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抛锚式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知识的接受首先是感性的认识,其次才逐渐的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使其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定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发现自己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锚”,来自动进行“抛锚”,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来贯穿整个课堂,有目的性的来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在其中有关“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利用2011年重庆时“氯气泄漏”的事件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有毒气体的危害性,从而建立学习其性质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猜想,学生都想着保护自己纷纷提出自己心中的“锚”:氯气溶于水吗?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还和什么物质反应?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学生想利用氯气的性质来“制服”这个有毒的气体,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进行积极的提示引导,给学生提供:消防员指导人们往高处跑、在氯气扩散的范围内撒石灰水、利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等这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信息中获取有关氯气的性质,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思考的状态上来.通过这样的建立情境,学生考虑到自身的安全,联想这自己在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从而积极的发现其中的化学问题,由学生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为“抛锚”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倡导学生独立思考
激活学生挑战的欲望,在学生独立思考的状态下体验不断攀登的愉悦.学生在发现问题后,教师要不采取及时解决的学习形式,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面对问题,适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能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使问题像“洋葱”一样层层的被剥开,逐级进入学生所不能解决的“核心问题”,使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实用.例如在学习《氨硝酸硫酸》时,针对其中的“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探究时,让学生针对实验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进行分析,利用学生学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等相关的知识,来对这个固固加热型的装置进行回忆,确定其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利用学生对氨气的了解来分析氨气的干燥、收集、验满和尾气处理;全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针对学生平时的成绩来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分层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一次的主动回顾了有关氨气的性质: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应该选择碱石灰进行干燥而不是浓硫酸;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利用氨气的碱性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验满等等这样的回答.由于学生对氨气的认知,而使得整个问题的切入点比较低,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来完成问题的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解释和学习了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学习的信心.
三、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学生面对课堂的“核心问题”,不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必然会产生求助的想法,主动进行“抛锚”.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小组合作,让学生的不同思想进行碰撞,思考问题的观点不同,知识的切入点也就不同,学生能够在相互的交流中进行借鉴,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分析、思考、制定方案从而动手操作,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在讨论“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快慢,来让学生感觉反应速率对生活的影响,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反应的速率快一点像合成氨;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反应速率慢一点像铁生锈.结合这样的生活现实让学生思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下得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这些因素,但是学生对其原因的认识不充分,这时教师给予的提示:反应指的是活化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来探究其内在的原因,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下可以利用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增加或减少来解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在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上,学生则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参与讨论,分析压强的改变的几种情况:缩小反应容积的体积使压强增大、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使压强增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分析问题,使学生的理解既深刻又透彻.
四、效果评价,知识迁移灵活能力
抛锚式教学直接呈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对其结果进行周到细致的分析,评价不同学生对过程的表现反思,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从而确保知识之间灵活转化;并建立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使整个课堂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化学能和电能》中有关“原电池”的探究后,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对这一部分所涉及到的物理中的电流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评价,针对掌握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每一章节的学习,不然就会造成知识链的断裂.引导学生跟着“电子”进行整个一周的“旅行”,使学生在此体会:负极由于氧化反应而失去电子,正极由于还原反应而得到电子;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学生对整体的过程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得出解决有关“原电池”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氧化还原的思想来分析问题,从“锌铜稀硫酸”电池延伸到“锌铜硫酸铜”电池、“锌铜硝酸银”电池,以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抛锚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唤醒、鼓励和启发,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生喜爱的、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采用灵活“抛锚”来开展学习,以“锚”为中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对课堂的“核心问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王利娟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