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草根艺术创作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草根艺术创作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草根艺术创作思路

一、中国影视剧创作的现状分析

中国影视剧创作已经有106年的历史,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拓宽,在思想内涵上不断升华,数量上不断增加,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可以无可争辩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影视剧的时代。但是在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题材选择方面

尽管今天的影视剧创作题材广泛,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对票房和收视率的重视,导致了很多无票房或无收视率题材的剧作无法公映或播放。而现在公映和播放的影视剧题材趋同化和“跟风”现象严重。

(二)内容选择和内涵表达方面

在影视剧内容选择方面,影视剧应该描写大众的社会生活,反映大众的生活状态和道德风貌。而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却偏离这种艺术创作的规律。以致出现了某些影视剧刮起“大片风”“豪华风”“滥情风”。在内涵表达方面则比较直露,编剧们没有把精雕细刻的镜头对准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创作沃土,没有去反映改革开放变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却偏偏热衷于用镜头呈现极少数远离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大款”们。在剧作中反复出现高级宾馆、豪华宴席、私人别墅等类似于西方贵族生活的环境。用镜头讲述“婚外情”“多角恋”,这种做法不但与时代主旋律极不相称,而且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最终的结果是既污染了社会空气,又败坏了观众的审美趣味。

二、草根艺术热的原因

伴随着影视剧创作中的题材雷同、内容空洞、缺乏内涵等现象的出现,人们已经对“大片热”“宫廷热”“帝王热”“豪华风”“滥情风”“婚外恋”“多角恋”等审美疲劳并产生了厌倦。而原生态的草根艺术让人们眼前一亮,迅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并掀起了争相观看草根艺术的热潮。从去年流行网络并走进“春晚”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到今年在网络上大放异彩的刘大成和朱之文我们可见一斑。诞生于底层的草根艺术为什么有如此之魅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填补了观众的审美空白

草根艺术的对立形态是庙堂艺术,而如今影视剧的庙堂艺术殿堂里阳春白雪的作品太少,有几部出现,紧随其后的“跟风”现象也会把人们的审美强化,最终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影视剧的题材单一、形式浮华、内容空洞、姿态傲慢、台词滥用、误导观众,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所厌恶。加之现在的影视剧为了票房和收视率,滥用明星,殊不知明星的光环也是有限的,有的甚至为了名利在幕前和幕后制造各种明星的新闻或绯闻。而我们草根艺术则具有最原始的形态,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强大的明星参与,但却能焕发人们的原始生命力,唤起观众对真、善、美的思考。流行网络的旭日阳刚组合,仅仅靠两个大学生为其拍摄的一段DV而风行网络,走上荧屏。就其拍摄DV的技术水平而言,与我们的影视剧的摄像师来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就歌词的选择而言也没有创新,只是翻唱了汪峰的歌曲而已。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翻唱正好契合农民工现实的生存状态,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心,满足了人们渴望已久的心理期待,填补了观众的审美空白。

(二)草根艺术背后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草根艺术来源于社会基层,是由人民大众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重在表现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草根艺术的创作者们往往带着泥土的气息或都市的尘嚣,透着草根们劳作的汗味,表现他们生存的疲惫。他们没穿过漂亮的晚礼服,更不懂品尝国外红酒的滋味。但是他们经历过人世的沧桑,享受过温暖的阳光,经受过烈日的曝晒,他们更懂得生活的滋味。而这种滋味正是广大劳动者们所体会过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加以艺术化。草根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中正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这种生活的韵味。因而草根艺术的创作者们才是人民精神的代表者。在人们满足了猎艳猎奇的心理之后,必将带着更大的热情去拥抱属于自己阶层的艺术———草根艺术。在这种情况下草根艺术热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

三、草根艺术热视域下影视剧本创作的策略

草根艺术的流行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观我们的庙堂艺术,草根艺术热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创作启示。我们的影视剧本创作者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草根艺术流行的原因来重新审视自己,以便创作出更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要提高我们影视剧本的创作质量,以下策略将带给我们有益的借鉴。

(一)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创作适合观众的精品

在商品经济时代消费者是上帝。影视艺术的本性是其商业性,无论是电影也好电视也罢,从产生之初就带有商品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必然要追求票房和收视率。要想获得好的票房和高收视率,就必须研究观众。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研究观众的喜好,只有这样,剧作者们才能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作品,观众才可能掏钱去影院或者打开电视选择你的作品来欣赏。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影视艺术的分野造成了无论你的作品多么精彩,也不可能把所用的观众都拉到影院或选择播放你作品的频道。造成观众分化的原因很多,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因素,有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有现在影视作品的丰富使我们的作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观众的选择空间空前丰富的原因等。我们知道影视剧本创作是影视作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剧本的目标观众定位好了,才能确保我们的票房和收视率。针对上面观众分化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瞄准目标人群,分年龄段创作

近年来一些剧作者开始有意识锁定目标人群进行创作,并取得了成功。如《奋斗》就巧妙地抓住了“80后”的追求乖张、风趣的心理,以“80后”都市生活为题材,采用“80后”语速偏快的说话习惯,契合“80后”的生活感觉,赢得了“80后”目标观众。

2.满足乡土意识,巧分地域创作

中国人比较重视乡土意识,“落叶归根”则是这种意识的最好表达。在我们的影视剧创作过程中要研究国人的这种心理,巧用这种意识来提高票房和收视率。如山东电台拍摄的《闯关东》就是把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和现代山东人乡土观念结合起来,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再比如山西电视台拍摄的《走西口》也是如此。

3.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分内涵意蕴创作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人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是,长时间内中国必将存在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甚至文盲共同存在的文化状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影视作品创作要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创作不同的作品。例如,《武林外传》的创作过程中把目标定位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学历大专或本科的目标人群。据有关调查显示这一人群观看《武林外传》的收视率为95%,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赢得了目标观众的认可。

(二)丰富影视剧的题材,改变题材雷同趋势

纵观近几年影视剧的题材选择,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题材的选择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影视市场商业求利性质,导致了一些没有票房和收视率的题材,基本得不到公映或者没有机会在电视台上播出。这就使很多剧作者放弃了弱项题材的创作,进而转向热播题材,这就造成了热播题材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限制了编剧们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健康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今仅靠几种题材来支撑中国影视市场的现状,愈发不适应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影视艺术创作者们,丰富影视剧的题材,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盲目地跟风。要丰富影视剧的题材,就必须开发其他题材影视精品。开发其他题材的作品就要突破现代情感剧、民国剧、谍战剧和军旅剧的限制,开拓乡村题材剧、少年儿童题材剧以及农民工题材剧等多种题材形式。这些题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儿童题材剧一方面我国有近3亿多的儿童观众,急需更多优质的儿童题材剧本;另一方面,我国儿童题材影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这就需要我们的创作者们要不断丰富影视剧的题材,避免或者彻底改变热播剧种的雷同和跟风现象。

(三)寻草根艺术热之踪,走创剧本精品之路

草根艺术以其鲜活的形式、泥土的芳香、都市的喧嚣、原生态的气息吸引了无数观众关注,使无数观众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它缓解了人们的审美疲劳,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它来自底层反映的是底层的生存状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当下的草根艺术热一浪接一浪不断地把这种热潮推高。从小沈阳等的模仿热到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再到多才多艺的刘大成和苏珊大叔朱之文,一浪高过一浪。这种草根艺术热启示我们影视剧的创作者,要低下头、弯下腰向广阔的底层寻找创作素材。韩国的电视剧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就是因为韩国的编剧具有无比敬业精神,而这种敬业精神正是中国编剧们所缺乏的。国内的草根艺术热再一次告诉国内的编剧们,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大众的生活状态,体验大众生活的困境,把这种对底层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融进我们剧本中。这才是我们大众所渴求的好剧作,也只有这样的剧作才有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底蕴。这才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影视剧作精品。

(四)内强影视剧作者的素质,外开影视剧作者的视野

一部影视剧作的好坏与剧作者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影视剧本创作者的队伍还非常小,没有形成规模,优秀的编剧就更少。这种状况与我们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显然脱节。为更好发展我们的影视产业,我们需要培养我们的影视队伍,努力提高现有影视剧作人才的素质。在提高素质的同时,要把我们创作者的视野转向国外,学习国外剧本创作技巧、创作理念和创作者的敬业精神等。总之,当今时代新的问题新的现象不断涌现,草根艺术热的兴起就是典型的例子。草根艺术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研究草根艺术热,对于我们影视剧的剧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影视艺术创作者只有吸取草根艺术热的启示,才能创造出既有好的票房或高收视率,又有文化内涵和意蕴,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