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4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4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拓展性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充分开发初中学生智力、潜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态度.而“拓展性问题”的设计,其实就是在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手段”,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其对化学实验解题能力的功效.在“拓展性问题”的设计中,其核心的思想就是“拓展”,在拓展中,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获得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拓展性问题”的设计,积极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其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实践教学中有关拓展性问题的具体设计

1.在实验操作方面展开拓展性问题设计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的操作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始终贯穿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结合各个实验的操作要点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进一步的丰富学生有关化学知识的结构,强化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思考.例如:在对沪教版初中化学中,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常用实验仪器就有试管、烧杯、烧瓶、酒精灯、试管夹等,而在所有的化学实验中,对教师最基本要求就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对物质进行加热处理,从而有利于后期更多化学实验教学的展开.因此,在对这一实验进行有效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实验操作前一般都需要准备一些实验的器材,然后根据实验所需组装各个器材,最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验器材准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加热得用酒精灯,是否可以用其它一些装置对物质进行加热呢?酒精灯有哪些特点,且在使用过程中又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呢?通过类似问题的设计与谈论,让学生对酒精灯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计一些相关的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并利用酒精灯实施具体的操作.如:通过将酒精灯点燃并熄灭,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若是不小心将酒精洒出来了,该怎么办?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思考的时候,就可进一步的了解到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在对物质进行具体的加热操作时,教师还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怎样才能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加热呢?在加热的过程中,人应该站在哪个位置,是否可直接面对试管口?试管内液体沸腾后,是否可立即采用冷水冲洗?通过这些拓展性问题的设计,不仅将一个简单的实验过程变得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魅力”.

2.强化实验对比间的拓展性问题的设计

在初中的化学实验中,大量的实验都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的,因此,教师若是在这个环节有效的设置一些具有拓展性问题,将能有效的强化学生相关化学知识的结构.例如:在对于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实验2”中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展开教学时,就需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方法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二氧化碳这一气体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先复习各种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并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气体,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等,其制法有何不同?存在着哪些异同点?同时,这两种实验操作在实验装置上是否一致?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在实验结束以后,采用何种方法来检验这两次实验操作所获得的气体就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呢?通过这些极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设计,积极拓展学生有关化学知识方面的思维,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积极的展开一些拓展性问题的设计,从问题入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然而,教师在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的时候,也应注意几个问题:不可将“对话”变成简单的“问答”;避免问题探究过程流于形式,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以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蒋学文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的互动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

在初中化学互动教学模式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提出疑问,并通过对这些疑问的思考、学习,使掌握的知识更加深刻.

1.鼓励学生发出疑问

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环境,通过这种宽松的氛围,达到放松学生精神状态的效果,使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疑问,并在此过程中可以自主地表达不同的观点,不能抹灭学生的个性.

2.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疑问

在教学模式中,首先要先告诉学生:并不是所有教师教授的知识都是对的,也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是正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的期间要做疑问的发起者,怀着对知识的质疑心态进行学习,直至掌握正确的知识.因此,在互动教学模式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和注意力集中的状况,自主地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中难免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问题不解决,时间长了之后积攒很多问题,致使学习不能进一步的深入,导致学生

丧失学习的兴趣;另一种则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决,进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4.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模式并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需要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特别是化学学科,有很多的实验需要通过小组方式完成.因此在互动教学中,也需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完成对知识及实验的掌握和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互动,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情况下深入地掌握知识,效果更加明显.

二、拓展互动教学模式

1.联合互动模式

联合互动是指将生活中应用到的,或是使用到的有关化学的知识进行带入,并进行讲解,使学生具有更加直观的认知,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溶液的酸碱度”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清洗头发时先用洗发剂还是先用护发素,然后请他们说明原因,由此导入课题.通过与生活、玩乐时候的内容,进行带入教学,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知识潜在的关系,产生主动性学习的主观意识.

2.增强动手性的互动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能让学生将知识死记硬背达到教学的目的,更多的应该是寄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将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完成学习和掌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绘制图表、收集和整理素材、撰写报告、制作模型、做家庭小实验等亲自动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只有当学生主动打开学习的大门时,教学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这也是互动教学的初衷所在.总之,互动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方面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王萍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验证性实验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现在陆续有些中学化学实验课程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程序和教学情境的设计。它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题目给予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进行假设和猜想,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判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验证性实验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推广和实践。

(一)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化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门学科,对于化学的学习单纯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需要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才会真正的领会实验的魅力,从而带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6组,每组6-7人。利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技术对相关的探究性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我们这次选用的题目是CO2使火熄灭的实验。实验的目的: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仪器:烧杯、蜡烛、碳酸钠溶液、盐酸及玻璃片实验步骤:1.在烧杯底部放上一支蜡烛2.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3.将烧杯中的蜡烛点燃4.分别以大量和逐滴的方式向烧杯中加入盐酸通过对实验的简单描述,学生开始动手做实验,并在试验过程中各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假设,3组提出的问题是烛火为什么一会小一会大?烛火为什么会摆动?针对这个问题,3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当大量向烧杯内注入盐酸时,会产生大量的CO2,CO2的迅速增加使烧杯内的蜡烛熄灭;当逐滴向烧杯内注入盐酸时,CO2是慢慢的增加,蜡烛的火苗也会慢慢的变小,停止注入后,火苗又会变大;由于蜡烛的燃烧使烧杯中的气体受热形成不稳定气流,因此,蜡烛会产生摆动。通过这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实验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适应新型教学模式下的要求。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有些化学教师的责任感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实验过程也不严谨,教师的这种行为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操作效果,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肩负起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这个时候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表现的往往也比较叛逆,这是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堂评价要科学、合理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好的教学评价能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与一定的补充。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并为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非常的踊跃,但是回答的问题总是不是很完善,这时教师要肯定该学生的行为,对存在的不足给予指正,并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结束语

化学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身素质,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等等,希望以此来适应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要求。希望随着广大师生的努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一定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杨友浩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八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巧用多种形式,增强实验效果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验条件也不断改善,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设计实验形式,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1强化演示实验,理解抽象知识

为了将各种化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能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生动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如:做硫或者磷在空气中燃烧,为避免产物造成空气污染,可用播放视频做这两个实验;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可用视频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有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事实表明:适当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了实验操作机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其具体做法为:实验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实际内容,教师反复研究实验内容,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掌握成功的条件,学生精心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好实验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质疑,要求学生认真合作,探究新知,做好记录;实验后及时反思,剖析实验问题,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将学生分组,准备澄清的石灰水和蜡烛,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然后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然后拿出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再让学生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各组描述现象。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鼓励各组学生质疑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为什么会重新点燃。最后各组汇报实验,总结反思。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学生动脑、动手,边观察边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1.3鼓励家庭实验,体会实验乐趣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在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的前提下,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就编入教材中的小实验,可以倡导学生独立完成,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向老师咨询、查阅图书杂志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自主设计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等。有效的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调查空气质量”“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等,单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的、直观,实验需时较长的,均可安排家庭小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然后分析思考,这些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学生视野,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验证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知识。

二、重视实验反思,提升实验作用

为达到实验目的,为了激活教和学智慧,师生必须进行实验反思。做到实验前反思有预见性:预设一些问题,杜绝实验的盲目性;实验中反思有针对性,关注实验细节,彰显实验魅力;实验后反思有全面性:增加探究性练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做收集氧气的实验,实验前笔者反复强调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但实验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到不纯的氧气,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及时反思,设置探究性练习,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层层反思,学生明确并理解实验的做法,养成有目的做实验的习惯,也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

作者:陈晓东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十四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