重人格者、酒精中毒者、虐待儿童者等等,可见只有扮演性格复杂或心理忧郁的角色才有望得奖。至于最佳外语片,根据我多年的观察,评选标准似乎是厚“小”薄“大”,不青睐大片而青睐小片,亦即规模不宏大,但拍得很精致、内心戏十足、温馨有人情味的小品。
“金球奖是娱乐;奥斯卡奖是商业。”曾获奥斯卡奖最佳导演的著名影星兼导演沃伦?比蒂如是说。的确,奥斯卡奖的商业味十足,且不说每届颁奖典礼要耗资数千万美元,电视转播每30秒钟广告费高达百万美元,就连报名参加后要获提名,也必须投入巨资,在报上登大幅广告,给5798名投票人寄礼品和DVD,设宴款待他们等。一些小公司的小制作因无钱公关,落选是必然的。当年《大红灯笼高高挂》竞逐最佳外语片失败就是因为忽略了造势与公关。
许多国家和地区把获奥斯卡奖作为进军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北美的跳板。要获奥斯卡奖,首先要了解奥斯卡奖的评选标准。否则,再砸巨金拍大片,再造势炒作,也会误打乱撞而败北。万一不成,也应该像福尔曼所说的“别当真”,因为奥斯卡奖毕竟是美国的电影奖,它有美国文化的意涵,而投票人又有美国文化的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指出,奥奖是美国对其他民族的一种“文化侵略”。近几年美国银幕上掀起的“东方热”,其实仍然是原先的东方主义,以猎取东方奇异、神秘的东西为乐。现在这个“东方”主要是指日本。好莱坞正是在对日本文化的浓厚兴趣下拍了《艺伎回忆录》。该片以好莱坞的思维模式把三种不同的文化硬凑在一起,结果在日本也招来了批评声,难怪只得了6项奥斯卡小奖提名。
当代世界影坛不再是好莱坞一统天下,各国民族电影蓬勃兴起,已出现了“亚莱坞”(东亚)、“高莱坞”(法国)、“孟莱坞”(印度孟买)、“尼莱坞”(尼日利亚)等多极。世界电影的多元化,电影节和电影奖的多元化,使得我们没有必要对奥奖太当真。电影虽说是一种可比的国际艺术,但只有“民族”的才能是“国际”的。而“民族”的随时展也获有新的涵义。当代中国民族电影应该无愧于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