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分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分析论文

没有大牌的明星,没有大牌的导演,更没有大肆地宣传,就在去年六月,一部低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上映,在国内影视圈里掀起了一股低成本电影热潮。在上档短短的几周内,以300万的投资竟换来了2300万的票房,毫无疑问成为了当时的票房黑马。《疯狂的石头》的火速窜红,不禁使我们引起对当前本土的低成本电影市场的关注与再度思考和探讨。

一、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市场综述

(一)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的界定

何谓低成本电影?

低成本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指相对于高成本电影而言,其制作投资成本比较低的电影作品。

而究竟在多少资金投资范围内可以算作低成本呢?低成本和高成本的界限在哪里呢?

1.海外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的界定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能对低成本电影的具体投资规模作出界定。但是根据2004年冬季,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西部电影展销会上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起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平均制作成本——包括电影本体制作费用以及宣传与衍生费用——已经达到了1.03亿之高。当这样的巨额数目成为了一个标准数目的时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5000万美元级别的制作,在美国电影界也已经步入了低成本的行列。而综合国际市场分析来看,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已经成为主流商业电影投资的下限。如此定论,那么在国际主流电影市场上,低于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电影制作成本,一般就能称之为低成本电影。

近年来,随着大成本大制作的影片泛滥电影界的同时,低成本高回报的低成本电影的数量也在疯狂的增长。

在2003到2004年,由索菲娅•科波拉自编自导的低成本影片《迷失东京》(《Lostintranslation》2004)不仅获得了2004年度奥斯卡金像奖所颁发的最佳剧本奖,更是在有独立电影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独立精神奖”○1的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题材,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四项大奖,此外还在当年美国影评人协会等一些国际电影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多个奖项及提名。《迷失东京》以不到400万美元的超低成本投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超过一亿两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一部《迷失东京》的名利双收,成就的不只是索菲娅•科波拉,它让沉迷于用金钱堆积作品的投资者、制作人看到了低成本电影在艺术上和商业上的巨大潜力,更让全世界电影人都看到了低成本电影给这个业界带来的无限的可能性。

在《迷失东京》走俏全球之前的那个1999年,美国独立电影人以不足百万美元的微型成本制作的《女巫布莱尔》,博取了2.48亿美元的超高票房,堪称电影界投入产出比的巅峰。

在商业上,有如此骄人成绩的低成本电影并不只《女巫布莱尔》一部。2004年上映的由年仅27岁的华裔导演自编自导的《电锯惊魂》,也同样以100万美元的惊人低成本,博得了超过六千万美元的票房,加上DVD出版的总收入超过了一点二亿美元。

2006年华人导演李安,以1400万美元所制作的《断臂山》,却在包括奥斯卡、威尼斯在内的几乎所有电影人的奖项中,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关键奖项,而九千七百多万美元的票房总数,真正令李安名副其实地获得了理想的名利双收。

如此的低成本高收益成功的案例,在近年来的确不胜枚举。《美国派》,《撞车》,《卡波特》等一批耳熟能详,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其实都是不足1500万甚至1000万美元的低成本作品。

2.本土低成本电影成本规模的界定

相比较于国际电影市场的情况而言,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投资规模要小得多。目前国产电影的最高投资就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3.4亿元的投资额,折算成美元也就是四千万美元的标准,其实还不及好莱坞平均制作成本的一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因此,中国的低成本电影投资规模是十分之低的。

与国际电影市场一样,并没有一个权威人士或者机构,可以明确界定中国低成本电影的投资规模。

笔者根据云飞扬先生在《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调查》一文中,就中国低成本电影投资的界定,分别对伍士贤,王光利,阿甘,张一白,陆学长,张江南和刘浩等一批中国新生代导演所作的提问,从中得到的答案是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投资规模一般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中国低成本电影的巅峰之作,就是去年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该片以289万元的制作成本,获得了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投入产出比高达700%,是中国低成本电影的最高纪录。

而受档期及每年中国电影上线数量的限制,在中国,真正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实在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仅有《疯狂的石头》一部。

二、国外成功低成本电影的模式探索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这句对白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能套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成功的低成本电影总是相似的”。下面,我们就通过量化的各个资料来研究它们的共性,探索成功低成本电影的理想模式。

经过笔者研究,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必须具备的要点有以下三点。

(一)主创班底的配置——编导合一和导演的绝对权力

以这四部低成本电影为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列出的这四部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同一个人。尽管这并不代表所有成功的低成本电影都是这样一种编导合一的模式,但不可否认,在成功低成本电影中,编导合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去年荣获金狮奖的《三峡好人》的编剧和导演也同样都是贾章柯本人。

这样一种共性的存在是值得我们去进行思考的。当编剧和导演都是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有弊端,但是当一拨人手头只有很少资金的时候,编导合一无疑为他们节省了更多的制作时间,免除了因为编剧和导演在意见上产生分歧而延误拍摄的进度,从而使制作成本明显降低。

继续从成本问题上分析,编导合一的做法可以比编导分离少支付一些费用,但不至于使“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主创者有很大意见,因为他仍然可以获得比只担任导演或者编剧更多的报酬。

从电影质量上来考虑,由于低成本电影需要最大程度压缩制作时间来降低制作成本,这留给导演和编剧对电影本身思考的时间十分紧迫,每一个细节上不管最终是谁让步,最后的电影通常都会是妥协的产物。很难想象一部没有自己明确风格的妥协之作会有谁为它掏腰包。

出于成本的考虑,编剧很多时候不得不舍弃些什么,丢掉些什么,以适应导演及制片人的要求。如果编导可以合一的话,导演在进行编剧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可以预见的因素考虑在内,而就算拍摄时需要有所改动,导演自身也可以比编导分离时更能迅速地做出决定,而不至于破坏电影的整体风格。在紧迫的时间里,编导合一的制作模式可能会令影片获得更高的质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编导合一。因为一些优秀导演本身并不擅长编剧,也没有时间进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编剧工作。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让编导分离的制作班底要具备一些编导合一的优点,才能最终保证影片的成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那就需要将权利放给导演,让导演拥有绝对权利,并且不能让强势的编剧破坏这种绝对权利从而影响进度和质量。当导演拥有绝对权利的时候,情况将和编导合一的低成本电影就几乎相同了,电影结构就会相对完整并强烈的带有导演的个人风格。

可见,编导合一强调的就是导演的绝对权利,拥有绝对权利的导演如果足够优秀,将是低成本电影成功的保障。

(二)特立独行的主题选择——对大片题材的绝对回避

好莱坞大片最热衷的主题分别是玄幻,灾难,史诗,战争等四大主题。超过80%的好莱坞高成本影片都属于这四大主题。而这四大主题的影片往往需要依赖高科技绘图技术来渲染影片的气氛。

而成功低成本电影的主题一般在这四大题材之外,主要涉及的主体一般有:文艺情感——如《迷失东京》,《断臂山》;轻松的生活喜剧——如《美国派》系列,《疯狂的石头》;另类的惊悚片——《女巫布莱尔》,《电锯惊魂》等三大类型。

当然,这些成功的低成本影片也并不是这三大类型中真正的典型,只是他们从头到尾散发着一种或叛逆或另类的气息。

《迷失东京》讲述了一段演艺人的心灵故事;《断臂山》干脆让两个牛仔爱的刻骨铭心;《美国派》触及的是青春期孩子赤裸裸的性渴望;《疯狂的石头》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思路,抛弃沉重与教条,充斥着轻松或搞笑;《女巫布莱尔》使用了低端的DV,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恐怖片,当然这样的拍法也许是资金所困不得以而为之;《电锯惊魂》故事从开头讲到结尾,两位可怜的主角仍然没有走出过那间不超过15个平方米的浴室。

主题上,内容上,这些成功的低成本电影一般另类的十分彻底,与大片题材内容绝对回避,给好奇的观众一种前所未见的心理感觉与感官体验。

(三)观众群体的定位——核心电影观众带动普通电影消费者

相对于好莱坞大片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宣传费用,低成本电影的宣传费用相当的有限。所以,和大片通过电视、刊物、平面媒体、广播、网络立体轰炸式的宣传费用相比较,低成本电影需要制定出更准确更行之有效的宣传战略,有的放矢,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并没有找到具体的大片与低成本电影的观众群体分类报告。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成功低成本电影的目标观众群体比大投资的电影更小或更明确。

通过美国的MPAA○2制定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标准”,我们就可以看出好莱坞大片与低成本电影的观众群体区别了。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共有如下几个级别:

•G级:(GENERALAUDIENCESAllages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GUIDANCESUGGESTEDSomematerialmaynotbesuitableforchildren.)普通级,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STRONGLYCAUTIONEDSomematerialmaybeinappropriateforchildrenunder13.)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避吸毒镜头和脏话镜头;

(RESTRICTEDUnder17requiresaccompanyingparentoradult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NOONE17ANDUNDER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NROR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XOR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众影院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在全美国上映的所有电影都会有MPAA的电影分级标识。现在,我们就来比较几部好莱坞大片与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分级情况。

从以上的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好莱坞大片的分级一般情况下都会选在PG-13级别,这个级别是一个准老少皆宜级别,比起PG级别的电影拥有更深刻的含义和对成年人的吸引力,比起R级别的电影则多一大批未成年观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批十三岁不到,刚开始懂事的孩子恰恰是对电影需求量极大的群体,当他们想进入电影院看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不得不带上他们的父母以辅导观看,这样一来获得的票房与社会影响力是成倍的。关于电影的各种信息,很快就会通过孩子和陪伴孩子看电影的父母迅速地在各自的生活圈子中传播开来。

PG-13是大片比较理想的一个分级,可以从这个分级看出所谓大片所针对的人群是所有

而这些成功的知名低成本电影的级别却几乎都是R级的。分级上的不同就可以看出这些电影的宣传方式渠道就注定和PG-13的大片大相径庭。PG-13的级别中,很多孩子们可以获得电影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电视广告,而这些巨额制作的电影也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他们的大规模宣传费用。R级别的电影放弃了这些消息渠道,相对简单的孩子们,把一切的宣传精力放在了这些R级别的电影观众群上。

R级别的电影面向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和成人,内容比较成人化,刻画的精神世界也比PG-13的复杂,而R级的电影本身的限制级别也给了好奇心极强的青春期孩子极大的吸引力。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青春期少年会通过自己经常看的时尚杂志报刊,或者在帅气十足的流行网站上看到这些电影酷酷的广告,然后他们会告诉自己:是的,这就是属于你的电影。

这些低成本电影通过这些特别渠道将自己的宣传信息准确而有效地传达到他们的目标受众群,想看这些电影的人也能自己主动的找到他们想看的电影以及丰富的相关信息。

成功低成本之所以R级别,有一个原因和主题回避类似。如果和大成本大制作电影的制作一样定位在PG-13或者PG甚至是G,表面上是扩大了用户群的年龄层面,但其实由于宣传和制作上成本上的限制,低成本影片难以和同样PG-13的大成本电影争夺市场空间,而相似的内容之中观众显然更愿意把钱花在质量上更有保证的大成本影片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过NC-17甚至更高的分级则对电影的宣传和成本极为不利,成功低成本电影的题材也很少也没什么必要触及这些严重限制的内容。

R级别也和本身的题材内容有关系,恐怖、性、同性恋、社会的黑暗面充斥于R级别的影片中。这些题材拥有着自己比较固定的一部分电影受众,他们会观看大部分的这类电影。如果电影可以收到这些核心电影受众者的肯定,这些电影在同类型影片中立即得到地位上的升华,这将对非核心电影观众群体造成严重的观看导向上的影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非核心电影观众会在选择这些题材电影的时候将核心观众的良性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他们最终的选择。

R级别的电影是一个成功低成本电影比较适合的分级,目标受众面的定位可以被明确抓住,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方针。R级片的题材种类决定他们从开始就拥有一批固定的核心受众,这些人保证了低成本电影的基本票房收入,也担负着低成本电影更多的宣传任务。

能否抓住核心电影观众的信任,将最终决定了这些R级电影的成败。将制作导向,宣传重点放在对这些核心观众的“捕捉”上,可以让电影的制作宣传工作显得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工作更加的有效率。

在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上亿美元的大片都难以在残酷的票房战争中保证自己的收益,低成本小投入、没有大规模商业宣传的低成本电影显然在票房战争的一开始就处于了不利的地位。要想在大片无处不在的全方位立体轰炸式的宣传攻势间突围,避其锋芒,出奇不意,不与大片进行正面交锋,另辟蹊径显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三、初探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的发展之路

中国电影市场与海外电影市场不同,它十分年轻并且还不成熟,也没有很成熟的一批核心电影观众。对于中国的低成本电影,在这里归纳的三条成功必须法则并不足够。还需要依照中国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成功模式。

中国由于自己电影市场的特殊性,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并不多。由于档期和院线限原因,很多低成本电影不能公映。

(一)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对于成功的定义

国产低成本电影,成功定义有两种——商业成功,艺术成功。

所谓商业成功就是影片创造了巨大收入,如《疯狂的石头》。艺术成功则是指获得国外各类权威电影奖项,如《三峡好人》、《孔雀》。简单的说来,一个是名,一个是利,可惜的是名利双收的低成本电影一部也没有。

《疯狂的石头》成功的因素已经被千万人分析了千万次。现在,就从我自己归纳的好莱坞成功低成本电影法则上来分析一下《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原因。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地域性很强的喜剧片。依照分级来看应当是在PG-13和R级之间,更接近于R级,简单轻松的猫捉老鼠般的剧情浅显易懂,老少咸宜,但是其中太多成人化的对白,隐晦的性暗示和未成年的孩子无法看懂的概念,使得影片让太小的小孩看不懂,大人看得乐哈哈,又让人把这部电影和R级联系起来。

青春期的孩子和成人是《疯狂的石头》的主要受众。这个受众的决定了这部电影在年轻人中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

《疯狂的石头》的题材同样不属于战争、玄幻、史诗、灾难四个大片主要题材。当然国产电影本身也很少涉及这方面题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值得一提的是,《疯狂的石头》这样的诙谐幽默题材在国产电影中也不多见,这么多年来除了冯小刚以外很少有相关题材。可以说《疯狂的石头》是中国国产低成本电影成功的典型,也符合了我对国外低成本电影分析出的一些成功规律。

而《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虽然获得了国际上极高的艺术肯定,但在国内市场却无人问津。伍仕贤的《独自等待》、《车四十四》虽然也将国内外的不少奖项都收入囊中,但最终却还没能创下票房新高。但这对这些导演而言,获得奖项也许已经达成了他们既定的目标,既然明知没有好的办法挽救票房,全身心的为得奖而拍片,以奖金和赞助,以及音像制品仅有的收入扯平填补赤字,并依靠自己的名望来为下一部影片拉得更多的赞助。可以说,对国产低成本电影而言,获奖也是一个成就电影制作团体的途径。

(二)浅析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的成败原因

国产低成本电影鲜有成功之作,其原因诸多,分析出的原因如下:

1.题材的局限性

国产低成本影片的题材范围本身比较狭隘也是影响观众对这些电影兴趣的原因。与国外成功低成本电影的内容题材、背景的强烈风格化、个性化相悖,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故事内容、时代背景、题材上都出其的相似,也与一些国产的大制作有重复,依照笔者对于国外低成本电影的题材回避问题的论述上的观点看来,当低成本电影的题材与内容与大成本电影相似的时候,观众的天平就很容易倾向于质量更有保障的大制作电影。这也是我国国产低成本电影鲜有成功之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2.档期的限制

国内外大片对各院线黄金档期的长期霸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电影消费者群体,使得低成本电影的市场空间越发狭隘。像《独自等待》等这样一大批独立制片的低成本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应该在于没有合适的档期。尽管《独自等待》参加了的东京电影节,但是终究没有在国内正式发行上映。在国内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

国内的电影院在数量上和人均数量上都不能与美国相提评论,所以档期对于电影本身极为重要。然而这点档期却要长期被一些国内外大片占据,低成本电影举步维艰。就连夺得了金狮奖的《三峡好人》都没有能够在档期上挤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导致票房惨淡,可见其他低成本电影档期上的生存空间有多狭隘。

3.盗版市场的泛滥

相对于30块钱的票价,也许对大部分国人而言,四五块钱的盗版DVD或者网上免费的电影下载更能令他们接受。

对已经被盗版惯坏的观众来说,电影票的价格无疑是昂贵的,在他们眼里,一部电影也就值3块钱,但是还不如一张可以永久珍藏的盗版DVD。

盗版破坏的不只是电影发行商的利益。盗版电影消费者因为这些盗版音像制品的廉价,观看了大量的国内外电影,口味也自然格外的刁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没有太多亮点的电影根本没有办法打动他们的心,他们甚至连低成本电影的盗版都懒得买,更何况动辄几十块的正版碟。

如果不能加强对盗版音像制品的监管,对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低成本电影无疑是毁灭性的,他断绝了不能上档期的低成本电影最后的收入来源,对上了档期的低成本电影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4.观众群体的不成熟

严格来说,中国人并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近年来也没有形成这样的一种氛围。电影人群的数量比较少,而中国电影院的数量和分布也很不均匀,难以培养起成熟的电影观众。国产电影很多时候甚至是靠着明星效应——依靠电影中明星的支持者——来勉强度日,已经少有痴迷于电影本身的铁杆核心电影迷。超级秘书网

过于萧条的电影市场,稀落的电影观众人群,让电影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而国产低成本电影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围的难度则更高。中国观众一年就看几次电影,还都面临着被大片所占据的局面。

如果没有成熟的大量的电影观众群体,国产低成本电影的成功之路还很漫长。

(三)阻碍中国本土低成本电影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1.放开剧本收集思路,政策扶植青年导演

从《电锯惊魂》、《女巫布莱尔》的成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青年导演的才华横溢。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这些从小受着先进电影环境熏陶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老一代导演所不具备的时代嗅觉,对于热爱电影、热衷尝试新鲜事物的核心电影爱好者而言,这些新一代的青年导演,更适合他们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需要。

《电锯惊魂》的剧本是由年轻的詹姆斯,直接寄到了好莱坞受到了格里哥•霍夫曼的重视,而最终采纳了患有精神病的詹姆斯•温的剧本,并且注资100万美元与TWISTEDPICTURES制片公司合作完成了这部电影,连这部电影最终的导演一职也交给了詹姆斯•温本人来完成。

事实证明格里哥•霍夫曼的眼光没有丝毫问题,《电锯惊魂》以100万美元的票房,最终换来了1亿美元的票房和上千万的DVD销售收入,引来无数观众的好评。对詹姆斯•温而言,这也许是上天对他不懈努力的回报。但就格里哥•霍夫曼来说,他只是用自己的一点点支持,扶起了一个新一代的高票房导演。

然而,在中国本土千万编剧者看来,这一切可能只是天方夜谭。

詹姆斯•温刚从大学毕业,28岁,患有精神病,没有正式的电影摄制经验。这样的履历,在中国,要让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们审批通过他的剧本,其本身就是一个概率很小的事件,而经采纳后还拨钱下来由他本人亲自执导,则概率更小,若将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其概率近似于零。

改变剧本的搜集渠道,加大对青年导演的扶持力度,是产生优秀低成本电影的必要条件。同时,改进对编剧的培养方式方法也是需要的辅助手段。去除传统的地位定式,研究适应新时代新潮流的引导手段,才不至于让《电锯惊魂》这样极具创意性的剧本被一个个扼杀在这些编剧的学习过程中。

2.加大中小型电影院建设力度,增加院线同档期的影片

中国本土电影院建设数量不多,43万人才能分享一个电影院,与美国的4000分享一个电影院相去甚远,而且这些影院大都集中在中大型城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在大型城市中电影院以大型的影城为主,中小电影院的建设十分落后。在同一档期内上映的电影十分有限,大大限制了低成本电影的票房生存的空间。

《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国内票房不佳,但是客观上国内很多对这部电影有兴趣的观众却不知何处能看到这部电影。档期间的拥挤,电影院数量上的不足,最终导致低成本电影,只能被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挤在影院之外。

加强电影院的建设,尤其是中小型电影院,以低价位、小厅式的观赏方式,更适合低成本电影本身,给予了低成本电影足够的票房生存空间,并有利于看电影习惯的普及。

3.全面抵制盗版,正版高质低价

抵制盗版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不得不在这里再次提出这个话题。对于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上映的低成本电影而言,DVD、VCD等音像制品的发行是他们收回成本赢取利润的一个主要渠道。

然而,抵制盗版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话题,所以,我认为,主动的降低正版价格,提高正版质量,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

劣质正版和优质盗版在市场上同时存在着,在DVD市场这个现象尤为严重,正版的DVD有时候连一个像样的说明书都没有,16:9的模式○3往往不被支持,配音语言少,字幕质量差,这样的问题在国产电影的正版DVD中尤为严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也许是发行商迫于盗版的压力不得不压低成本来提高自己的利润以保证自己的收入。但是这样的正版往往会令一些原本支持正版的人都感到失望,而去购买价格更便宜而质量更好的盗版商品。盗版DVD质量差其实是常年以来的一个误区,国产电影DVD的发行制品往往要比盗版更寒酸,而价格要高出数十倍。

要抵制盗版,首先就要提高正版商品的质量并且降低价格,对消费者健康消费习惯的培养,可以良性引导整个市场的发展,这些比起厂商面前的蝇头小利显然要更为重要。

4.群策群力,做大做好电影市场

相对于前面档期、盗版等问题,扩大电影市场,培养成熟核心电影观众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国际上,电影市场本身也被来自以电子游戏为首的其他娱乐活动所侵蚀。电影已经不是现代人娱乐消费的唯一选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何让慢慢流失的电影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电影人都关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需要中国本土电影人进行深入思考,毕竟,这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争夺,并不是改良电影剧情,制作模式,加强后备人才教育就能完成的。这需要电影业内人之间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加上政策上对于电影行业的规范管理,最终才有可能让流失的观众回到久违的电影院。进而培养出成熟的电影观众群体和能成为电影支柱的核心电影观众群体。

四、结语——对中国低成本电影的展望

通过分析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模式、条件,以及对中国本土范围内低成本电影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低成本电影所需要具备的硬性指标并不十分繁杂,但是要达到这些指标,去除这些障碍,我们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对于国外的标准而言,中国本土绝大部分电影都应该归为低成本电影,探寻国际上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模式对于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也有一定实际意义。

笔者虽然在此找出了一些规律,提出了一些意见,但是国产本土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最终还是需要我们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努力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对中国低成本电影而言,《疯狂的石头》必然是成功的开端,还会有无数优秀之作陆续出现在观众眼前。而对中国电影本身,抓住了国际低成本电影的成功模式和规律,或许就把握住了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注释:

○1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SpiritAwards)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一般每年的三月底举行。

○2“TheMotionPictureAssociationofAmerica”即“美国电影协会”。

○3一些电影本身是16:9的画面比例,为了迁就大部分家庭中的4:3的传统电视机,而使画面上下都是黑幕从而在屏幕中完全容纳宽屏画面。一些制作粗糙的DVD却没有对应16:9宽屏电视机的设定,使得画面严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