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剪纸艺术在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剪纸艺术在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剪纸艺术在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应用

摘要: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艺术中,剪纸作为其中极有特色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它有着美好的寓意性、包容的审美性、独特的艺术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婚礼中对于体现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而作为重要载体的婚庆用品包装就是其重要体现。作为婚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庆用品包装不仅是婚礼的亮点,也是文化的载体。剪纸与传统婚礼都以红色为主色调,而各个地区的剪纸各有其特点及内涵,在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青睐的背景下,剪纸艺术在满足产品实用性的要求下,同样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和审美追求。剪纸艺术与婚庆包装的结合,不仅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还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剪纸;婚庆用品;包装设计

1剪纸中的设计元素提炼

1.1剪纸视觉元素的提炼

1.1.1剪纸形状。剪纸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的创造,剪纸的艺术特征就是剪裁,这一特征也导致了剪纸的形状与其他传统的民俗美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为了使纸被剪裁后的各部分不脱落,手工艺人创造出许多技术工艺使得图案以“线”的形式将各部分相连。这里说的“线”是广义的,不仅是指常规形状的线,也包括不同宽窄、不同形状、不同长短的线。以线相连接的形式有两方面含义:第一,与其他艺术如刺绣、泥塑、年画相区别。第二,这个特征是剪纸所共有的,而不是某一种剪纸所特有,不能用于区分各地域之间不同“种类”的剪纸,如阜阳剪纸与扬州剪纸。1.1.2剪纸纹样。剪纸艺术中的纹样,往往与人们常规认识中的视觉感受不同。在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侧面的房子都是近小远大,房子和房内的人物都被二维化。剪纸创作中的形象不仅表现外部形象,而且会表现在内在特点上。例如有些种类的剪纸在创作“牛”的侧面时,会把牛剪成有两只眼睛、两条腿,这与他们祈求平安的思想有关。因为在手工艺人的心中,牛生来就是两只眼睛,这个事实是不会变的,按照这种逻辑,在创作时就该是四条腿。但创作时是两条腿,是因为他们创作这个形象时的愿望是祈求平安,贴牛保平安牛就不能走。那么牛就是静止的,一边的腿会被另一边遮挡。如果按照之前两只眼睛的逻辑推论创作四只脚的牛,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不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剪纸中的纹样在运用到设计中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纹样完全复制到设计中,而是应该根据设计需要来进行元素上的提炼,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1]。1.1.3剪纸色彩。剪纸的颜色一般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纸通常意义上指代的是红色剪纸。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红色是具有强烈审美感情的。中华文化中有尚红的习俗,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发展依托,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刻入中华民族的灵魂。单色系剪纸以红色剪纸为代表,剪纸的整体色调明快,形象生动,具有简单大方的美。与单色剪纸相比,彩色剪纸在色彩使用方面更加多变,所创作出的形象较之单色剪纸也显得更为简括。彩色剪纸是在创作时将数量不等的彩色的纸张先进行剪切,之后加以拼贴成图;或者是先在白纸上将图稿画出,而后再于空白处填充上颜色。在染绘颜色时,有点有染,抑或是先将主版剪出后衬以白纸,而后再上色。彩色剪纸在色彩上多选取纯度高的互补色,在对比、互补中追求和谐;在创作时还会有干湿、轻重、快慢、顿挫、转折等不同节奏感的变化。

1.2剪纸的文化内涵及民俗寓意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与我国的自然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剪纸艺术创作者的手工艺人,长期生活在这种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并且通过自身不断地实践来继承与发展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所展现出的创作者的思维习惯正是文化传统的反映[2]。这就使得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代表的剪纸一方面主动地表现民俗生活,另一方面又被动地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在生活中保持着淳朴勤劳的习惯,他们偏好的东西符合自己的生活观念。所以,他们所创作出的剪纸充分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剪纸艺术创作的初衷是为了趋利避邪,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表现。很少在剪纸作品中出现具有消极含义的主题,大部分剪纸艺术的主题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内涵。例如,在古代时人们把蜘蛛看作是一种喜从天降的动物,是吉祥的象征,因其外形神似汉字“喜”,所以在民间又被叫做“喜子”。

2婚庆用品包装的范畴及设计现状

中国有关婚庆方面的产业正在面临以“体验、创新、服务”为核心的新消费概念改革,婚庆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光明,充满商机。婚庆用品包装设计是指在婚礼时所需要使用物品的包装,它并不只局限于喜糖和礼品的包装,还包括木梳、红包、拉花、暖壶、牙刷等与婚礼有关的一系列物品的包装。当前市场上婚庆用品的包装种类五花八门,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按照风格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中式包装与西式包装两种。前些年我国受到国外审美的影响较大,从民国时期就开始流行西式婚礼,中式婚礼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由于西式婚礼的流行,导致与婚礼相关的事宜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直到近些年,婚礼形式又从西式逐渐向传统中式过渡。虽然婚礼的形式发生变化,但是在婚礼用品及其包装设计中还没有完全摆脱西方元素,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东方语境下的婚庆用品包装设计,立足于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与图式精神,设计出完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庆用品包装设计[3]。

3剪纸形态在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为了体现创作内容和作品的艺术性,剪纸在创作时避免使用复杂的视角和透视,突破常规意义下的时间和空间,使创作形象前景和后景位于同一平面,创作出的每个形象之间不会重叠。为了满足人们心中“全”的审美,实现造型完整的目的,这就使得剪纸艺术在平面空间中要体现事物全貌。剪纸二维空间表现的特性也是由剪纸工具决定的。剪纸所镂刻形象的空间不能使用虚实对比、强弱对比的手法拉开,只能放弃在三维空间,转而在二维空间内进行表现[4]。在剪纸构图时对创作对象进行创意性组合并在画面中排开,跳脱出现实生活中日常习俗和题材内容的惯性思维,使画面呈现出衬托、对比、连续的艺术效果。

3.1剪纸的叠加形态

将红色的纸张裁切,然后把裁切好的纸折叠来产生想要的效果。这样的手法使得二维的纸张具有不同的层次,产生不同的裁切效果。还有的剪纸是剪贴式的,把剪贴部分稍加折叠就会使人产生三维的视觉感受。

3.2剪纸的同构形态

同构图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所形成一个新的图形,它不只是简单地将图形叠加,而是通过想象与创造在原有的图形基础上演变而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婚庆包装的元素设计中使用剪纸艺术中的同构形式,不仅具有设计感和时代性,也使得剪纸艺术获得创新性发展。3.3剪纸的镂空形态剪纸通过剪切后的镂空部分与光结合后产生变化,从而体现出剪纸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在婚庆包装设计中镂空造型的加入不仅改善了剪纸艺术在实际应用中形式单调的问题,也丰富了设计的艺术性表现,使婚庆包装中的设计更加精致。

4剪纸纹饰图案在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剪纸的纹饰图案是民俗文化在剪纸艺术中的符号化展示,在形象刻画上注重写意,并且高度概括。根据纹饰图案的视觉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两种。剪纸艺术中的具象纹样多是以民俗生活为主题,是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物象的再现。剪纸作品中出现的每一个纹样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含义,例如新婚中贴于窗户、门和其他地方的剪纸中可能会出现的百合、红枣、桂圆等具象纹样来祝福家庭幸福、家族兴旺。抽象纹样不是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物象的再现,而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抽象式的概括表现,并且与具象纹样不同,对于不处于同一文化语境下的人来说,理解抽象纹样所代表的内涵可能有些困难。但这并不影响剪纸艺术想要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初衷。

5剪纸色彩在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对于色彩自身而言构成独立的形象是很难的,而在营造氛围方面色彩却能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在运用到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时使设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剪纸色彩中的大红色在传统观念中寓意着吉祥和生命力,能很好地烘托喜庆的氛围,代表着人们心中的对美好的向往[5]。所以红色成为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颜色。但是在我们现实的设计中不应该只拘泥于传统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的红、白和金三色,可以将其他颜色大胆加入到包装设计上去,例如紫色、绿色、蓝色等等,但是主体色调依旧保持为红色。互补色和对比色的运用可以使画面丰富不单调,同时使设计的视觉风格更加多变。

6结语

传统剪纸艺术不仅艺术特征鲜明,而且历史久远,是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的创作材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容易获取并且价钱并不昂贵。剪纸艺术中饱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符号性。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是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现。现代设计的趋势就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传统艺术为现代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并且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也是能够在现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养料。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已然成为现代设计的必然趋势,它要求设计师们对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了解,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不断追求创新以满足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红艳.浅议喜花剪纸的创作及艺术特征[J].大舞台,2(08):255-2.

[2]单立红.剪纸艺术在现代婚庆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8.

[3]洪杨,方舟,周怡.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现代性转向思考[J].轻纺工业与技术,1,(05):25-26.

[4]刘赞.民族剪纸工艺的现代创意设计[J].中国造纸,1,40(05):120.

[5]职音.浅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西部皮革,9,41(05):112-1.

作者:化蕊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